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子,當年爺爺可威風了,全村沒有一個人不怕我……”提起往事,老人異常興奮,喋喋不休。
“哎呀!知道啦!你力氣大嘛!你都講了幾十遍了,我都背下來了!”小孫子捂住兩耳強烈“抗議”。
此類場景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一些老年人總喜歡在晚輩面前倚老賣老,炫耀自己的光榮歷史或傳授經驗教訓,以求心理上的滿足感;或者喜歡與同齡人一起回憶往事,通過相似的人生經歷以獲得感情上的共鳴……他們沉緬于過去的崢嶸歲月,卻對現實漠不關心,對未來一片茫然。這種過分懷舊和脫離現實,并對現實生活適應不良的精神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回歸心理”。
“回歸心理”使老人沉浸在虛幻、消極、頹廢和自憐的精神狀態之中。由于時光不再倒流,老年人會感到人生虛幻無常;由于年齡大了或已經退休,老年人會感到“老而無用”,因而消極、頹廢;由于常以“老經驗”教育晚輩,得不到晚輩的共鳴,因而只能孤芳自賞,顧影自憐……消極的精神心理狀態還會通過神經、內分泌調節,導致人體各系統和組織器官發生病變。如作用于神經系統可導致神經衰弱、更年期抑郁癥、精神分裂癥和老年期精神障礙等;作用于心血管系統可導致心臟神經官能癥、高血壓病、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腦卒中等;作用于消化系統可導致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作用于免疫系統可使機體抵抗力下降而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和癌癥等;作用于內分泌系統可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糖尿病等……或可使原有上述疾病者病情加重。此外,長期陷于“回歸心理”狀態,會對晚年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會使極少數心理異常脆弱者走上自殺的道路。
人需緬懷過去,但更要瞻望未來。老年人應盡情享受眼下的幸福時光,適當從事家務勞動和有益身心的社會活動,為社會多出一份力,多添一分暖。身體已然衰老,但是可以在精神世界里開創人生第二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