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中醫院醫生楊國梁早就知道,盡管被同行公認“業務水平不錯”,但由于藥品回扣問題,自己在醫院里一再觸犯“眾怒”。但直到最近他才得知,在當地衛生局的官方文件中,自己甚至被認為患上了精神疾病——“疑有人格障礙傾向”。

楊國梁說,對藥品回扣,自己原本只是抱著“不參與、不干預”的態度。沒承想,即便只想“獨善其身”,楊國梁仍然成為其他人眼中的“絆腳石”。據楊國梁回憶,2008年,當時的神經內科主任徐某曾分兩次給他3600元藥品回扣錢。此后楊國梁拒絕再次接受。結果,“一旦有人不拿,其他人拿了就會感覺不安全”,后來的回扣錢都沒能分下去。楊國梁認為,拒拿回扣令他們二人從此心存芥蒂,也讓同科室的醫生對自己有了看法。
2008年12月的一天,楊國梁、徐某以及幾名大夫一起查房。徐某要求停掉一名病人正在使用的每瓶價格為4.85元的復方氨基酸,換用每瓶37.3元的腦蛋白水解物。該病人是楊國梁首診的,楊國梁認為這名病人并不需要使用腦蛋白。徐某與楊國梁由此發生爭吵,進而發生了肢體沖突。
當天,楊國梁將此事反映給院方,要求院方給予答復,但院方遲遲未拿出處理意見。楊國梁突然意識到,在藥品回扣已成行業潛規則的今天,自己一人想“獨善其身”毫無可能。不僅如此,由于擋了別人的財路,自己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他開始向上級舉報滕州市中醫院普遍存在的拿回扣現象。
2009年2月,滕州市衛生局組織調查組前來調查。最后,衛生局副局長馬建海表示沒發現回扣問題。這讓楊國梁大失所望,于是再次向有關部門反映醫院風氣及回扣現象。隨后,滕州市紀委介入調查。調查結果是,一些人上交了回扣錢,還有人受到了處分,甚至有人因此被判刑。但令楊國梁沒有想到的是,當有記者就楊國梁舉報藥品回扣一事采訪滕州市衛生局時,有關領導拿出了一份文件,上面對楊國梁的描述是,“疑有人格障礙傾向”。
楊國梁的一個朋友告訴記者,楊國梁曾抱怨說,醫院的人都在罵他,他被大家徹底孤立。今年7月,楊國梁與徐某的愛人先后兩次發生爭執。前幾天,一名同事兩次沖到他辦公室,責問其為什么要將回扣的事發布在網絡上,還找記者來采訪。楊國梁說,此同事甚至揚言要打他,惹得一些病人家屬前來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