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每日新聞》4月18日報道:本月10日,10艘中國艦艇南下穿越位于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國際海域,在大洋潛行的潛艇極其罕見地浮出了水面。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本部官員也首次證實了這一情況的發生,并表示中國艦艇在公海上航行并沒有違反國際法,但“10艘艦艇穿越中國作戰防衛線(第一島鏈)的做法卻史無前例”。日本防衛省也倍感焦慮,因為日本在“家門口”見識了中國海軍力量的增強,因此也正在改變對中國的遏制姿態。另據日本海軍的有關資料,這次中國艦隊出現的海域,上月18日也發現了包含導彈驅逐艦在內的6艘艦艇,顯示中國海軍的遠洋活動正在逐漸活躍。恰巧,國內的《解放軍報》也在13日以《北海艦隊近期遠航訓練航經西沙南沙抵臨馬六甲》為題,報道了我北海艦隊過宮古海峽,穿巴士海峽,抵臨馬六甲海峽以東海域進行訓練的報道。這一系列有關中國海軍遠洋訓練的報道,再加上前年以來熱炒的中國海軍前往索馬里海域的護航行動,使得人們對中國海軍近期的遠洋訓練活動不由關注起來。
中國海軍的新發展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長期處于低迷發展狀態的人民海軍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和新技術的不斷應用,考慮到中國當前面臨的現實威脅,人民海軍的新型武器裝備開始大批量成系列裝備部隊。這主要表現為051B、051C、052、052B、052C等新型導彈驅逐艦,053H3、054、054A等新型導彈護衛艦,039、039A、041等新型遠洋常規潛艇,093攻擊型核潛艇和094戰略導彈核潛艇,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福池”級大型遠洋補給艦,新型遠洋醫療船,037II“紅箭”級和022型隱身導彈艇等為代表的國產作戰艦艇,還有我國自俄羅斯引進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暨卡-28艦載直升機和“基洛”級877EKM和636型常規潛艇。
在海軍航空兵方面,除了主戰飛機殲轟-7/7A、蘇-30MKK/2外,各種輔助機種如電子偵察機、反潛機、預警巡邏機、空中加油機開始陸續裝備部隊,拓展了海軍航空兵的活動范圍。更多的艦載機部隊正在大批編入海軍航空兵序列。海軍陸戰隊已經成長為海軍的陸戰拳頭部隊,其機動能力和火力強度都有了很大提高,這支部隊能夠搭載大型登陸艦執行登陸奪取敵占島礁和對陸攻擊能力。一批新型導彈和電子戰系統已經成為海軍各部隊的主要裝備,海軍艦艇遠洋化訓練已經成為日常的訓練任務,人民海軍的足跡已經踏遍三大洋,一批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的新型復合型人才已經步入海軍指揮員崗位,一批博士、碩士活躍在海軍戰斗力建設的前沿……
中國海軍作為維護國家海上安全和海洋利益的核心力量,必須緊緊把握國家安全與發展對海軍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戰略需求,不僅要切實履行好保衛國家海上安全,實現祖國統一,維護海洋權益的重要任務,還要肩負起確保國家海上方向的發展利益,保障國家海洋發展戰略順利實施的戰略使命。
海軍是一個國家武裝力量中惟一能在和平時期越出本國主權范圍,進行較大規模環球活動的戰略軍種。這一特點使中國海軍能夠根據國家利益的需要,靈活巧妙地運用各種非戰爭手段,為中國的崛起營造有利的戰略環境。事實上,我國海上方向的安全利益從內容上看,不僅表現在軍事領域,還表現在政治、外交、經濟、資源、環境、信息等諸多領域,各領域之間互相交叉、融合。要想維護這些利益,不能單純依賴一種手段,只有從系統的角度出發,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互為補充,才能獲取最大的國家利益。
水面艦艇又是最能展示海軍形象的主戰兵器,隨著人民海軍艦艇的反潛、反艦、防空、電子對抗等一系列技術難題被攻克,新型戰艦的艦載武器幾近全面升級換代,海軍主戰兵器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海軍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不僅僅是引進了新裝備,中國海軍已經認識到要打造強有力的海軍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因此,中國現在還積極追求海軍作戰思想的現代化、組織現代化和適應新軍事革命的訓練現代化,并將發展一支專業型海軍力量作為訓練目標。從長遠來看,中國在海軍現代化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近些年來有趨勢表明,中國海軍正在使其現代化軍事力量形成戰斗力,以承擔更有挑戰性的新任務。
西方軍事學說認為,海軍從本質上是一個進攻性的兵種,沒有足夠的“藍水”活動空間,海軍就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當年大清王朝的北洋水師,擁有世界第四、亞洲第一的艦隊規模和引進的世界先進鐵甲巨艦,但由于組織指揮和發展觀念落后,最終打不過以藍水為目標,雄心勃勃的日本海軍,因而造成了甲午海戰的慘敗,也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
上世紀冷戰的序幕剛剛拉開,美國就提出把中國圍堵在“島鏈”內的戰略構想,于是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就成了套在中國海軍身上的兩道枷鎖,至今還沒有完全掙脫。美國環球戰略網曾報道過,因為“第一島鏈”的限制,中國海軍潛艇遠洋訓練自2000年以來每年平均只有3~4次,2007年加強訓練的結果也不過6次,即使是最頻繁的2009年也不過僅僅才12次,遠比不上美國一年上百次的遠洋訓練次數和規模。法新社也曾援引美國海軍情報機構的一份報告稱,在094“晉”級戰略核潛艇服役前,中國僅有的092“夏”級戰略核潛艇只能在中國近海活動,從來沒有進入大洋進行過實戰值班。
為擴展中國自身的影響能力,承擔一個吐界大國的責任和義務,人民海軍不但大幅加強其水面艦隊的實力,而且還持續增強其水下艦隊的能力和現代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潛艇艦隊的規模目前已躍升世界第三位,成為僅次于美俄兩國的另一支水下力量。而且,根據最新國際形勢的發展,中國已經聲明要積極發展航空母艦,這也是中國保障國家海上安全和保護自己的經濟生命線的重大發展戰略的一步。隨著人民海軍開始向印度洋部署艦艇,增加在太平洋的演習次數,中國似乎有意獲得更頻繁地在超出東亞沿海環境——即從北至南、毗鄰亞洲大陸的一連串狹窄的海域,在無數海島的包圍之中,呈“半封閉”狀態下活動的能力。不過,國外專家認為,雖然中國高調的海洋活動正日益頻繁,也已經引起了鄰國的關注,但這些活動更多的是讓人覺得新鮮和不適應,還看不出中國這些活動明顯的戰略含義。
據西方觀察家分析,除了大力發展大型水面戰艦之外,中國還正在部署至少2款新級別的柴電潛艇和1款新型攻擊核潛艇。這些非常安靜的潛艇將使得美海軍可能的支援臺灣的努力進一步復雜化。但是也有分析家稱,中國繼續大力發展沒有遠洋作戰能力的常規潛艇,似乎預示著中國的遠洋海軍建設并不那么急迫。在大量建造常規潛艇而同時少量發展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核潛艇,也似乎顯示中國是在穩固自己的近海防御的基礎上再盡力發展自己的遠洋作戰能力。中國還正在推行各種意在削弱美軍在中國周邊地區行動能力的項目,在這些“反介入”項目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傳聞中的反艦彈道導彈項目,該系統的射程超過1500千米,能夠瞄準海上游動的美國航母戰斗群,可能迫使這類航母編隊遠離中國海岸活動。除反艦彈道導彈項目之外,中國還啟動了陸攻和反艦巡航導彈項目,可在敏感時期對美國西太平洋的基地和海上目標構成較大威脅。
與美日差距仍然巨大
從中美兩國的海軍力量來看,目前美軍擁有以航母為主力的286艘大型戰艦,而中國軍隊雖然擁有260艘艦艇,其中僅75艘能被勉強稱作是現代化艦艇,其中的絕大部分還是小型作戰艦艇。雖然在艦艇擁有數量上來看,我們和美國相差不多,但是在海上大規模作戰經驗、艦艇現代化和實際作戰水平上,我們與美國幾乎是無法比擬的。此外,一個國家的海上作戰力量是以航母為核心構建的,美國在這方面的實力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對其構成挑戰。現在美國已經擁有13個航母戰斗群,而中國在這方面則一片空白。同時,目前美國擁有3700架海軍作戰飛機且大部分是第三代艦載機,而中國卻仍在尋求采購這類戰機,所擁有的只不過是一些不能進行遠洋活動的陸基作戰飛機。
作為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海上作戰輔助力量,日本海軍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具有較強的高技術條件下遠洋綜合作戰能力的海上力量。尤其海上反潛作戰能力幾乎與美國并駕齊驅,堪稱“世界一流”,其主要特點:一是驅護艦、潛艇反潛作戰能力強,反潛裝備先進,這主要是四個“九·十艦隊”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日本數量不多但世界第一的常規潛艇技術實力決定的。二是航空反潛兵力密度大,反潛能力強,這主要體現在艦隊編成中反潛直升機數量多技術先進,再加上其近百架的P-3C陸基固定翼反潛機,實力自是非同凡響。三是反潛作戰支援系統配套臺理,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早就在其近海和周邊海域建立了水下聲吶監控系統,能夠隨時掌握周邊海域水下的聲音信息。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核心是“九·十艦隊”,是以原來聞名的“八·八艦隊”為基礎,再編入新建造的“宙斯盾”防空導彈驅逐艦和多用途驅逐艦(載有1架直升機)各1艘,由10艘驅逐艦和9架艦載直升機構成的艦艇編隊,并因此而得名。它是各國海軍中最為典型的以非航母水面艦艇為主的海上艦艇編隊,具有相對固定的編成和戰術。“九·十艦隊”的編成方案,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為了達成1000海里護航的基本作戰目標,實現“封鎖護航”的戰略,以原蘇聯海軍的潛艇為主要作戰對象,根據艦艇編隊對潛搜索和攻擊的戰術設想,應用運籌學的解析方法,通過建模計算,得出的較為優化的反潛艦艇編隊編成方案。經過各國有關機構的綜合分析判斷,日本的“九·十艦隊”是除了美軍航母之外,世界上水面艦艇編隊中綜合作戰實力最強的艦隊,因而在東南亞地區所向無敵。這些本就十分厲害的水面作戰艦艇編隊,如果再加入日本近年開始批量建造的“日向”級航空護衛艦等以搭載反潛直升機為主的大型艦艇,則其綜合作戰實力還要大大加強。
從絕對數量上來看,中國海軍目前僅有17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和12艘潛艇能滿足現代戰爭的要求,其余大部分艦船不具有或只具有部分信息化作戰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海軍與真正的“藍水作戰力量”,還有相當長的差距。正是針對我們同美日兩國的這一巨大差距,人民海軍在積極發展自力更生的海上作戰力量的同時,還對外宣布有意在不久的將來打造自己的航母戰斗群。
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能夠執行遠洋航行、和平訪問、聯合演習、印度洋打擊海盜等任務,與真正意義上的遠洋作戰還相距甚遠,不可同日而語。人民海軍缺乏兩次世界大戰中像日德蘭海戰、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馬里亞納海戰等大海戰的經驗與傳承,也同樣嚴重缺乏像諾曼底登陸、仁川登陸、英國馬島戰爭之類的遠洋聯合登陸作戰的理論和實踐支持。經過60年的艱苦奮斗和發展,經過幾代海軍人的不懈努力,人民海軍才具有了今天的較為強大陣容。環球航行的成功,多國聯合海上軍演的頻繁合作,索馬里海域的護航壯舉等等,雖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海軍已經開始步入大洋,但其規模和能力還有相當大的欠缺。不斷走向深海大洋的人民海軍的現代化艦隊,將在不斷完善和系統化之中,最終成為滿足國家和人民戰略需要的堅強力量。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者薛立泰博士認為,中國海軍是中國軍隊三個技術兵種當中近年來發展最快的,但中國在試圖躋身于世界第一流海軍的努力中仍然面臨諸多問題,比如中國海軍近年來技術更新快,但裝備整合和兵種協同方面仍然有待提高。另外中國海軍同其它海軍強國,如美國、俄羅斯、日本和英國相比較,相對缺乏實戰經驗的鍛煉。由此可見,中國海軍在加大發展步伐的同時,必須十分注重對海軍作戰理論和作戰經驗的發展探討和改進!
與此同時,美國已經開始意識到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崛起會給美國海軍帶來挑戰。美軍新的戰略調整正在顯現,以關島為主軸的戰略布局正在形成,美軍在這里部署的強大的海空力量,已經開始對即將進入藍水的中國海軍形成嚴重阻礙。況且,中國周邊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海上航空兵力,共有至少5個國家在發展2l艘航母,這些力量也會對中國海軍的藍水戰略形成事實上的戰略牽制。
遠洋訓練是歷史必然
2009年初中國政府發布的《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表明,中國海軍將繼續堅持近海防御戰略(但是被國外解讀為明顯屬于“遠洋防御”戰略)。
處于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海軍目前已經具備執行保護國家海上利益的能力,包括應對可能出現的臺海危機、東海大陸架劃分、南海爭端等。雖然中國海軍會對美國海軍有可能的軍事干涉感到憤怒,但是無論是在東海還是在從印度洋到中東的海上交通線上,以中國海軍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對美國、日本,甚至是印度海軍造成根本性的威脅。因此,中國的海洋戰略只處于一個發展過程當中,距離國家發展對它的要求和它應該擔負的實際責任還有著相當長的發展過程。然而一旦該戰略得到確定,那么就為臺灣問題解決后,中國海軍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包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公海上進行擴張。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每年從海外大量進口的能源和海運貿易主要通過海路來運輸,而且,依賴的程度也會越來越嚴重。對人民海軍而言,海軍官兵普遍缺少遠洋訓練經驗,海上交通線(無論是近岸、區域性、區域內、全球)的保護還是一個軟肋,這也是中國積極參與亞丁灣護航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從近期的報道來看,中國已經認識到了這些問題,建造航母并打造航母編隊進而大力發展遠洋型艦艇,著力調整三軍部隊的組成規模,在成功護航亞丁灣的同時尋求聯合國護航主導權等問題上開始顯現。因此,中國在著手制定發展一支遠洋型海軍計劃前,應該先解決為實現該目標而必須優先發展的經濟、工業、國防項目等。
要想駛出中國所屬海域,進入太平洋或印度洋,人民海軍就需要制定新的發展戰略,這個新戰略被稱之為“遠洋防御”。畢竟,中國正在躋身世界新興經濟強國行列,其貨物遠銷世界各國,商船通過馬六甲海峽至亞丁灣之間的海域時,必需由人民海軍來護航,這個理由和做法十分恰當,任何國家都無法提出反對理由。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近海防御戰略”,逐漸尋求擴大海軍的防御范圍,發展到現在國外認為的“遠洋防御”戰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據分析其戰略目標是,2010年左右在第一島鏈(從九州到沖繩、臺灣和婆羅洲島)內外具備遂行戰役目標的能力,到2030年之前穿越第二島鏈(從伊豆到巴布亞島),具備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遂行聯合海上作戰的能力。其中的航母建造計劃,也是遵循了該戰略來實施的。現在,人民海軍穿越日本領土之間的海域以及第一島鏈,是中國穩步實施該戰略的明證。有分析認為,中國新軍事戰略的支柱是“三戰”,這種軍事戰略的目標是不用軍事行動就可以處于優勢地位。這“三戰”分別是利用國際法和國內法獲取國際支持的“法律戰”、通過媒體羅列既成事實的“輿論戰”和瓦解敵人士氣的“心理戰”。有觀點稱,這次海軍艦隊南下和東進進行遠航訓練,也是這“三戰”中的一環,更是人民海軍在航母服役前為打造航母編隊進行的戰術演練。
正如吳勝利司令員指出的那樣,海軍將著眼履行使命任務,進一步加強以信息技術為重點的海軍體系作戰能力建設,逐步構建國家海洋安全防衛體系。對中國海軍而言,面對日益拓展的國家海上方向戰略利益,派遣艦艇編隊實施索馬里遠洋護航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在國際法框架下,維護國家海上戰略通道安全、實施護僑撤僑行動、參與海上軍備控制、承擔大國責任,將成為未來中國海軍和平時期非戰爭運用的重點領域。可以預見,未來10到15年內,中國海軍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外利益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突出,一支與中國世界大國地位相稱的遠洋型海軍也將逐步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