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出游踏青、祭祖掃墓都是清明時節的重要活動。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這個習俗也一直延續到今天。根據同學們以往看到或參與的經驗,燒香焚紙、放炮動火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凡在清明節去掃墓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煙火繚繞,空氣污濁,不但環境受到污染,而且極易造成山林火災,給自然帶來隱患。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變化,一些趨于簡化的祭祀新方式開始在人群中逐漸流行起來,旅游祭掃、網上祭祀、家庭追思會、社區公祭、植樹種草等,都更文明、更環保,而焚紙燒香、過度繁奢的陳規舊俗,因其既不環保、節儉也不文明、安全的缺點也終將被大家逐漸擯棄。
如果你的家人、朋友還在用舊的方式祭奠,那么就請你告訴他們,“祭之以禮”我們還可以這樣做!
方式一:植樹種草
從古至今,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的地方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
植樹種草寄托哀思,充分展現出了“文明祭祖,綠色清明”的內涵。往日的“硝煙”和“紙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祭掃者植在墳邊的一棵棵小松柏和墓碑旁的一束束鮮花、一株株青翠欲滴的綠草,不但寄托了人們對故人濃濃的哀思懷念,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也愈發顯現。
用鮮花、植樹替代紙錢、冥幣焚燒,用鞠躬、獻花的方式代替跪拜、磕頭未嘗不可,但若植一棵小樹苗陪伴在故去的先人“身邊”,不但綠化環境,同時也充分寄托了我們對故人的思念。
方式二:居家祭祀
在過世親人的遺像前擺上一束鮮花,家人親友們在家中一起鞠躬、默哀,嘮嘮親人生前的事……這在以往的清明節基本是看不到的場景,而如今已出現在很多城市和鄉鎮。
在家里祭祀,不僅可以避開清明當天祭祀高峰,避免交通擁堵,而且比傳統祭祀方式要顯得更加簡約、文明、安全。借此開家庭追思會的機會,全家人聚在一起,簡單妥帖而又溫情地祭奠逝者,生者之間的感情也會愈加深厚。
其實祭祀先人沒必要拘泥于形式,只要我們有心,逝者也能得到“安心”。
方式三:網上祭祀
網上祭祀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全新的祭祀方式。也許有的同學還沒有聽說過。它是借助互聯網跨越時空的特性,將現實中的紀念館和公墓“搬”到網絡上,以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奠已逝親人。
網上祭祀為人們提供了寄托哀思的平臺,也彌補了有些人無法回家掃墓的遺憾。它并不悖于祭祀方式,只是對傳統祭祀方式的一種繼承與延伸。
如今網上祭祀主要集中在年輕人群中多一些。許多已經在網上進行祭拜的年輕人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城市開始對實地祭奠燒紙燃炮進行限制,而網上祭奠更方便、快捷、環保,是一種非常適用于當前并推廣于未來的緬懷祭祀方式。
短信息
自帶尿瓶上南極
從智利登機前往南極時,航空人員會特別交代“南極大小便紀律”。小便要在指定地點,大便要包好帶出來。登山隊員通常自帶尿瓶上南極,排泄物將隨著活動結束一同登上飛機,返回智利處理。
環保的土豆餐具
新西蘭土豆盤子公司老板理查德·威廉姆斯發明了一種經濟環保的土豆餐具,這種餐具是以馬鈴薯淀粉為原料制成的,用后的餐具可自然分解,不污染環境。理查德已經生產出土豆碟子、茶杯、碗等餐具,市場售價與聚本乙烯和塑料餐具相當。在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會議中心,理查德的土豆餐具被擺上了餐桌。這種餐具一投放市場,就成為新西蘭人的新寵。
#1050833;編輯: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