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女孩洛雯雯大學畢業后來到深圳,后來應聘到一家外企工作。
一天,她無意中聽到這樣一個講座:我們生活的空間存在著無數微生物和細菌,如果把這些細菌的樣子放大100萬倍并做成毛絨玩具,就會變得很可愛。而且,早在2005年,日本就已開始流行接吻細菌的項鏈。現在,這種細菌商品迅速風靡了東南亞市場,并傳播到香港。
聽到這兒,洛斐斐閃出一個念頭:如果把這種細菌產品引進來,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商機。經過慎重考慮,洛雯雯決定嘗試著做細菌玩具生意。
經過仔細調研,她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經過兩個月的充分準備后,洛雯雯在深圳商業街的外圍拐角處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細菌玩品”專賣店。
小店里,細菌飾物應有盡有:那些黃白相間,仿若一個迷你鼠一樣的“啤酒酵母”鑰匙扣,居然還有一條可愛的酵母菌樣式的小尾巴,這裝點在腰間分外惹人注意;掛在手機上的粉紅色“喉痛細菌”手機鏈則提醒人們“今天吃飯別讓我吃辣椒”;青草綠的“流感病菌”抱枕讓人抱著它睡覺,仿佛討厭的感冒也變得溫柔起來……更有意思的是,這里竟然還有根據美國拍下的火星生命圖片制作的紅色“火星細菌”拖鞋、“月球水菌”手套……一時間,洛雯雯的細菌店吸引了不少客人,她也美賺起來。
但是,好景并不長。隨著生意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細菌玩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顧客反映:既然是“細菌”,就應該充滿生命力、應該更加動感,為什么就不能讓這些“細菌玩品”鮮活起來呢?
顧客的抱怨就是努力的方向。洛雯雯立即將這些意見整理起來,然后與廠家聯系制作和改進。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以“存活在不同溫度下的細菌小生命”為主題的玩品新鮮出爐。這些細菌飾物樣式更加豐富,用途越來越廣泛。許多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走進小店,一買就是好幾套。大家紛紛表示:這些新鮮的細菌玩品不僅別致好看,還能給孩子們上一堂生動的生物課。
隨著小店名氣的增大,洛雯雯認為,光靠柜臺賣產品,不足以擴大客源。她想了又想,決定建立自己的“細菌網站”和“細菌博客”,然后,將小店內各種受人歡迎的“細菌玩品”的照片發布到網頁上,以便尋求更多客戶。
與此同時,洛雯雯開始建立顧客檔案庫:顧客購買產品時,她都要做記錄,然后根據每個顧客的購買次數和愛好進行分析。這樣,當有他們愛好的新品出來時,她就有針對性地給客戶發信息,進行點對點的即時溝通。而且她還給那些購買次數較多的顧客寄送小禮物,以表示自己溫馨的祝福。
沒想到,這些做法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她牢牢抓住了一大批忠實穩定的顧客。不僅如此,洛雯雯又做出一個決定:成立“細菌交換俱樂部”,入會的會員可以將自己的細菌玩品免費與其他人進行交換,而且每期聚會,店內都會將新到的玩品投入到交換中。
很多人覺得洛雯雯在犯傻:哪個商家不想讓顧客多掏腰包、多買商品?如今,你卻想著方兒為顧客省錢!這究竟是為了什么?
其實這正是洛雯雯聰明的地方:“細菌交換俱樂部”把眾多喜歡細菌玩品的人們聚集到一起,由于一個人一次聚會只能換到一件細菌玩品,如果看到其他自己喜歡的玩品,要么等到下次聚會時再與人交換,要么就是趕緊掏錢去洛雯雯的小店購買,而每次交換肯定要交換來新的,這就無形中“逼迫”大家購買新玩品。
心思靈活的洛雯雯就這樣把交換俱樂部變成了對自己最有利的宣傳舞臺。目前,4000名會員使得小店的營業額不斷猛漲。
隨著洛雯雯的不斷努力,她的“細菌玩品”專賣店每天都在演繹精彩。如今,已擁有四家連鎖店的洛雯雯變成了自得其樂的“創業新鮮達人”。一年下來,竟穩賺了40多萬元。
現在,這個開朗的80后小女生希望能開發出以“細菌玩品”為主角的動畫節目,她想讓自己的“細菌”融入到更多的趣味中,更深層次地挖掘“細菌玩品”的潛在價值。
(請圖片作者與本刊聯系編輯洪素珍 hongsuzhen2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