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內科醫生約翰#8226;申萊,在實習課上給大學生講醫生應具備的品質。他說:“我看病主要有兩條:一是不嫌病人臟;二是善于觀察。你們知道嗎,老醫生給糖尿病患者看病時,都要嘗一嘗患者的尿,看!就像我這樣,把指頭伸進有尿的杯子,然后用舌頭舔一舔。怎么樣,誰來重復一下我的動作?”這時,有些學生爭先恐后地嘗了起來。有的學生皺了皺眉頭,有的惡心起來,把早飯都吐出來了。這時申萊笑了起來說:“你們倒是沒有嫌病人臟,可是觀察卻不夠仔細,我剛才伸進杯子的是中指,而舔在口中的卻是無名指呀!”學生們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誰有一雙慧眼,誰就善于觀察,誰就有所發現。“慧眼”就是敏銳的眼力。有了這樣的眼力,就能從平凡人物和平常小事中,看到其豐厚的意蘊。魯班正是通過對齒葉植物的觀察,才發明了“鋸”這種勞動工具;瓦特正是通過對開水壺的觀察,才發明了蒸汽機;牛頓正是通過對樹上掉下蘋果的觀察,才發現了萬有引力。他們的觀察都得益于一雙慧眼。同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做有心人,用慧眼去觀察周圍的一切,就會發現有許多材料可寫。
那么,怎樣用慧眼去觀察呢?
首先,處處要留心。對極平常的事也要用第一次接觸的心態去發現。例如,有位同學通過聽習以為常的腳步聲,竟寫出了一篇佳作《樓梯上的腳步聲》。文章寫道:“‘咚咚咚咚’,多么急促的腳步聲,那是上學的大哥哥,他一口氣沖到樓下車庫里取車子……接著,樓梯上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顯然是拖著步子呢,那是李大爺扶著欄桿一步一步移到樓下,去菜市場買菜哩……一會兒,樓梯上傳來‘篤篤篤篤篤’,伴著‘一二三四五’的數數聲,那是保姆阿姨攙扶著姍姍下樓,到花園去……我們樓上住著各種各樣的人,雖然腳步聲不同,但都是好人……”
其次,用慧眼觀察。不僅用視覺,還要用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要開放五官。有位同學就是通過五官的開放觀察,寫出了《土壤的秘密》。他在文章里寫道:“我把泥土放在半透明的盒子里,再把盒子放在酒精燈的火焰上。一縱一縱的火苗發出火紅火紅的光。不一會兒,聽見了‘哧哧哧哧’的聲音,一股燒焦的味兒直沖鼻子。打開盒子一瞧,哇,原來燒焦的是蚯蚓的殘骸和植物的根,而泥土卻安然無恙。這說明,泥土是不能燃燒的……”接著,他還寫了泥土與水和空氣的關系的實驗,實驗過程寫得具體、生動。有了一雙慧眼,寫作材料就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