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也叫南五加皮,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無梗五加及刺五加的根皮,其性溫而味辛、苦、微甘,入肝、腎經。祛風除濕、強壯筋骨、活血祛瘀、利水消腫,主治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腰膝酸軟、小兒遲行、腳氣水腫等癥。
風濕痹痛可單用五加皮浸酒,也可與其他藥物相配伍浸酒飲服;用于筋骨痿弱、小兒行遲,可配伍牛膝、黃柏、蒼術,或與木瓜、牛膝等制成散藥內服;用于跌打損傷與骨折,可配伍骨碎補、川續斷、威靈仙等;用于腳氣水腫,可配伍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等。單用五加皮煎湯熏洗或研末外敷,可以治療陰囊濕癢、皮膚濕疹及婦女陰癢等癥,亦可配合黃柏、蛇床子、苦參等藥。
運用最廣的中成藥酒劑——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由五加皮、青風藤、當歸、川芎等26味中藥配制而成。方中五加皮祛風散寒除濕,治療筋骨拘攣、腰膝酸痛、軟弱無力等癥;姜黃、獨活性溫而味苦辛,內行氣血,外散風寒,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散風療痹之功;川烏、草烏、青風藤、海風藤、白芷、木瓜、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經達絡;豆蔻、檀香、肉豆蔻、丁香、砂仁、木香、陳皮辛散溫通理氣,與紅花、牛膝、川芎相配伍而行氣活血,氣血流通則能舒筋活絡,除風祛邪,可療痹痛拘攣及四肢麻木;玉竹補肺胃之陰;黨參補中氣,益脾胃;當歸補血;白術補脾利濕;梔子、菊花清熱涼血除濕;肉桂為純陽之品,補命門不足,助五加皮治陰囊濕冷;酒可通血脈、御寒氣、行藥勢。諸藥互相配合,共奏舒筋活血、祛風除濕之功。
宜忌:五加皮酒常用于治療痹癥,癥見風濕痹痛、手足痙攣、四肢麻木、腰膝酸楚或軟弱無力,以及陰囊濕冷等。每次口服15~30毫升,每天3次。孕婦忌服,內熱盛者忌服;忌與含半夏、瓜蔞、貝母、白芨、白蘞等藥物同服。
五加皮有南北之分
現今使用的五加皮藥材,有南五加皮與北五加皮之分,其功效稍有差異。南五加皮包括前述之五加科植物,即細柱五加、無梗五加及刺五加的根皮;而北五加為蘿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因有其特異香氣,故又名香加皮。南、北兩種五加皮雖然都能祛風濕、強筋骨、利水,但南五加皮無毒,以補肝腎、強筋骨見長,其中刺五加則以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為主;而北五加皮有毒,以強心利尿為勝,不宜多用。凡用五加皮配制藥酒,只宜使用南五加皮,不宜使用北五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