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既是一種疾病,也是一組綜合征,是因腦部的癲癇灶反復、突然異常放電,導致間歇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和神經狀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具有發作性、反復性和自然緩解性的特征。也就是說,患者反復發作,但每次發作后又會自然緩解。持續反復發作,會導致患者智力和精神不全。
對于癲癇患者,一般首選藥物治療。但有相當一部分癲癇患者,應用目前的抗癲癇藥物,在有效的治療期內合理用藥,仍不能終止其發作。還有一些患者,早就被臨床確診為難以用藥物治愈的頑固性癲癇或癲癇綜合征。對于這些藥物不能控制其發作的,總稱為難治性癲癇。2009年6月中國抗癲癇協會編著的我國首部《中國癲癇預防與控制綠皮書》指出,中國目前約有900萬癲癇病患者,其中至少1/3是難治性癲癇。手術治療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難治性癲癇的治療方法。
適于癲癇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主要有以下幾類:①藥物難治性癲癇,病人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用抗癲癇藥物治療2年,不能停止發作;②繼發性癲癇,有明確的癲癇發作起源灶;③癲癇必須是致殘性的頻繁發作,每月發作3~4次以上,影響病人的學習和工作;④手術治療不致于引起重要功能的喪失;⑤病人和家屬對治療能理解,并有強烈要求;⑥對于嬰幼兒和兒童,癲癇發作影響腦的發育,應及時手術。
手術治療成功的關鍵,在于準確定位癲癇灶,同時準確定位腦的功能皮質區與癲癇灶的關系。前者能夠引導術者精確地摧毀癲癇灶,后者可以保證在摧毀癲癇灶時不傷及功能皮質區。因為一旦傷及功能皮質區,患者的某些重要功能就會喪失。這需要在術前評估的基礎上制定精細的手術計劃。術前評估主要依靠①癥狀學:某些癲癇癥狀具有定位意義。②腦電圖(EEG):是癲癇最有效的輔助診斷工具,因為在癲癇發作時必定有異常放電,腦電圖可記錄到異常放電。據統計,80%左右的癲癇患者都有腦電圖異常,只有少數癲癇患者發作間歇期腦電圖可顯示正常。若能重復檢查,使用適當的誘發試驗和特殊電極,其陽性率可達90%~95%。近年來發展了長程視頻腦電圖和顱內腦電圖監測技術,對癲癇的診斷和術前評估更有價值。③頭顱CT、頭顱核磁共振(MRI)、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PET)、單光子發射性計算機斷層成像(SPECT)等檢查。
我們在癲癇的治療研究中引進長程視頻腦電圖后,又率先引進國際先進的顱內腦電圖監測技術。與普通腦電圖相比,顱內腦電圖可以清晰地顯示腦內電波的細微變化,圖形清晰,靈敏度高,不受頭皮、顱骨、肌電和日常活動的干擾。即使在患者出現強直陣攣發作時,仍可以清楚地監測到發作期顱內腦電波的變化,有利于準確定位癲癇病灶,為手術成功提供良好的保障。當癲癇灶與皮層重要功能區(如運動區和語言區)相臨近時,借助顱內腦電圖監測技術,可獲得清晰的皮層功能分布圖,設計安全的手術切除方案。近5年來,我們采用顱內腦電圖監測技術先后治愈了100余例難治性癲癇患者,受到廣大癲癇患者的好評。
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國的癲癇外科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隨著腦電記錄技術、影像學定位技術、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顯微外科技術、導航技術、藥物導入和干細胞移植技術以及放射治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癲癇外科能為所有的難治性癲癇患者帶來希望,為其提供個體化治療,擺脫疾病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