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蘇關系出現裂痕后,便不可遏制地一步步走向惡化。
1959年國慶節前夕,赫魯曉夫率團訪華。赫魯曉夫到達北京的當天晚上,中共領導人與蘇共領導人便在中南海頤年堂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這時中蘇之間出現爭吵,關鍵問題在于赫魯曉夫剛剛訪問美國實行了關系“緩和”,因此要求中國也要服從蘇聯外交的這一需要,在周邊也要相應地實行“緩和”,對美國和印度都不能強調斗爭。一向堅持獨立自主的毛澤東當然不買賬,嚴厲批評蘇聯的妥協政策違反了馬列主義,并加上“半修正主義”之稱。赫魯曉夫則用更難聽的語言諷刺中共領導是“好斗的公雞”。
進入1960年以后,中蘇關系更是日益惡化。1月31日,蘇聯大使把赫魯曉夫的一封信轉交給毛澤東。信中稱,蘇聯打算單方面宣布在一年半至兩年內裁減120萬軍隊,要中國方面在裁軍問題上配合蘇聯。2月初,華沙條約首腦政治協商委員會例會召開,討論裁軍問題。在赫魯曉夫大力主張兩大陣營同時裁軍時,中方代表康生卻對會議提出的裁軍主張持保留態度。赫魯曉夫惱羞成怒,在會上指名攻擊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批評中國不給蘇共政治和道義上的支持,即不配合他對美國的“緩和”政策。

1960年6月,由彭真、康生率領的中國黨的代表團出席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他們剛到布加勒斯特就聽說,赫魯曉夫從1月起就開始做東歐國家兄弟黨的工作,要他們一致對付中國。赫魯曉夫在會上對毛澤東極盡嘲諷挖苦之能事,批評毛澤東不懂現代戰爭,還指責毛澤東總是宣揚不怕戰爭,“應該被認為是瘋子”。針對中國共產黨維護斯大林的威信一事,赫魯曉夫甚至聲稱:“如果你們要斯大林,我們可以把他的尸體搬到你們北京去,供你們欣賞。”翌年,赫魯曉夫果然將斯大林的尸體遷出列寧墓,焚尸后另行安葬。當時他帶有諷刺意味地揚言要把斯大林的尸體送到北京,并非是說著玩的。
中共代表團對蘇方刻意安排的這次突然襲擊反應強烈,馬上電告北京請示對策。毛澤東也意識到問題轉趨嚴重,然而,此時國內正忙于應付“大躍進”所造成的空前困難,需要蘇聯援助,多數領導人對保持中蘇之間的團結合作仍舊相當重視,主張對蘇方的做法采取比較克制的態度。中共中央明確要求代表團在堅持對赫魯曉夫嚴正批評之后,“還要留有余地,拉他一把”。
但出乎中國領導人意料的是,赫魯曉夫接著又把分歧擴大到國家關系中來了。7月16日,蘇聯要求召回在華全部專家。接到蘇聯的通知后,7月30日,毛澤東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答復蘇聯撤回專家一事的復照稿。復照指出,此舉違反《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違反社會主義國家間友好關系的準則,希望蘇聯政府考慮。但是蘇聯方面毫無商量的余地,在一個月內撤走了全部在華專家,并撕毀了有關的合同。這在中國正遭受因“大躍進”帶來的災難時,無疑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