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志林
農機監理職能移交到公安交警后,迫使農機監理工作方式、方法發生轉變,如何找準突破點?衡東縣農機局提出了“創建平安農機村,實行源頭管理,建立全新農機安全監管體系”的工作思路,在全縣開展創建平安農機活動。
(1)鞏固“平安農機”創建成果。 2006~2008 年,全縣共創建“平安農機”示范鄉鎮8個,示范村51個,示范戶746個;2009年平安農機創建活動新增14個鄉鎮、56個村。經部省相關單位驗收,衡東縣榮獲全國第一批“平安農機示范縣”殊榮。以平安農機創建夯實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基礎,把執法監控和宣傳教育工作推向新臺階。為此,縣農機局幫示范村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同時在示范村扶持和培養農機大戶及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組織開展跨區作業,既集中抓安全工作示范,又設法提高其經濟效益。2009年,全縣在示范村培育和發展農機大戶50戶、農機合作組織24個,組織跨區機耕面積534hm2(8000畝)、機收面積2000hm2(30000畝)。激發了機手接受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推行農機安全監管工作重心下沉。抓好源頭管理,進村入戶宣傳農機安全生產,深入田頭為農機掛牌上戶,走家串戶辦理年檢年審。全縣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注冊登記率95%、年檢率94%,農機駕駛人員持證率95%,法律法規安全常識普及率95%,農業機械作業違章率低于6%,全年無人員死亡事故。
(3)爭取縣委縣政府對農機監理工作的重視與支持。全縣移交1292臺農用運輸車到交警后,監理規費收入每年減少40余萬元,如不彌補,農機監管日常工作難以開展。縣農機局黨組在內部調整工作思路的同時,積極主動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縣政府相關部門到農機局現場調研后既了解了農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又切身感受到開展該項工作的實際困難。2008年縣財政增加監理經費50萬元,縣編委重新核定農機監理大隊為副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定編由12人增加到18人,參照公務員管理。這些舉措使農機監理穩定了隊伍和提高了地位。
(1)抓源頭管理,嚴把牌證“三關”。一是嚴把機車上戶關。認真核對證碼,對凡不屬管轄范圍和檢驗不合格的機車一律不予辦理上戶手續,堅決杜絕拼裝組裝的舊車、不經合法手續改裝及超過技術條件標準的機車入戶。二是嚴把駕駛員考試考核關。對考試不合格的科目,堅決進行補考,補考不合格的不予發證,嚴禁請人代考,杜絕發“人情證”。三是嚴把機車檢審關。在機車及駕駛員年度檢審時,堅持做到車況不好不簽證,手續不齊不簽證,未經安全培訓不簽證,切實提高機車技術狀況和駕駛員技術素質,從源頭上消除農機安全事故隱患。
(2)聯合執法,重樹監理新形象。上路行駛的拖拉機是農機安全隱患的“地雷”,也是農機安全監管的重點對象。農機監理不能單獨上路檢查,交警又無暇顧及鄉村,造成了拖拉機路面監管真空。針對這種現象,縣農機局積極向縣委縣政府領導匯報,成立了由縣政府牽頭,縣農機監理大隊為主、縣公安交警大隊、縣安監局等單位組成的“農機安全領導小組”,開展農機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專項整治行動,將農機監理上路檢查車輛行為合法化。為了使農機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取得預期效果,同時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將縣政府的政辦函[2009]13號文件《關于集中整治拖拉機“黑車非駕”的實施方案》翻印給每個拖拉機機手,張貼標語、懸掛大型橫幅和板報櫥窗,請副縣長發表專題電視講話。二是簽訂農機安全行車責任狀1500余份,完善農機安全監管體系。三是查整不怠,共出動安監檢查車輛150臺次,糾正違章1100臺次,年檢拖拉機400多臺,查處無牌無證車輛15臺次,排查安全生產隱患50起,強制報廢車輛3臺。歷時半年的整治行動,提高了駕駛員的安全行車意識,確保了農機安全生產,受到社會的好評,重樹了農機執法的良好形象。
(1)練內功,提高監理隊伍素質。縣農機局定期組織監理人員培訓專業知識,要求對農業機械的原理、使用、保養必須做到“應知應會”、新招的監理人員必須嚴過“崗前培訓、交通指揮手勢、法律法規考試”三關。在全體執法人員中廣泛開展“三學、三提高”活動:學黨的惠農方針政策,提高理論水平;學法律法規,提高執法水平;學農機安全生產技術,提高服務水平。一年來,除舉辦農機監理業務培訓班外,每月組織干部職工集中學習2天。縣農機監理大隊實行考試考核競爭上崗,考試考核分數在60分以下的待崗學習。2008年有一位監理員考試考核不合格,待崗學習半年、只發基本生活費。這種動真格的競爭上崗,極大地激發了干部職工的學習積極性和工作敬業心。
(2)抓服務,嚴格堅持“四種制度”。管理就是服務,在執法中注意服務,在服務中堅持執法。做到年度檢審一條龍,初檢辦證一條龍,培訓考試一條龍。一是堅持政務公開制。公開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執法依據、辦事身份、辦事結果,并整理匯編成 《衡東縣農機局政務公開服務指南》小冊子發送到鄉鎮村;印成公告張貼于顯著位置,供群眾閱讀和監督。二是堅持社會承諾制。承諾辦證、辦照、考試發證等在規定時限內辦結。三是堅持監督制及責任追究制。公開了舉報電話、設立了舉報箱,聘請縣人大代表和縣政協委員當監督員。
(3)立制度,內部嚴管出效益。一是監理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七不準”崗位制度:不準衣冠不整上崗、不準無證上崗、不準循私謀利、不準刁難機手、不準惡語傷人、不準索拿卡要、不準相互推諉。抓管理、出效益。二是執行“一統、二分、三包干”的財務管理制度:在定任務、定崗位、定職責的基礎上,嚴格實行財務一支筆審批;業務分隊管理,獎金分隊發放;油料、補貼、招待三費按收費比例包干,節省自用、超支自負。這些制度的實行,提高了工作效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既有效地調動了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又降低了農機監理執法費用。2009年共收取監理規費80多萬元,而執法成本降低了20%,為農機監理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