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同學在寫作文時,開篇就很講究“攻略”,讓人一看開頭就有讀下去的欲望,中間段落也是精彩不斷,及至結尾卻草草結束,給人頭重腳輕之感。
那么,怎樣寫好文章的結尾呢?下面就跟隨胖子胡老師,去聽聽標點符號家族“四兄弟”介紹的四類結尾方法:
老大——“。”
句號:同學們認識我吧?別看我長得不大,卻是我們兄弟四人中的老大。以我結尾是最普遍最常見的方法,人們習慣稱之為自然式結尾。絕大多數的作文都是以我結尾。我的作用夠大吧!例如本文的作者胖子胡的一個學生在《家鄉的蘆葦花》這篇作文中這樣結尾:“每當想到、看到蘆葦花,我總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來年春天,家鄉又會生出一片片充滿生機的蘆葦。”
這篇文章的作者寫了故鄉的蘆葦花盛開時的美麗,又寫了童年時蘆葦花給她帶來的美好記憶。最后一段,小作者自然地總結起前文,寫出了自己對家鄉蘆葦花的喜愛以及對家鄉的熱愛,對故鄉美好童年生活的向往。
老二——“!”
嘆號:人們都稱我是兄弟四人中最帥氣、最有激情的符號!看我筆直的腰桿就知道我有多帥了。至于激情,同學們可以隨便找一篇文章讀讀,只要哪里出現我的身影,哪里就充滿激情。
原來啊,人們習慣用我來表達自己的激動、贊美、高興、憤怒等豐富的心情,以我結尾的方法稱之為抒情性結尾。如《喜看梨鄉新變化》中的結尾:“我抬起頭,望著村中大路上往來穿梭、不停奔忙的運輸車,胸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奮飛吧,梨鄉,朝著美好的明天飛奔吧!”再如《生命中不謝的花朵》的結尾:“生命總是夾雜著歡樂與痛苦。但是,只要你學會感恩,你的生命就會在感恩這朵不謝之花的點綴下變得更加美麗!”
前者以我結尾,是期盼梨鄉有個美好的明天,后者以我結尾,則表達了作者的肯定態度。
老三——“?”
問號:我和“!”是雙胞胎,從我們的長相中,你是否能發現這一點呢?以“?”結尾的作者,一定是一個腦子里充滿了奇思妙想、絕頂聰明的孩子。因為以我結尾,輕而易舉地就把問題拋給讀者。可不要認為我是在推卸自己的責任,這里面可大有學問!讓我們再看看胖子胡的一個學生在一篇環保日記中是怎樣結尾的:“石油、煤礦、鐵礦等不可再生資源的過度開采,使得我們的能源危機越來越嚴重;亂砍濫伐樹木,導致水土流失,耕地面積日漸減少。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就連人跡罕至的南極也遭到了污染……我不敢再想下去了,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垃圾堆里啊!面對這么多的問題,我不由陷入了深思:資源被過度開采到能推算出只能堅持幾年了,環境嚴重污染、破壞到了大量新生病毒每隔三兩年就要侵襲人類的地步,長此以往,幾十年、幾百年之后,我們給子孫留下的又將是一個怎樣的家園?”
是啊!我們將留給子孫一個什么樣的家園呢?最后一問不僅能讓人展開聯想,更能喚醒人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老四——“……”
省略號:咳咳,同學們注意了,標點符號家族中最有分量的一位——我省略號先生要出場了(哈哈,看那身體胖的,的確有“分量”)……別笑,別笑!可別小看了我!雖然我僅僅是一個符號,卻能給人留下最多的想象力,能讓讀者產生無限的遐想,增強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如胖子胡在《機器貓》中的最后兩段:“當我走到教桌前,無意識地拉開了桌洞,我看見,一只玩具機器貓躺在里面,布滿灰塵,似曾相識……
我拉起肖克的手,飛也似的逃出了學校……”
這里胖子胡兩次用到了我,第一處“似曾相識”后面省略掉了機器貓的具體外貌及此時“我”(文章中的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第二處省略了后面的故事,雖然沒寫,卻可以引導讀者根據前面的內容展開聯想,構思后面的故事。
親愛的同學們,下面胖子胡老師給大家看一篇文章《冤家路也可以不窄》的開頭——
“媽媽端上了我最愛吃的糖醋里脊,我伸出筷子剛想去夾——忽然鼻子被狠狠地撞了一下,糖醋里脊沒有了!丁祥晨這個可惡的家伙,午睡的時候竟然又越過了‘三八線’,一伸胳膊撞在了我的鼻子上。看著一邊流著口水、睡得正香的丁祥晨,我氣不打一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