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村老人“將軍肚”多達七成
安徽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對巢湖市、六安市、合肥市743名年齡大于62歲的農村老人健康狀況進行調查。743名老人中男性411人,女性332人,平均年齡68.6歲。按照體質指數≥28為肥胖,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5為腹型肥胖的標準,共檢出52名肥胖者,肥胖率為7%;551名腹型肥胖者,腹型肥胖率為74.2%。也就是說,在一些并不超重的老人中,依然存在著腹型肥胖。體檢結果顯示,這些老人中有高血壓247例,患病率為33.2%;關節(jié)炎126例,患病率為16.9%; 慢性胃腸道疾病120例,患病率為16.2%;慢性支氣管炎67例,患病率為9%;白內障49例,患病率為6.6%;膽道疾病45例,患病率為6.1%。其中腹型肥胖者高血壓、膽道疾病發(fā)病率明顯高于非肥胖者。
有關專家指出,腹型肥胖是國人最常見的肥胖體型,而且是各種慢性病發(fā)生的危險信號,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并積極防控。
(衛(wèi)文供稿)
唱歌幫助中風患者找回語言能力
美國哈佛醫(yī)學院神經學副教授史拉格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成果稱,左腦中風而無法言語的病人,通常可以把話“唱”出來。史拉格在會場上播出一段影片,顯示一名左腦中風病人背誦“生日歌”歌詞,只能重復讀出N和O兩個字母,但當醫(yī)護人員用手指在他左手上打拍子,要他唱時,他可以清楚唱出“祝你生日快樂”(Happy birthday to you)。另一病人以唱歌學會說“我口渴”,一名病患被教會“唱”出家庭地址。
以往的研究已發(fā)現,人類大腦處理語言與音樂的部位有所重疊;最新研究則顯示,通過密集的音樂治療可改善中風患者語言能力,也可以協助罹患發(fā)展性閱讀障礙或自閉癥的兒童更精確地使用語言。
人類用左腦說話,左腦病變的中風病人,在接受這種用唱歌學講話的“音樂聲調療法”后,右腦影像會出現“功能與結構的改變”。史拉格說,在美國,MIT療法可能可以幫助7萬名無法言語的中風患者恢復語言能力。
(譚飛飛供稿)
濫用止痛藥現象令人驚訝
世界衛(wèi)生組織“減輕頭痛治療負擔全球戰(zhàn)略”中國項目組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原發(fā)性頭痛發(fā)病率與亞洲其他國家相似,但造成的經濟負擔較重。推算全國因頭痛而產生的醫(yī)藥費用高達1 214億元人民幣,濫用止痛藥的現象令人驚訝。
據該項目組負責人、國際頭痛學會理事、中國頭痛學會主席、解放軍總醫(yī)院于生元教授介紹,他們自2009年4月到2010年1月,在全國六大區(qū)域抽取35個地市,采用隨機抽樣入戶調查,訪問了5 041人。結果表明,我國16~65歲人群中,原發(fā)性頭痛發(fā)病率為23.8%,其中最常見的緊張性頭痛為10.77%,偏頭痛為9.3%。值得關注的是患者和許多醫(yī)生對原發(fā)性頭痛存在認識誤區(qū),大都把它當作一種癥狀而濫用止痛藥物。
世界衛(wèi)生組織“減輕頭痛治療負擔全球戰(zhàn)略”項目總負責人蒂莫西醫(yī)生提醒患者,要把原發(fā)性頭痛作為疾病對待,選擇有效的預防治療藥物,而不是隨意服用止痛藥。
(衛(wèi)文供稿)
子女常回家父母壽數大
美國老年醫(yī)學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年邁父母的健康和子女常回家看看、保持摯愛關系呈正比。在綜合考慮了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年齡、婚姻狀況以及受教育、醫(yī)療等情況后,發(fā)現與子女保持密切關系的老人,更不容易患抑郁癥或成為癡呆病人。研究人員對被調查的老人進行了15年的隨訪,發(fā)現經常得到子女在生活和精神上幫助者,與得不到這種幫助的老年人相比,死亡率減少了20%。
但專家也提醒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打電話問候老人時,應避開老人睡眠的時間,以免老人起身接電話時發(fā)生意外。
(李福章供稿)
成人麻疹困惑年輕人
黑龍江省疾控中心披露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自2005年以來,該省15歲以上人群中成人麻疹發(fā)病率不斷升高。專家對成人麻疹的流行因素分析表明,該省成人麻疹的危險人群為15~39歲年齡段,其中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出生人群的病例數占麻疹總病例數的77.27%。成人麻疹存在家族聚集性,對23個家庭發(fā)生的46例麻疹病例研究表明,有9個家庭第二病例的發(fā)病時間距首發(fā)病例發(fā)病時間間隔≥3天,說明家庭內可能有共同暴露史;14個家庭第二病例發(fā)病時間距首發(fā)病例發(fā)病時間間隔7~15天,說明家庭內可能存在人傳人現象。
據悉,黑龍江省疾控中心已對省內大中專院校師生全面進行了麻疹疫苗預防接種,接種率達93%,以有效控制成人麻疹的流行傳播。
(衛(wèi)文供稿)
幸福婚姻重要單身男子易患中風
美國中風協會在2010年國際中風會議上公布的一項歷時30多年的跟蹤調查表明,單身或婚姻不幸的男子,在未來的幾十年內死于中風的幾率大于擁有幸福婚姻的男子。數據顯示,1963年時是單身的男子,在后來的34年中,有8.4%死于中風;而當時已婚的男子,有7.1%死于中風。排除血壓、吸煙習慣、社會地位和肥胖程度等因素后,單身男子死于中風的幾率要比已婚男子高64%。
數據還顯示,那些認為自己婚姻不幸福的男子,中風幾率要比擁有幸福婚姻的男子高64%。
這項研究是根據以色列缺血性心臟病調查得出的結論。領導這項研究的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Goldbourt博士說:“我沒有料想到不幸福的婚姻會導致如此嚴重的結果。”研究顯示“擁有伴侶或者身邊擁有精神支柱的好處”,比如身邊的人會提醒你按時吃藥,或者避免多吃某些食物。此外,病發(fā)時如果有伴侶在身邊,獲得治療的速度也會加快。
(譚飛飛供稿)
瘦人不運動膽固醇同樣高
英國醫(yī)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瘦人不經常運動,膽固醇和胖人一樣高。
研究人員將110名男性分為3組,36人體型偏瘦,每周做3次有氧運動,如跑步、騎車等;46人同樣體型偏瘦,但不愛運動;另28人為沒有運動習慣的胖人。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兩組瘦人的體重和身高差不多,但經常運動者體內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顯著低于不運動者,心血管病的風險最低。不愛運動的瘦人雖然脂肪沒有胖人高,但血液中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卻和胖人一樣高,心臟病的風險與胖人無異。因為心臟病的風險與體內脂肪多少關系不大,而與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密切相關。
專家建議,體型偏瘦的人也應當培養(yǎng)健身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李福章供稿)
老年癡呆可能跟汽車廢氣有關
據英國《BBC新聞》報道,德國海茵大學環(huán)境醫(yī)學研究院的一項研究發(fā)現,汽車排放的廢氣,有可能和老年癡呆有關。
研究人員以399位年齡在68歲到79歲之間、至少20年沒有搬過家的女性為對象,用儀器監(jiān)測她們住所附近的空氣中懸浮微粒數值,估計研究對象居住環(huán)境污染的程度,同時對她們的智力進行定期測試。結果發(fā)現,住得越接近公路的人,年紀越大,記憶力以及認知能力減退的問題就越嚴重。
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呼吸道進入肺部,然后再轉移到神經系統(tǒng),導致神經系統(tǒng)發(fā)炎以及腦組織損傷,引發(fā)阿爾茲海默、帕金森氏癥等神經退化性疾病。
(譚飛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