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瞳癥
是怎樣引起的?
編輯同志:
我女兒早產(妊娠33周分娩),出生時就被強制進行視網膜檢測,確診為視網膜病變2期。醫生說,孩子得了白瞳癥,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視網膜脫落,有致盲的危險。請問,孩子剛出生,怎么就患上這種可怕的病呢?是因為早產嗎?
讀者顧一琳
顧一琳讀者: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也稱“白瞳癥”,是由于新生兒的視網膜血管異常增生所致的一種疾病,在早產兒中發病率高達20%。
正常眼睛是一個球形結構,眼球壁的最內層為視網膜,也就是我們看到物體的感光層。足月分娩的新生兒,一般在媽媽懷孕后38周出生,此時眼睛內各種結構已基本發育成熟。早產兒則不然,他們的視網膜血管容易出現病變,即在玻璃體內異常增生。這種異常結構一方面阻止了光線到達視網膜,影響了玻璃體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生組織會牽拉視網膜,引起視網膜的脫離,導致患兒失明。這種病多發生于早產、低體重的新生兒,是引起新生兒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吸氧也是致病因素之一。為了搶救早產兒的生命,必須使用氧氣。氧氣本身是無毒的,但新生兒身體發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時,視網膜血管會像藤蔓一樣向四周生長,以獲取氧氣。當外界給予充足的氧氣時,血管“懶”得生長,一旦停氧,視網膜血管則過度增生,導致視網膜增生性病變而失明。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分為5期,在3期之前,視力還有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挽救,4期希望渺茫,5期則毫無希望。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損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對用氧的早產兒進行眼科監測,尤其是抓住最佳治療期進行手術治療,孩子的眼睛與常人無異。然而,可供治療的時間只有兩周左右,所以又被稱為“時間窗”。時間窗一關上,孩子將墜入永遠的黑暗。因此,對早產兒、低體重兒進行早期篩查和早期治療是阻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展,減少因此病導致嬰兒視力低下甚至失明的關鍵。
借此機會提醒年輕的家長朋友,凡早產兒(孕周小于36周)或低體重兒(出生體重小于2000克)都要進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檢查。檢查時間為:若出生孕周大于32周者,出生后即進行首次檢查;若出生孕周小于32周者,到矯正胎齡32周后(矯正胎齡=孕周+出生后周數)即開始首次檢查。復查時間應根據第一次的檢查結果而定。如當地醫院沒有條件進行篩查,家長應及早帶寶寶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檢查。
醫生劉偉
得了腳氣如何用藥?
編輯同志:
被父親傳染,我上初中時就得了腳氣,用了很多方法治療,至今不愈。上次去買達克寧時,營業員說,腳氣有不同類型,不同類型要用不同的藥,否則效果不佳。我以為她在推銷藥品,沒在意,后來一打聽,才知道人家說得很專業,后悔沒聽人家說完,卻又不好意思回去討教。請問,腳氣分哪幾種類型,分別如何用藥?
讀者余振昌
余振昌讀者:
足癬,南方民間俗稱“香港腳”,北方稱為“腳氣”。由于足癬會造成足部癢、起水皰、脫屑、厚皮,嚴重時糜爛流水,甚至感染引起丹毒、蜂窩組織炎或濕疹化,所以不可掉以輕心。但在治療時,用同樣的治足癬藥,有些人治好了足癬,有些人卻不行,甚至起反作用。這是因為足癬有三種類型,需要不同的治療辦法。
第一種類型是常見類型,主要表現為足趾間脫屑,少許皮膚變白,偶有小水皰。此類型選用克霉唑霜、派瑞松乳膏、蘭美抒乳膏、采樂洗劑等會有明顯的效果。
第二種類型受累部位為足底弓、足趾側緣、足趾間,以針頭至綠豆大小的水皰為主,皰壁較厚,發亮,不易破,內容物是透明液體,水皰可融合,呈多房性。因劇烈瘙癢,水皰往往被抓破,有液體滲出。此時用任何一種軟膏或霜劑,均會把炎癥的滲出液堵在皮損組織內,使之無法引流,導致破損部位更加紅腫,甚至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結炎。正確的做法是,選用一些高滲液體濕敷患部,如3%硼酸水,可起到消腫目的;若滲出液膿性明顯,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液浸泡20分鐘,必要時可服一些抗過敏藥物(如仙特明、克敏能等)及抗感染藥物(如羅紅霉素、利君沙等)。待滲出液減少或出現鱗屑時,再用刺激性低的藥物,如克霉唑、蘭美抒、派瑞松乳膏等;若有惡臭,可先用聚維酮碘溶液浸泡,然后再用抗真菌藥。
第三種類型是角化過度型,主要癥狀為:局部彌漫性變厚、粗糙、脫屑,表面覆有鱗屑,邊緣偶有水皰,抓破或皸裂后疼痛出血。此類型適用軟膏類的藥物,如10%水楊酸軟膏,先厚涂或用塑料膜封包,待角質剝脫后選用各類型外用癬藥。
對單純外用藥療效不滿意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抗真菌藥物,如斯皮仁諾、蘭美抒等。值得一提的是,要想充分發揮足癬藥物的療效,除藥物的選擇及使用方法恰當外,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換鞋襪,不與他人共用浴具。家中其他成員的足癬也要及時治療,必要時請皮膚專科醫生指導治療。
醫生馬克凡
倒立運動
能防治什么病?
編輯同志:
我今年42歲,體質較差,患有胃下垂、腰肌勞損、間歇性腦血管痙攣等病。有朋友推薦我做倒立運動,說自己在家練習倒立不僅簡便易行,還能省去大筆的醫療費和健身費,而且倒立運動很適合我的癥狀。請問,倒立運動能防治什么病?倒立的方式有哪些?
讀者樊婕
樊婕讀者:
每天有意識地做短時間的倒立,會快速有效地增加腦部血流量,保持大腦血管、神經和腦細胞的充分營養,增加腦血管的抗壓性和柔韌性,從而使身體疲勞得以緩解和消除。
長時間站立會給人的腦部和其他臟器帶來不良的影響,如胃下垂、子宮下垂、痔瘡,以及高血壓、四肢乏力等。當人倒立時,由于相反的重力作用會使體內臟器反向移位,對預防和糾正內臟下垂大有裨益。另外,倒立在預防脫發、減少面部皺紋、緩解腰部酸痛,以及減肥方面也有一定的功效。
倒立方式有三種:手倒立、頭手倒立、肘倒立。這三種倒立方式對力量和敏捷性要求較高,故只適合中青年人采用。初次鍛煉者,每次以10秒為宜,呈倒立時需請人扶持。
倒立時要兩目緊閉,意念集中。由于膈肌緊張,最好采用胸式呼吸。以后可逐漸增加倒立時間。當靠墻倒立一次可持續2分鐘時,即可按如下方法操作:一次倒立2分鐘,恢復正常直立后休息3分鐘,然后再進行第二次倒立2分鐘。三次為一組。
你體質較差,建議采用半靠墻半倒立的方法練習。方法是躺在墊上,雙腿盡可能地放在墻上,若用靠墊抬高臀部效果更佳。一般倒立時間以15分鐘為佳,中間可休息1~2次。初做倒立時,會因較多血液涌入頭部,使人感到頭部及眼部發脹,反復多次練習就會被清爽感所代替。
和倒立運動一樣,倒行、倒跑和爬行也是行之有效且簡便宜行的“反序運動”。倒行和倒跑能夠使人體的五臟六腑以及肌肉、關節和神經都得到鍛煉。爬行運動,就是運用雙上肢和雙下肢著地,模仿動物爬行的一種新的健身方法,可以與倒立運動相媲美。男女老少均可采用,尤其適用于老年人及孕婦,故受到了人們的歡迎。爬行運動主要適用于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關節炎、下肢靜脈曲張癥等,并可預防脊椎疾病。對于手臂肌肉萎縮、心臟病、消化不良、痔瘡等也有很好的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嚴重心臟病、腦血管病、腎炎、高血壓病、血液病等病人不宜采用倒行、倒立運動。
醫生章田原
宮外孕
一定要手術嗎?
編輯同志:
我度蜜月時沒有做好安全措施,檢查發現懷孕了,卻是宮外孕。經常有媒體報道,一些女性因為宮外孕而大出血,危及生命,所以我很害怕。請問,宮外孕一定要手術嗎?手術風險到底有多大?
讀者 姜勤
姜勤讀者:
精子和卵子結合后,要尋找一個安全又營養豐富的地方來生長,女人的子宮就是這樣的地方,因此成功的懷孕應該是在子宮內。不幸的是,有少數胚胎因為各種原因在沒有進入子宮前就迫不及待地“定居”下來了,醫學上稱之為宮外孕。宮外孕最常見的地方是輸卵管。
是不是宮外孕注定就是大出血的結局呢?回答是否定的。事實上,有1/10左右的宮外孕不用治療。那些宮外孕大出血的情況比較少見,多是發現比較晚,胚胎在輸卵管內長得太大所致。這種情況在過去相對多些,因為那時檢查手段有限,醫生很難早期確診,經常是出現腹痛大出血需要急診手術時才確診。
現在,有了婦科B超配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測量,醫生多在孕婦懷孕初期就能做出準確的診斷。早期診斷出的宮外孕并不可怕,完全可以通過介入療法或是腹腔鏡來治療,不必切除輸卵管,不僅不會危及生命,還能較好地保護女性的生育能力,建議你盡快去醫院就診。
醫生邵楠
乳腺腫瘤
會不會遺傳?
編輯同志:
我今年已經26歲了,從未交過男朋友。我母親在40歲時得了乳腺癌,經歷了很大的痛苦,耗費了幾乎全部積蓄也沒有治好。我怕母親的悲劇在我身上重演,因此很自卑,也怕連累別人。請問,乳腺癌遺傳的概率有多大?
讀者莊兆云
莊兆云讀者:
最新研究認為,乳腺癌有遺傳與非遺傳兩種類型。一般在絕經期后發生的單側乳腺癌是非遺傳性的,而絕經期前發生的雙側乳腺癌則多是遺傳性的。
如果只是發生乳腺癌,一般是多基因遺傳,其后代患此病的風險是常人的七八倍,發病概率約為10%。
如果不僅得乳癌,而且同時患軟組織肉瘤,則可能屬于一種叫做“Li—Fraumeni綜合征”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后代患此種病的概率在50%以上。
你母親在較年輕時患乳腺癌,那么你患乳腺癌的概率可能要比其他人高,但要準確地預測遺傳風險,還要考慮你家族中其他成員的患病情況以及你母親的病史。
以目前的醫療條件,還不能對乳腺癌的發生進行基因診斷;也就是說,無法利用醫學檢查來預先診知你是否會患乳腺癌。但是,現代醫學已具備了較先進的乳腺癌診斷和治療手段,你不必因此而擔心,更不需要由此擔心婚戀的問題。你可以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做好自我保健,比如養成自查乳房的習慣,并且經常做定期的醫療檢查,這樣就可以及早發現和排除危險因素。
此外,從現在的醫學發展來看,乳腺癌的根治率已顯著提高,乳腺癌已非不治之癥。切除了乳房的女性也可以通過手術進行乳房重塑再造,不會影響到體型和生育。
醫生張豐歆
性生活
能取代體育鍛煉嗎?
編輯同志:
每次做愛之后,我和愛人都感覺身體很累,像是跑了幾百米或爬了幾層樓一樣,不過我們的精神很愉快,我們平時的運動都很少。請問,性生活是不是也可以算成一種體育鍛煉呢?
讀者蔣彩萍
蔣彩萍讀者:
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緩解緊張和預防疾病,性生活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經常與配偶進行滿意的性生活,男子患前列腺癌、女子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性高潮時,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心率和呼吸會加快,血壓也會升高,心臟的耗氧量約等于輕度或中度的運動量;適當的性生活還能促進新陳代謝,防止早衰,減緩腦老化。從這個角度來說,性生活也起到了一定體育鍛煉的作用。
不過,性生活不能完全取代體育鍛煉。游泳、慢跑、快步走、打太極拳等體育鍛煉能使人的全身都得到舒展,能增強心肺功能,還有促進性欲的作用。因此,最好還是堅持長期有規律且適當的運動。
醫生田秋聲
性幻想有害嗎?
編輯同志:
我跟丈夫婚后感情很好,但是性生活一直比較平淡,很少有性高潮。有一天,我在跟丈夫做愛時把他幻想成我以前的男朋友,很快就達到了高潮。這以后,每次做愛我都會有意識地幻想自己正跟以前的男朋友在一起,每次都得到了滿足;如果我不這樣想,就會覺得索然無味。我很內疚,可又無法克制自己。請問,性幻想有害嗎?我是不是患了心理疾病?
讀者王亞素
王亞素讀者:
許多人在性生活中都曾經有過性幻想,幻想的對象常常是明星、早年的戀人或者生活中的朋友。這種情況在女性身上出現得更多一些,主要是因為女性的性興奮出現得比男性晚,通過性幻想可以調動她的情感,激發她的性欲,使她更快進入性興奮狀態。
只要這種性幻想沒有帶來不良影響,就不必過多地去追究,也不必為此焦慮不安。要想停止這種幻想,最好的辦法還是要靠夫妻雙方的磨合、溝通,延長性前戲時間,通過正常的渠道使自己進入性興奮狀態。但是沒有必要將這種不容易被配偶理解的性幻想暴露出來,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
醫生余歌
性生活頻繁
有哪些危害?
編輯同志:
我今年26歲,身體健康,新婚不久。我和丈夫感情很好,所以我們的性生活較頻繁,一周3~4次,有時一次要達到2~3次高潮。我們都還年輕,所以沒有感到有什么不適。不過我聽說,性生活頻繁對身體有害,能引起一些疾病。請問,性生活頻繁有哪些危害?
讀者徐文璐
徐文璐讀者:
和諧幸福的性生活不僅可以增進夫妻感情,對雙方的身體也有益。但性生活過頻對夫妻雙方來說,都是不利于健康的,尤其是男性,還可能導致一些疾病的產生。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危害:
1. 對男女雙方而言,性生活頻繁都會造成體力上的較大消耗。久而久之,必然造成體質及精神狀態、思維能力、記憶力、分析能力的下降。
2. 由于性沖動的連續與多次發生,無論男女都會加重性控制神經中樞與性器官的負擔,也會引起性功能衰竭,造成性功能的未老先衰。
3. 男性經常多次性生活,會延遲射精,甚至埋下陽痿、不射精、性生活無快感的隱患。
4. 多次性生活會延長男性不應期,也就容易引起性功能衰退。
5. 男性經常多次性生活,由于性器官反復、持久性充血,會誘發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患,造成陰部不適、腰酸背痛,還會出現血精。女子經常多次性生活,性器官始終處于充血狀態,會誘發盆腔充血、下身沉重感等不適。
6. 不論男女,多次性生活時,性滿足程度肯定比前一次差,于是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影響,認為自己性能力有問題,最終可能導致心因性性功能障礙。
所以,性生活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性生活過頻引發疾病,一定要到正規的專科醫院就診,在專家的幫助下找回健康。
醫生趙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