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味身忘老朱老今年雖已94歲高齡,但思維敏捷,記憶力毫不遜色于年輕人,這與其長期堅持閱讀、筆耕不輟有直接關系。朱老常說:“大腦用則進,不用則退。讀書是最好的腦部運動,非保健品能比。它可增強思維能力,促進大腦細胞新陳代謝,預防早衰和老化,并可協(xié)調控制全身的功能。”清茶一杯,靜坐閱讀,心無旁騖,乃樂事一件!在享受精神愉悅的同時,于無形中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筆硯留香氣血暢俗話說,養(yǎng)身要動,養(yǎng)心要靜。練習書法既有動又有靜,可以延緩大腦老化,對機體起到調節(jié)、修復作用。朱老平日喜歡寫詩詞警句,他認為書法創(chuàng)作如同一套完美的功法:“裁紙、研墨這些不起眼的準備工作,在活動腕肘關節(jié)的同時就已在調整心氣,心正氣和,則契于妙;下筆前,氣沉丹田,凝神靜氣,萬慮皆息;運筆時,頭正、肩松、身直、臂舒、腿弓、足安、意力并用,使得氣血如一股暖流貫穿全身,心情亦舒展豪放,寫出來的字自然挺拔秀逸。”
樂聲入耳助長壽音樂攬?zhí)斓鼐A,匯萬物靈氣,舒體悅心,既流通氣血,宣導經(jīng)絡,又變化氣質,陶冶性靈。據(jù)考證,上古時“樂、藥、療”三字同源,可見音樂與藥物、治療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黃帝內經(jīng)》曾論述了宮、商、角、徵、羽五音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以“靜神”為主體,把心情平靜視為健康的源泉,將“樂與人和、天人合一”作為理想境界。朱老年輕時就喜愛音樂,還曾學習、演奏過鋸琴。欣賞曲調優(yōu)美、節(jié)奏輕快舒緩、中和雅致的音樂,已成為他為自己開具的音樂處方。用音樂養(yǎng)生可謂是最愜意的長壽之道。
蒔花弄草益身心每次來到朱老住所,都能感受到春意盎然。朱老沒有煙酒等嗜好,卻對蒔花弄草情有獨鐘。養(yǎng)花不但能美化環(huán)境,而且對健康很有裨益,有助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神經(jīng)官能癥、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改善臟器功能,調節(jié)大腦皮質,降低血壓。對朱老而言,移盆、換盆、松土、施肥、澆水、剪枝,是一種愉快的勞動,能活動四肢,靈活關節(jié),使身體得到適度鍛煉。朱老說:“對于我們老年人,寄情于紅花綠葉,從枝繁葉茂的勃勃生機中感受生命的價值時,能忘卻不愉快,而夕陽西下的遲暮感亦煙消云散。”
養(yǎng)魚賞魚自得樂踏入朱老家的客廳,一缸美麗的魚兒奪人眼目。朱老說養(yǎng)魚也是一門學問,且不說這風水養(yǎng)魚的講究,光為了讓魚兒健康地游弋,自己可沒少花心思:向專家討教喂養(yǎng)金魚的知識,天氣好時親自去河邊撈魚蟲,每次親自為魚兒換水,等。天長日久,其健身功效并不亞于氣功,既可舒展筋骨,又可消除疲勞。長時間用腦后,起身駐足賞魚,望著在水中“舞蹈”的魚兒,猶如欣賞一幅靈動的水墨畫,其樂自知。
游山玩水心悠然人到晚年,心境悠然,更鐘情于返璞歸真。旅游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當漫步于山間小徑,置身于翠綠之中,或游歷于古典園林時,既賞心悅目,又活動筋骨,有益于延年益壽。朱老每年都會安排2~3次外出機會,融情山水。當然,朱老亦樂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旅行經(jīng)驗:“春秋兩季是老年人旅游的最佳時期,出行前要體檢。根據(jù)身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景點,由家人或較年輕的人陪同,避免行程安排過滿而產(chǎn)生疲勞。飲食宜清淡有節(jié),攜帶適當衣物增減替換,帶上必備藥品如人丹、藿香正氣丸、紅花油、創(chuàng)可貼等有備無患 。每晚臨睡前用熱水泡腳,睡時將小腿和腳稍墊高,以防下肢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