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
文#9829;云青水碧
在我看來,“讀萬卷書”只是為我們“行萬里路”指明方向,而方向是對是錯,還必須靠自己邁開步子走走看。
書本上知識的正誤,需要我們去實踐后才知道,并且常常需要一次次地修正,才能向真理再靠近一些。正如我們按菜譜做菜,菜的味道并不一定會很好,做好一道菜還需要嫻熟的烹飪技術,這就需要我們經常動手。
書中的世界畢竟是虛幻的,沒有“行萬里路”的現實感。比如爬山,在書房里捧著游記“看風景”,和千辛萬苦爬上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能一樣嗎?答案很顯然。自己親身體驗一件事情的過程,終究比在書上看一遍的感受來得要深刻有趣得多。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在我看來,“讀萬卷書”終是不如“行萬里路”的。
515100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東鋒路東園住宅區
[學以致用,方能行萬里路]
文#9829;小志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剛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的大學生黃某,希望回福建找一份工作,因為臨行匆忙忘了帶手機,且不小心買錯了前往南昌的火車票,來到南昌后,身上只剩幾十元錢。為了生存,他四處找工作,但因為沒能與人正確溝通,又沒找到工作,沒有生活來源的他便在南昌流浪,成了一名高學歷的流浪漢。因為天氣炎熱和食用了霉變食物,他昏倒在了人行道上,幸好路人發現報警才聯系到了家人。
看完這則新聞,我不禁心頭一陣酸楚。大學生成流浪漢,何等的笑話啊。縱使你不小心買錯了車票到了異地,身上錢不夠回家的路費,你可以用那些錢去公用電話亭打個電話給家人朋友,讓他們往你的卡里或暫住地匯點兒錢,或者找民警尋求幫助,這些都是常人可以想得到的辦法,為何一個大學生卻要淪落成流浪漢?是教育的失敗,還是他本身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思考。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能學能用,才能真正行萬里路!
362300福建省南安市國光中學高一
[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文#9829;王成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幾乎是每位老師和家長教育孩子時都要說到的,只有這樣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否則讀再多的書而沒有實踐經驗,只能是書呆子;當然,一味地投入實踐卻不能多讀一些書的人也只能算個空頭的旅行家。
曾經有一個古代的秀才,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可是當有人請他寫一副對聯的時候,他卻張冠李戴,結果出了洋相。而他卻還大言不慚,振振有詞,說書上就這么寫的。可見不能注重實際的操作,書看得再多,最后也只是一個沒用的廢人。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一定要將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學會靈活變通。這個社會需要的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而不需要一肚子書本卻只會紙上談兵的人,生活中有許多學問,只要留心觀察,日久天長,必有所得。
152500黑龍江省鐵力市一中
[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
文#9829;遇見
讀萬卷書就是學習理論知識,行萬里路則是實踐。我們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社會生活中,“行萬里路”都顯得尤為重要,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中國為什么出不了偉大的科學家?”錢老的話意味深長,現在的學校教學大部分還是停留在“讀書”的高度,而忽視了“行路”的重要性。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最重要的還是得堅持實踐為主,空有一身理論知識卻得不到實踐運用,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最終只會淪落為讀書的機器,永遠都無法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只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加突出實踐,才能讓學生學習得更輕松。
實踐是最受歡迎的學習形式之一。它既能讓學生從枯燥的課本中擺脫出來,又形象直接,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更好地創造價值。所以我們不僅得讀萬卷書,更重要的還是要行萬里路。
515526廣東省揭東縣白塔中學
自由論壇英雄帖
擂臺賽:道不同不相為謀,見解不同不要緊,但要有自己的理由,誰能說服誰,文章底下見分曉。
回音壁:如果你與本期論題持不同意見,請給“回音壁”版塊留言,每種聲音都可能成為“自由論壇”的主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讓想法停留在心中,作自己心靈的英雄,想說就說,“自由論壇”邀請你加盟參與。近期論題:網絡好友,熟悉的陌生人!來稿請寄:130021長春市清華路156號《中學生博覽》“自由論壇”收;或發電子郵件myhqs@sohu.com。請留下你的真實姓名和郵編、地址,以便奉寄稿酬!
#1050833;編輯: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