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當今最火的一個詞就是“禍害”了,能與之掛鉤的名詞太多太多,諸如“父母皆禍害”“丈母娘是禍害”“婆婆是禍害”“房子是禍害”等等等等。
漢語詞典上寫得清楚:“禍害,(名)引起災難的人或事物。”只是,父母、丈母娘、婆婆、房子怎么會引起災難呢?可在不少人看來,確實如此:至親父母,卻給兒女帶來無盡傷害,讓人只想逃離那個家;而丈母娘和婆婆的威力,硬是把小夫妻的生活攪得雞飛狗跳;更別說原本能給人安全感的房子了,再濃再深厚的親情都在爭房產的過程中潰不成堤……
由此可見,凡是不順我心我意、帶來麻煩和痛苦的都可以稱之為“禍害”,禍害豈不處處皆是?而一個不小心,我們自己也會成為別人的禍害。那么再探討“禍害”本身就無太大意義,因為他們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并且,討論誰是禍害也不會有結果。就像“男人說女人是禍水,女人說男人沒一個是好東西”一樣,男人女人到底誰是禍害呢?不如多想想,活在這個世上,我們如何“不被禍害”。
講個笑話,甲和乙吵架,甲說:我氣死你,氣死你。乙說:哎呀,氣死我啦。最終,乙真的被氣死了。
請問,“乙被氣死”這個悲慘的結局是“甲氣他”的必然結果嗎?顯然不是,乙完全可以選擇不被氣死,就是我說的“不被禍害”。我們無法阻止禍害的產生,但是如何不讓禍害得逞,就是我們要努力探尋的了。
可是,很多人仍固執得像“乙”那樣思考問題。本期刊登的本刊策劃《房產即禍害?》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的。父母明明有兩套房子,卻因姐夫的詭計而被霸占,導致小妹還要租房結婚,遇上這等事確實是鬧心。但是買不了房子,小妹就要愁云慘淡地過生活嗎?就一定要與姐姐斷絕往來、割裂親情嗎?
如果把“禍害”比作狂風,那我們到底如大樹無論怎樣都撼不動?還是如枯草被卷得一片狼藉?于是,便發現,我們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寬容和強大,堅強和自信。別人貪財,我們也計較;別人瞧不起我們,其實我們骨子里滿是自卑自憐。而這些,只有當“禍害”降臨的時候,才會顯露出來。
以前靠著別人的力量和評價支撐人生,一旦失去就如天塌地陷。與其絕望,不如學著強大。是的,正因為我們的脆弱,才會輕易地“被禍害”。讓我們找到強大的源頭—就是我們自己。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樣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更可貴的是,這樣,我們就能成為快樂幸福的主人,而不再是冒著傻氣被禍害著。這才是人立于世最最重要的一門功課。
當你真正強大了,回頭再看,禍害不過就是個禍害而已。
—請參閱本期P8《房產即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