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柳明桓數次道歉,并引咎辭職,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女兒被招進了自己管轄的部門。這還不算完,新一輪大調查指向了過去10年間包括外交部高官子女在內的所有特別錄用人員,其中包含7名(4人已辭職)韓國外交部高官的子女。
這是否有點小題大做?其實在韓國,這再正常不過了。據反腐組織“透明國際”公布的“2009年腐敗指數”,韓國在180個接受調查的國家當中排名39位,說明韓國已基本脫離“嚴重腐敗國家”的行列。但和亞洲其他國家一樣,韓國也是一個傳統的儒家社會,非常講究人情、血脈關系,很容易形成以權謀私、任人唯親和賄賂鋪路的腐敗文化。韓國前總統金泳三一度將腐敗稱作“韓國的沉疴”。但經過數屆政府的努力,韓國逐漸呈現出“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景象。這顯然得益于韓國日益完善的反腐制度以及政府官員強悍的執行力。韓國反腐歷史上,有樸正熙政府的“庶政刷新運動”,即政府主導的運動式“反腐”,但韓國真正開始制度性反腐是在金泳三執政時期。金泳三任上兩項最著名的反腐措施就是官員財產公示和金融實名制。有好的制度還要執法體系的強力推動。因為金融實名制的實施,前總統盧泰愚、全斗煥的腐敗行為被揭露出來,法律沒有因為他們曾是總統而網開一面。此次總統李明博接受柳明桓辭職請求,并下令繼續清查腐敗,也是其“對于故意腐敗的公務員,必須殺一儆百”這一誓言的實踐。
不過,韓國人很清楚,反腐不能靠自覺。很多腐敗大案都是媒體披露出來的。除此之外,韓國還有3000多個社會團體積極開展對各類公職人員的監督,它們或是受到政府資助的半官方機構,或是腐敗受害者的聯盟,通過經常舉行新聞發布會、研討會等形式,對腐敗行為進行揭露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