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是個年幼無知的兒童時,媽媽就把我送進了幼兒園。那時的我,把幼兒園當成了玩耍的天堂,那里有各式各樣的玩具,還有和我一般大的孩子,陪我一起玩,每天都玩不夠。但遺憾的是一玩到高興的時候就上課了。那時我們還不懂事,見到老師就像見到自己的仇人一樣。因此,老師上課講的東西,我是左耳進右耳出,老師提問我,我一個也不會回答。因此老師經常批評我。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到期末考試了,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張試卷,我卻以為老師是發幾張紙讓我們折紙船、紙飛機,便開心地折了起來,邊折邊哈哈笑。我的樣子讓老師看得目瞪口呆,她大吃一驚,連聲喊道:“沈業建,你這個搗蛋鬼,你想氣死我啊?”我無知地回答:“好!好!這樣就沒人管我了。”最后,我交了一張白卷,心里還樂滋滋的呢!
期末,老師發試卷的時候走到了我面前,說:“沈業建,恭喜你啊!你考了一個‘大雞蛋’,回家后叫媽媽煎給你吃,味道可好了。”我信以為真,興高采烈地回家把試卷交給媽媽,還說:“媽媽,寶寶要吃雞蛋,寶寶要吃雞蛋。”媽媽問:“哪來的雞蛋?”我說:“這不就是嗎?”媽媽看了看試卷,頓時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來。當時的我,還覺得“大雞蛋”很光榮,把它貼在臥室的墻壁上當寶貝,就算有人想拿糖和我換,我也直搖手,還大聲地說:“不!”甚至每當有同學來我家玩時,我都得意地帶著他們去臥室里好好地參觀一番呢!
我的童年就是那么搞笑,我的童年就是那么可愛,我的童年就是那么精彩!你說是嗎?
(指導老師 孫軍)
碰碰車,我來評:
娟子老師:王琳同學對童年的描述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分別寫出了童年的簡單純真、好奇率性以及無憂無慮。文章層次清楚,內容都是我們熟悉的,很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
可可:不僅如此,而且“分寫”的每個部分用了同樣的“總-分”結構,韻律優美,真的就像歌謠一樣婉轉動聽。我也很喜歡沈業建同學的作文,他的“大雞蛋”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兒時那種天真爛漫、無邪可愛。
樂樂:是啊,那有趣的一幕幕像放電影似的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捧腹大笑的同時,也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干的那些“傻事”、說的那些“傻話”。
娟子老師:看來同學們從這兩篇文章中學到了不少寫作技巧,何不也動動筆,寫下自己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斷呢?
(特約編輯 石馮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