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初,蒙古高原上曾出現過一個蒙古帝國,其首領“成吉思汗”——鐵木真在軍事上最大的成就是創建了一支威震歐亞大陸的鐵騎勁旅,創建了一個空前強大的軍事帝國。
戰略簡述
蒙古軍隊最顯著的特征是組織體制單一,除一些輔助兵種外,蒙古軍隊全由騎兵組成。全蒙古各部落15歲以上、70歲以下的男子都有義務從軍,他們平時放牧,戰時外出征戰。蒙古男子從小都受過嚴格的騎馬射箭的訓練,很能吃苦,并能忍受嚴酷惡劣的氣候條件。平時軍中不發餉,只有在戰時以戰功大小分配戰利品。為了獲得更多的戰利品,蒙古士兵作戰都很勇敢,在兩軍對陣時奮勇爭先。
蒙古騎兵作戰靠的是軍事素質而不是軍隊數量。標準的蒙古作戰部隊由三個騎兵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1萬騎兵。軍隊編制用十進位法,縱隊以下的軍隊編制單位分別為1000人、100人和10人。其中40%是重騎兵。他們全身穿著皮制鎧甲,頭戴簡易頭盔,主要兵器是長槍,每個士兵還帶一柄彎刀或一根狼牙棒。在用短兵器作戰時,一手持小圓盾。輕騎兵不穿鎧甲,只戴頭盔,主要兵器是弓箭。蒙古人用的弓是一種大弓,威力強大。每個輕騎兵都身帶兩囊箭,他們有著驚人的騎馬射箭本領,能在快速撤退時突然回頭準確地射中跟在后面追擊的敵人。輕騎兵的任務是偵察、掩護,并以射箭為重騎兵提供火力支援。蒙古騎兵在作戰時會披上一件綢質長袍,這種長袍的韌性很好,箭頭很難射穿它,往往是連箭帶布一起射進傷口,醫生在處理傷口時只要把綢布拉出,箭也就拔出來了。
為了確保機動性,每個蒙古騎兵都有一匹或幾匹備用馬,這些馬緊跟在騎兵后面。由于有極強的機動能力,蒙古人在對陣作戰時常采用迂回包抄戰術。這就是“成吉思汗”的所謂“拉瓦戰術”。這種戰術的要點是先派出一定數量的騎兵,用疏散的正面隊形在前面與敵人交戰,而排成密集隊形的主力部隊則適時包抄敵人的側后,這樣將敵人分割包圍后再予以消滅。
戰術案例
有時蒙古人迂回包抄戰術運用的范圍非常廣闊,甚至是在幾千里、上萬里的地域里機動作戰。比如蒙哥汗在滅亡南宋的征戰中,就迂回到遙遠的南方去合圍宋軍。他派二弟忽必烈率兵長途奔襲,經四川翻越雪山,渡過大渡河、金沙江,跋涉數千里,滅了今天云南境內的大理國,完成了對南宋王朝的戰略大包圍。
1236年,窩闊臺令拔都率15萬騎兵西征東歐,第二年就越過了伏爾加河,滅了俄羅斯公國。1241年,匈牙利國王貝拉率領10萬大軍迎戰蒙古軍隊。拔都又用包抄迂回的傳統戰術,在夜間派出一支兵力到上游渡河,拂曉時用弓箭從正面進攻,牽制敵人,主力則從側翼展開攻擊,打敗了匈牙利人。就在蒙古大軍要到達維也納城門口時,窩闊臺去世的消息傳來,拔都奉命帶兵東歸,歐洲人才幸免了一場大災難。像這樣萬里奔襲,摧枯拉朽一般攻城略地的軍隊,在以前歷史上沒有出現過。
你言我語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的迂回包抄戰術取得了很大成效,現代戰爭中的迂回戰術也有很多運用,你能舉出例子來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和同學演練一下這種戰術下的攻防,看看有什么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