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底,合肥市61中學生曹蘊涵的神話科幻小說《阿風之尋母記》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有誰知道,這個內向柔弱的農家少年,寫小說的初衷竟然是為了拯救重病中的母親。
母子連心,兒吃蛋母食殼
1992年,曹蘊涵出生在安徽一個貧困農民家庭。4年后,媽媽左敦平病重,爸爸四處打工維持著這個日益困窘的家。
兒時的曹蘊涵又黑又瘦。左敦平看著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常買些雞蛋為兒子增加營養。雞蛋對于這個家來說是惟一的補品。每天早上,左敦平為曹蘊涵煮兩個雞蛋。曹蘊涵要媽媽和他一起吃,左敦平總說自己已經吃過了。
一天,因下午沒課,曹蘊涵提前放學回家。一進家門,聽到灶間有細微響聲,他透過門縫望去,只見媽媽端著碗,細細地舔食蛋殼上殘留的丁點兒蛋白。那一瞬間,曹蘊涵驚呆了,淚水濕潤了雙眼。
曹蘊涵自小就愛讀歷史名著,對家中僅有的幾本書愛不釋手,反復讀了不知多少遍。見兒子如此愛讀書,左敦平病情好轉時就會帶他去舊書市場逛逛。有一次,在一堆特價書中,一本《安徒生童話集》吸引了曹蘊涵。他拿起書翻閱起來,精美的鋼筆畫插圖和充滿幻想的文字,一下子帶他步入了童話的世界。左敦平看著兒子專注的神情,將書買下。回家路上,曹蘊涵一直沉浸在童話世界之中。
2004年冬天,曹蘊涵13歲生日快要到了。那天凌晨,媽媽拖著病體回到老家,取了兩桶一百來斤的雪里紅腌菜到菜市賣。傍晚天降大雪。見媽媽一整天未歸,曹蘊涵和爸爸又急又怕。夜里10點多,雪人般的媽媽回來了!一進門,媽媽忙從菜桶里捧出一盒癟了半邊的蛋糕:“蘊涵,媽媽給你買了生日蛋糕,祝你生日快樂!”
蘊涵欣喜萬分,從小到大他還沒嘗過奶油蛋糕的滋味呢,便狼吞虎咽地吃起蛋糕,突然他發現媽媽在擦拭膝蓋的一大塊創口:“媽,怎么了?”
“不小心摔的,可惜把蛋糕摔扁了。”
曹蘊涵口中香甜的蛋糕,頓時夾雜了一絲苦澀。
要變天鵝 ,圓母親生日夢
父親白天在汽修廠打工,晚上到旅社值班掙錢補貼家用,一家人靠父親每月幾百元的血汗錢維持生活。但醫藥費逐年增加,貧寒家庭變得更加困難。
由于買不起好藥,媽媽的身體越來越差。2005年底,左敦平再次住院。一天,曹蘊涵垂頭喪氣地走進病房。媽媽見了忙問:“你這是怎么了?像霜打的茄子。”蘊涵低聲說:“今天語文課,我的作文又得了‘良’,老師評語說,我的文章平鋪直敘,缺乏新意。”
媽媽笑著安慰道:“孩子,寫作這事不是一天兩天成就的,要反復練習,多思考。一次失敗不代表什么,只要努力,一定能得‘優!’”
蘊涵的小腦袋還是耷拉著。于是,媽媽拿起蘊涵留在枕邊的《安徒生童話集》,讀起了《丑小鴨》。蘊涵對這個故事再熟悉不過,他喜歡那優美的文字和樂觀的精神。
讀完后,媽媽牽起蘊涵的手:“你知道嗎,這個故事是安徒生自己的故事。丑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激勵了多少人啊。”聽了母親的話,曹蘊涵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此后,曹蘊涵開始踏上了“創作之旅”。每天,他堅持寫一篇自命題作文,寫完讓媽媽看。日復一日,他的寫作水平大幅度提高,每次作文都得“優”。老師的評語是:你有寫作天賦,我看到了你的進步,希望你將來在寫作方面有所成就。
這是對曹蘊涵的莫大鼓勵。曹蘊涵的信心來了,勇氣也來了,他終于知道自己能為這個家分擔什么了:寫小說掙稿費。
然而,寫小說掙稿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曹蘊涵的稿件一次次被退了回來。看著爸爸日漸憔悴、滿面愁容的臉,曹蘊涵的心里更是著急。
2006年“五一”長假前夕,放學回家路上,曹蘊涵看到一家飯店招短期工的招牌。他毫不猶豫地去應聘,感覺自己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五一”長假最后一天,蘊涵拿到了50元工錢,花35元買了盒大蛋糕拿回家。“媽媽,今天我第一次掙到錢,后天是您44歲生日,提前給您過生日,您一定要開心啊!”一股熱流涌遍左敦平全身:“我……還是第一次過生日呢……”左敦平閃著幸福的淚花,吹滅了蠟燭……
北京出書 ,孝行動天母漸愈
左敦平雖然同意兒子寫小說,但限制必須是在假期,絕不能耽誤學習。“孩子,媽媽指望你的稿費來治病很不現實,但你有這個創作的志向很鼓舞媽媽,媽媽讀書時也是文學愛好者,對你的選擇一定支持!”
那個暑假,蘊涵整個人好像進入到一種癡迷瘋狂的狀態中,白天吃飯想著小說的事情,連晚上睡覺做夢也是小說人物,常常是睡到半夜醒來,突然想到什么好的詞句或情節,馬上從枕頭底下拿出紙和筆記下來。每寫完一章,媽媽總是第一個讀者,兒子的小說給病痛中的母親帶來了無限的歡樂。這樣,到當年8月24日,《阿風之冒險記》全部完成,共15萬字。小說中的主人公阿風無數次冒險,出生入死制服妖魔鬼怪,為消滅不死之魔,阿風在險惡和困苦中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磨練成膽識過人、除惡祛邪的民間英雄。小說情節跌宕起伏,羅列了各種妖魔鬼怪和各種降魔手法,想象大膽而豐富。小說中,阿風的母親非常偉大,但受人控制,阿風發誓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救回母親。現實生活中,敏感內向的蘊涵,變身為書中無所不能的阿風,在奇幻的文字世界中自由馳騁,立志救回自己的母親。
左敦平想讓兒子的價值得到體現,開始積極尋找出版機構。她每天拖著病體,拎著3公斤多重的打印書稿走遍合肥尋找出版社。然而,投稿十多家,碰壁十余次。寫書難,出書更難!2006年冬天,中國文聯出版社的負責人了解到蘊涵的事跡后,不禁感嘆一個少年竟然這樣有孝心,決定為其出版。該書責任編輯給左敦平打來電話說:“小小少年不平凡的人生令人震撼,雖是本魔幻小說,但作者本身的行為正是一部抗擊逆境、激勵斗志的高亢生命宣言……”2007年5月,這本飽蘊一個兒子對母親愛與期待的小說,在多方努力下終于付梓印刷。
看著手稿變成鉛字,曹蘊涵百感交集,把這個好消息第一個告訴了媽媽。左敦平忍不住喜極而泣。師生競相傳閱散發著油墨香的新書。一個農家少年竟然在北京出書了,很快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親朋好友聞訊紛紛前來祝賀才子曹蘊涵和他的母親。當地的一個老板提出資助他們,但左敦平婉言謝絕了,這個堅強自尊女性的解釋是:“這個社會和親友已經給我們太多的關愛了,雖然家里還欠債9萬多元,但我們還沒到走投無路的絕境。”原來兒子學校知道左敦平家的情況,減免了蘊涵很多費用,而且還有很多人幫助過他們家。這些,一家人都一筆筆記下了,說等兒子長大有能力了,全部還掉。
《阿風之冒險記》的出版,更加堅定了曹蘊涵決心走寫作這條路的信心。出版社的負責人表示將推薦優秀編輯老師指導曹蘊涵學習創作。機會難得,左敦平湊足路費,兩次讓兒子帶著續集寫作提綱和書畫作品去北京,接受高人點撥。此后,開拓視野接受了新思維的曹蘊涵,筆端下多了些對現實的思考,思想和文字水平逐漸變得成熟起來。
“孩子,你的文化課基礎不好,搞好學習是前提,千萬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啊。”曹蘊涵牢記母親的教誨,平常從不占用學習時間來寫作。2009年寒假期間,他又寫出15萬字的《阿風之尋母記》,左敦平看了這部書稿后,表揚兒子說:“如果說《阿風之冒險記》是個貪玩孩子的心路歷程的話,《阿風之尋母記》更趨成熟,作品有了更多對現實的思考。”
看到兒子的成績,左敦平備感欣慰,“蘊涵是我心中噴薄而出的太陽!兒子三年的創作之路讓我看到了希望,已經使我在精神上徹底戰勝了病魔,感謝兒子,這恐怕就是他寫作的初衷啊。”
#1050833;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