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憶,北大教授,網絡紅人,知名電視欄目策劃,著名節目主持人。這些含金量頗高的名頭都集中在這個男人的身上,按照尋常人的思維,這個男人的愛情生活,一定多姿多彩吧?對方一定是靚麗的清純女孩吧?
可是阿憶,偏偏不走尋常路,讓所有的人大跌眼鏡。關于愛情經驗和婚姻之道,他自有他的一套——
不愛清純少女,愛上離婚女人
年輕時的阿憶要是按現在的標準來看,絕對算得上是一“鉆石王老五”,高大、帥氣、家境優越、北大才子、前途似錦……這樣的條件,身邊清純、美麗的女孩應該不在少數,可是阿憶和別人的想法不一樣——他不愛清純少女。起因是他和清純少女談過幾次戀愛,覺得簡直是活受罪。比如他曾經有過一個女朋友,特別愛生氣,而且生氣了還不告訴你原因,讓你猜。于是阿憶每天要做的就是這種猜謎游戲,如果猜得出來,還算不錯,趕緊去哄,哄上半天,方能換得千金一笑;如果猜不出來,那可就慘啦,對方會更生氣,說他是個榆木疙瘩,一點兒不善解人意,急得阿憶滿頭大汗又無計可施。阿憶還曾經交過一個女朋友,要求他每天都要說三遍“我愛你”,早中晚各一次,忘掉一遍都不行,為此阿憶特地上了鬧鐘提醒自己。可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我這不也成了鬧鐘了嗎——每天定時定點說著同樣的話?
經歷過這種種折磨,阿憶曾經大發感慨:“找老婆,一定不能找清純少女,因為她們大多任性而刁蠻,而且什么都不懂,你還得不斷地教她,不斷地和她磨合,等待她的成長,等她好不容易成熟了,估計你也人到中年了;最好能找一個和很多男人交往過或者是離過婚的女人,最好她不僅離過婚,還帶著一個孩子,這樣的女人經歷過磨煉與感情上的挫折,通常都識大體,體諒人,會照顧人,懂得男人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個已經出爐的成品,你就只等著享受吧!”
說來就是這么有意思——想什么有什么,有一天還真的就給阿憶碰上了這么一位離婚女人。
那一天,阿憶正在家里看電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他的小學同學李伶打來的。李伶告訴阿憶她的丈夫去了澳大利亞留學后就再也沒回來看過她和兒子,她想離婚。因為阿憶是北大法律系畢業的,所以想請他幫忙。說實話阿憶在接到這個電話時對李伶的記憶已經模糊了,只記得她長得特別漂亮,又有三個哥哥,所以在學校里誰也不敢欺負她,特別飛揚跋扈,后來聽說她高中畢業后沒有考上大學,去了一家飯店工作。雖然印象不深,但是阿憶天生是個憐香惜玉之人,更何況還是自己的小學同學呢,所以決定幫助李伶一把。
就這樣,阿憶和李伶見了面,這一次見面,阿憶發現李伶完全不是記憶里那個飛揚跋扈的小姑娘了,或許正在經歷著婚姻的失敗吧,她顯得特別憂傷,她的這種狀態讓阿憶一下子就喜歡上她了。
接下來的日子,因為離婚的事,他倆經常見面,接觸多了,阿憶覺得李伶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女人,溫柔、成熟,和她在一起覺得特別放松,而不像和其他女孩子在一起時那樣總是提心吊膽,惟恐哪一點做得不周到惹得小姐發脾氣。
有一次,阿憶無意間說起自己特別喜歡喝湯,可是沒人給他煲湯,后來,他們再見面的時候,李伶就帶來了一只保溫瓶,保溫瓶里是熱乎乎的羅宋湯。在李伶微笑的注視下,阿憶將那一保溫瓶的湯全喝完了。這瓶湯喝下肚,阿憶開始長時間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想不想一輩子靜有人煲湯給我喝?李伶是不是很適合我?那時候李伶已經和丈夫離了婚,獨自一人帶著兒子過日子。阿憶想清楚之后,就打電話給她:“你最近怎樣?交男朋友了嗎?”李伶如實作答:“沒有,沒有遇到特別合適的。”阿憶說:“我現在也沒合適的。”李伶問:“你說這話是什么意思啊?”阿憶說:“我的意思是,我覺得咱倆特合適。”電話那邊的李伶一聽這話,微笑著說:“這真是一個福音。”
他們一下子就好上了。
沖破阻力,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一下可熱鬧了——朋友們知道阿憶和一個只有高中畢業、離過婚的、還帶著一個5歲兒子的女人好上了,都說他“腦子有毛病”。出于幫助他、挽救他的目的,大家一個一個輪番上陣。對他苦口婆心地勸說,理由是:你條件這么好,找個什么樣兒的不行?再說一個離過婚的女人。肯定心理健康不到哪里去,以后夠你受的。這倒罷了,還帶著一個孩子,你和那孩子怎么相處?管得嚴吧,人家會說后爹就是心狠,管得松吧,人家會說到底不是自己的孩子……
朋友這關還可以不在乎,阿憶感到最棘手的是父母這一關。在父母的心里,自己的兒子可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有為青年,要是知道兒子找了這樣一個媳婦,還不得瘋了?所以阿憶一直不敢直說,只能不斷地旁敲側擊,想給父母一個心理準備。結果正式向父母攤牌的那一天,母親的反應還是很激烈:“你甭和我說了,我不同意!”
阿憶一籌莫展,心情苦悶,再加上工作勞累,一下子病倒了。他一向身體很好,這一病,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這一下李伶的能干、賢惠就全體現出來了,從住院辦理各種手續到忙前忙后地服侍,都是她一手包辦。阿憶的父母來醫院看望兒子的那天,李伶正在喂阿憶吃西瓜。只見她小心翼翼地用牙簽將西瓜籽挑出來,再將瓜瓤喂進阿憶的嘴里。母親看見這一幕,心一下子軟了,覺得這個女孩子真不錯,會疼人。恰巧那天李伶將自己的兒子也帶去了,小家伙長得虎頭虎腦,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一見阿憶的父母,也不用人教,就脆生生地叫了一聲:“爺爺、奶奶好!”阿憶的父母再一看這孩子,又漂亮又嘴甜,很是喜歡。
阿憶出院那天,李伶將他送回家,又幫他安頓好一切,正準備離去的時候,阿憶的母親發話了:“李伶,你今天就別走了,住在我們家吧!”一聽這話,阿憶沖李伶做了個鬼臉,兩個人相視而笑——冰河開始解凍,春天就要來了。
沒過多久,他們就結婚了。
婚后的生活充分證明了阿憶獨到的眼光和選擇的正確性。因為李伶的成熟和大度,他過上了以前從未過過的安寧、幸福的生活。
首先,李伶特別心疼阿憶。覺得他要干那么多事情,如果再讓他為家里的事分心,就太不公平了。所以婚后李伶主動辭去了工作,包攬了家里一切的大事小情,以至從婚后到現在,原本自詡為“一級廚師”的阿憶已被寵成一個連方便面都不會煮的徹徹底底的懶漢。每天,阿憶從外面回來,無論多晚,李伶都在等他,給他遞上一雙軟綿綿的拖鞋,再遞上一杯香濃的龍井茶。阿憶窩在沙發里,呷著茶,聽著若有若無的淡淡的音樂,就此領略了家的全部美妙……
其次,李伶充分信任阿憶。按理說阿憶身處美女如云的傳媒圈,李伶應該很緊張才是。可是她從來不打聽阿憶的行蹤,不查他的手機、皮包,不懷疑任何和阿憶有接觸的異性。有一次,阿憶去一個劇組給人客串一個角色,拍攝之余,一幫演職人員扎堆閑聊,說起女人愛吃醋,阿憶說我老婆就從不吃醋。大家不信,都說他吹牛,阿憶說你們不信就試試。于是大家就讓一位女演員冒充阿憶的女友給李伶打電話,訴說阿憶是怎樣隱瞞自己已婚的身份和自己談戀愛,欺騙了自己的感情,看看李伶會是何種反應。畢竟是職業演員,一個電話打得聲情并茂如泣如訴,卻沒料到電話那頭李伶靜靜地聽完,“撲哧”一聲樂了:“以我對阿憶的了解,他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你是在惡作劇吧?”一句話說得大家全都傻眼了。只有阿憶,在眾人的驚嘆聲中得意洋洋:“瞧瞧,這就是俺媳婦兒!”
最有趣的是有一陣子阿憶特別著迷林志玲,到處托人要林志玲的簽名照片,李伶知道后,在自己家的臥室、洗手間都貼上了林志玲的畫報,還幫著阿憶在他的手機上貼上了林志玲的大頭貼,李伶說:“得了,你就在家盡情看吧,省得鬧心。”于是阿憶就拿著那個貼著林志玲大頭貼的手機招搖過市,別人看見了笑話他,他就說:“老婆貼的。”人家的反應讓阿憶覺得倍兒有面子——“行啊,嫂子真大氣!”
正是因為過往婚姻的經歷吧,讓李伶懂得要想贏得一個男人的心,靠看、靠管是沒有用的,與其天天疑神疑鬼,還不如選擇信任,這樣對自己對對方都輕松,惟有輕松了,對方才會愿意守在你身邊。也正是因為這份難得的信任,給了阿憶最大的自由,而這份自由又讓他主動地自律。對此阿憶說:“男人骨子里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小孩,你越是管他,他越是想掙脫,你一旦給他自由,他反倒不想越軌了。在這一點上,李伶無疑是個聰明的女人。”
做繼父,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他的成就感
和李伶的婚姻,使阿憶成了一個5歲男孩兒的繼父,這要在別的男人可能一時半會兒還真的接受不了,可是阿憶卻很高興:“平白無故得了一個大胖小子,多大的便宜啊!”他就是抱著這樣“撿了個大便宜”的心情成為了一位父親。
兒子小的時候,阿憶每天晚上雷打不動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兒子抱在懷里給他講故事和笑話,可以說兒子童年的每個晚上都是在他的懷抱里進入夢鄉的。兒子喜歡昆蟲,阿憶每次出差都會到處搜尋有關昆蟲的書籍帶回來送給兒子。有一次一家三口去神農架旅游,當地有人賣蝴蝶標本,非常昂貴,李伶和兒子都有些不舍得買,但阿憶卻二話不說買了下來,他的理由是:“金錢和孩子的快樂比起來,當然是后者更值得。”
這樣的愛心換來的是兒子對他的依賴和信任,兒子會很自然地向他撒嬌、很自然地叫他“爸爸”,有什么心事和小秘密都會和他說。比如兒子上學丟了自行車,不敢和媽媽說,只悄悄告訴爸爸,阿憶就會不動聲色地去買一輛新的。從小學到現在,兒子已經丟了7輛車,阿憶就不動聲色地給他買了7輛車。連李伶都看不過去了,說阿憶:“你別將孩子寵壞了啊。”
由于在李伶眼里,兒子還是小孩子,所以有時候教育起兒子來就沒有分寸,這讓處于青春期的兒子很反感,母子倆常常爆發激烈的沖突,于是阿憶就成了他們之間的橋梁。兒子讀初中的時候,迷上了電腦游戲,李伶很著急,說了一些過激的話,兒子就干脆離開家跑到網吧里去玩。阿憶知道了這件事,首先讓李伶為自己的過激言辭向兒子道歉,然后和兒子朋友一樣地聊天。兒子告訴他游戲多么多么好玩,阿憶說:“游戲好玩是不假,但你不可能無休止地玩下去,我替你向你媽求情,她同意你每天可以正大光明地玩一個半小時。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那你要么偷偷摸摸地玩,要么連這一個半小時都沒有了。你選擇哪一種?”兒子想了想,選擇了每天玩一會兒,阿憶說:“那好,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咱們簽個協議吧!”后來阿憶將那張協議貼在了兒子房間的墻上,兒子一直執行得不錯。
現在兒子和爸爸在一起,比和媽媽在一起還要親,如果阿憶和李伶有什么矛盾,兒子一定是站在阿憶這一邊,還勸他:“您老消消氣,別和我媽一般見識啊。”有一次阿憶生病,恰巧李伶的父親又生病住院,于是,照顧阿憶的任務就落在了兒子的身上,那幾天兒子端茶遞水、買菜做飯,將阿憶照顧得無微不至,鄰居見了都很羨慕地說:“有這么一個兒子,還真管用!”
阿憶說:“能讓一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待我比親生父親還親,我覺得這是有生以來讓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前不久,李伶為阿憶生了一個女兒,高興得他逢人就咧嘴大樂:“我有女兒啦!”有兒有女,有一個嬌美賢惠的妻子,現在的阿憶對自己的生活可謂是心滿意足,他說:“婚姻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所以不必太在意別人的說法,也不必在意在別人眼中你們是否般配。不是有人說嗎,婚姻像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我的婚姻就像是一雙棉布拖鞋,樸素、合腳、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