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以前我總用這句話安慰那些正處在逆境中的朋友,因為我也相信這句話是至理名言。但是,在一次與朋友的聚會之后,我不再引用這句話了。
那次聚會的幾位朋友都算得上是成功人士,天南海北的閑聊中,一位老兄不知怎么憶起自己的苦來。他出生在邊遠的農村,父親早逝,靠寡母和姐姐拉扯成人。高中三年,他在縣城住校,一直穿的是一件藍咔嘰外衣。由于沒有衣服換洗,他每星期六回家,母親就抓緊給他洗凈,當天晚上用火烤干,第二天,他再穿著返校。三年下來,藍咔嘰被洗成了“白咔嘰”,肩上和肘部都打了補丁。他笑著說:“虧得當時吃不飽飯,不長個兒,那衣服穿了三年也不顯短。”
朋友們相識近十年了,卻都是第一次聽他說起這段艱難,聯想到他今日的事業有成,大家都感慨他“了不起”。
一位朋友問:“以前怎么沒聽你說起過?”
他答:“有啥好說的?受苦中的人沒有權力訴苦。”
他的回答令我對“苦難”二字想了許多。
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戰勝了苦難并不再受苦。只有這時,苦難才是一筆值得你驕傲的人生財富。你再怎么說自己以前的苦難,你都不會自卑,反而有一種豪氣;別人聽到你的苦難,不覺得是聽人念苦經,而覺得是聽傳奇,不可憐你,輕視你,反而敬重你。但如果你沒有走出苦難,你說什么呢?你一說,在別人聽來就是訴苦,就是乞憐。你說你在苦難中磨練了品質,學會了堅韌,誰信?人家只覺得你是在玩“精神勝利”。
一句話:你戰勝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苦難戰勝你,它就是你的屈辱。(責編/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