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一塊“朽木”,
還是一尊佛?
一個美國小男孩,因為患有多動癥,注意力無法集中,總是喜歡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家長憂心忡忡,帶著兒子四處求醫(yī)問藥,卻毫不見效。有人開玩笑說,孩子這么喜歡動,干脆讓他去跳舞吧。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絕望的家長只好把孩子送到舞蹈學校,懇求老師收下他。舞蹈老師先讓男孩隨意跳了幾段,不由得臉露驚喜,然后肯定地告訴家長:這孩子根本不是多動癥,他是天才的舞蹈家!
無獨有偶,泳壇名將菲爾普斯小時候也特別好動,一刻都安靜不下來。他對讀書毫無興趣,上課從不專心聽講,還經(jīng)常騷擾別的同學。菲爾普斯每次在學校闖禍,老師就給他家里打電話投訴,母親為此傷心不已,為孩子的前途深感憂慮。不得已,母親只好帶著菲爾普斯去看醫(yī)生,結果被確診為小兒多動癥。
醫(yī)生給菲爾普斯制定了嚴格的治療方案,讓他定期服藥。為了配合醫(yī)生治療,母親想方設法,給他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希望能幫助兒子矯正行為習慣。但是兩年過去,依然收效甚微。一次偶然的機會,母親忽然發(fā)現(xiàn),游泳可以讓兒子安靜下來。于是,她果斷給兒子停藥,讓他去練習游泳。在母親的鼓勵下,菲爾普斯如魚得水,后來的事情眾所周知。
有個段子,說賣豆子的人應該是世上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豆子賣不完,可以磨成豆?jié){;豆?jié){賣不完,可以做成豆腐再賣;如果豆腐也賣不掉,又可以做成豆腐干;假如豆腐干也賣不完,還可以做成豆腐乳。同樣的思路,還可以把豆子種成豆芽,長成豆苗,最后又長出豆子#8943;#8943;人有時也像一顆豆子,有這么多選擇,總有屬于你的舞臺。每一顆豆子都是有價值的,除非你自己放棄。
臺灣漫畫家蔡志忠有句名言:“每塊木頭都可以是一尊佛,只要能去掉多余的部分。”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的,上帝從不偏心,最容易出現(xiàn)偏差的,往往是我們心中那把貌似公平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