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不久前,看到一起車禍,被撞者血流如注,很多圍觀者束手無策,等著救護車來營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外傷時大量出血的情況,特別是現在各種車禍、意外事件不斷增多,受傷幾率增大,有時候出血很多,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孫濤:人體全身都布滿了血管,當受到外傷時很容易出血,這時候不要驚慌,最好的辦法就是壓迫止血。用手壓住,或者輔以毛巾、衣服等壓迫止血。
一般部位的出血壓迫后就比較容易止血,但身體有幾個關鍵部位的出血容易危及生命。一是頸部,在氣管兩側有兩條粗大動脈;二是大腿內側有一條股動脈。動脈出血速度很快,容易造成悲劇。當遇到這些大動脈出血后,應當迅速壓迫,用全力壓住出血口,等待救援人員到來,若任其出血,幾分鐘就可能休克。至于報紙上常看到的“割腕自殺”,不必驚慌,因為腕部動脈相對比較細,很容易壓住止血。
在遇到意外傷害時,應該注意除了保護人體左側心臟時,還應該盡量保護頸部兩側和大腿內側大動脈,規避危險的發生。
讀者:一個親戚疑似患了“羊角風”,經常會暈倒、口吐白沫,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處理?生活中碰到類似的意識不清的狀況應該怎么做?
孫濤:很多疾病會導致病人突發意識障礙、暈倒、口吐白沫等情況,這時候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保持足夠的氧氣供給防止窒息,同時撥打急救電話。要注意看看口腔內有無異物,去除口腔內口水、痰液、異物等防止堵塞呼吸道,保持呼吸通暢。另外把頭偏向一側,防止舌頭后墜,堵塞喉嚨影響呼吸。如果牙關緊閉,盡量拉開嘴巴,保持呼吸,贏得搶救的機會。
讀者:最近得知,一位同事的親戚40歲不到,得了腸癌,進行了切除手術治療,在腹部做了一個人工肛門,日常起居很痛苦。平常生活中該怎樣預防腸癌的發生?
孫濤:目前腸癌呈現兩個趨勢:1、年輕化。腸癌發病越來越年輕化,30歲~40歲的人群已成為高發年齡段,男性多于女性,而且發病突然,來勢兇猛,病程短暫,死亡率高。2、城市化。腸癌嚴重威脅大中城市居民的健康, 目前發病已呈現出“城市化”趨向,城市居民發病率高于農村。腸癌患者食譜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特點,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過剩的營養(特別是紅肉類)難以消化,而且缺乏纖維素不能使其膨脹產生對腸壁的壓力,不能足夠刺激腸壁的植物神經促進腸道蠕動,由此引起排便紊亂、便秘,使糞便堆積腸道,其中有害物質長期潴留,帶來大腸癌患病風險。此外,由于生活節奏加快,辦公室一族長期久坐,沒時間運動,甚至不能定時排便,腸道運動不規律。腸癌早期常會有大便不規律、大便長期帶血、發黑等癥狀,如果發現大便異常,盡早去醫院檢查。
預防措施:提倡 “一口肉,四口菜”,防止便秘,每天能夠給腸道足夠的“清掃”。正常人大便的時間應該小于小便的時間,否則就是存在便秘的現象。有的人在大便時看報看書經常打“持久戰”,這種做法更不宜提倡,非常容易導致便秘。(孫濤,江蘇省腫瘤醫院108區腦外科主治醫師)
編輯陳陟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