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3日7時52分,美國X-37B飛行器通過“阿斯特拉”-5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按照計劃,X-37B將會在太空運行270天后返回地球。X-37B發射升空不但引起了各國軍界的極大關注,即使是最普通的軍事愛好者也紛紛矚目,為何?因為這意味著人類戰爭終于要進入太空階段了——雖然目前外太空布置有大量的軍事偵察衛星,但那也只是軍事化(國際法規定的外太空非軍事化其實從來沒有被嚴格執行)而非武器化,但X-37B卻使得外太空的飛行器,即將具備實實在在的攻擊能力——可以攜帶各種武器,或者通過自己的機械手臂直接捕獲衛星等,所以X-37B被許多媒體冠以“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空天戰斗機”的稱號。
并非第一架空天戰斗機——從納粹“銀鳥”到“錢學森彈道”
任何先進的實踐必然附著于超前的理論,在航空航天領域更是如此。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航空理論家(如俄國火箭理論鼻祖齊奧爾科夫斯基、德國的海曼·奧本斯)先后提出了利用火箭擺脫大氣層的理論,但由于納粹登臺,德國在此方面的理論進展很快便和軍事掛勾,進步也最顯著:1933年,德國科學家西格爾就提出了后來大名鼎鼎的“銀鳥”計劃,其實就是一架高速轟炸機(飛行高度理論大致在90-100千米,已經快到外太空了)。該機僅僅看外形,即使在今天也讓人覺得很先進,非常類似今天美國進行試驗的X系列飛機,西格爾設計的“銀鳥”采用混合動力,可進入外層空間軌道,能繞地球飛行,該飛機并非憑空想象的,因為設計者居然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惟一的不銹鋼超音速風洞。該飛機雖然理論先進,但由于納粹需要更具現實意義的武器,所以項目提出不久就幾乎停止,但西格爾的理論并沒有被拋棄,德國人又決定利用火箭和助推器制造火箭式轟炸機,飛翔至48千米處高空,然后以每小時8000千米的速度向目標投擲炸彈,根據德國人的計算,這種轟炸機能在45分鐘內轟炸諸如美國之類的目標。從今天的技術來看,它完全可以實現,只不過在當時只是個夢想。
納粹的實驗雖然失敗了,但感興趣的國家依舊很多,這其中就包括二戰后最強的兩個國家——美國和蘇聯,而且都從中受益匪淺。蘇聯俘獲了許多德國的軍事技術和科技人員。而美國則做得高明得多,派出了自己當時國內該領域最厲害的專家——錢學森和他的導師卡門去德國,目標就是德國的導彈以及火箭等最先進的軍事技術。錢學森很快就搞到了全套導彈及“銀鳥”的資料,美國版的“銀鳥”不久后也上馬了。1957年美國開始了自己的X-20計劃——這被認為是今天美國X-37B的前身,其實之前還有一個型號:X-15,不過更帶有技術檢驗的性質,主要由飛行員駕駛火箭動力飛機不斷向外太空沖刺。本來該項目是由錢學森直接完成的,如果這樣,美國的空天飛機也許會提前很多年實現。
在X-20之后,美國還搞了X-33等項目,目的都是為了實現真正的空天戰斗機,尤其是在冷戰高峰期,這一念頭更勝,但由于技術太過超前,花費也十分巨大,所以時至今日,距離人類最初的空天戰斗機方案已經過去了六七十年,才有X-37B進入太空。
第六代戰斗機?
眾所周知,目前美國裝備的最先進的戰斗機是F-22,其具有先進的“4S”屬性,但由于其他國家都在發展各自的四代機,所以美國在此方面的優勢并不十分明顯,但X-37B則貫徹美國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方針。在看到其它國家也在發展先進的四代機后,美國意識到常規戰斗機已經快發展到盡頭了,繼續發展只是無人化而已。而X-37B則不然,它開創了全新的領域,即從外太空對地球進行攻擊——相對于人類之前所有成功的戰斗機,它是在領空之外飛行的,即35公里高度之外(領空目前各國公認的最高高度是35公里,即飛機和氣球等航空器能上升的最高高度,而超過100公里就被認為是太空了,國際法雖然有領空不受侵犯的規定,但對于35公里到100公里這段目前并沒有明確的規定,而實際上這正是爭論所在),所以目前在此方面仍然是法律空白,而這段恰恰就是X-37B主要運行的高度。所以X-37B在這個高度沒有侵害任何國家的領空,但由于其最高可達25馬赫的速度,在兩個小時之內又可以打擊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另外,毋庸置疑的是,雖然目前處于試飛階段,X-37B未來肯定會攜帶導彈、激光武器等,也有可能是衛星,因為戰時己方的衛星很可能遭遇敵方的打擊和破壞,所以需要空天飛機及時釋放大量的近軌道衛星來滿足軍事需要,而對其攔截則具有相當的難度。原因很簡單,目前的導彈也很少有速度達到20馬赫的,而且即使發展出25馬赫速度的導彈,以X-37B這么快的速度,雷達也很難捕捉到,沒有雷達,導彈就是“睜眼瞎”,所以X-37B堪稱“沒有敵手的武器”。而隨著X-37B未來裝備美軍,將對人們傳統的空軍觀念產生強烈沖擊,稱其為第六代戰斗機顯然并不過分。
同時,X-37B還會產生另一個重要影響,那便是核武器。在X-37B升空前,世界各國剛好召開了核安全峰會,美國總統奧巴馬向世界宣傳其核裁軍思想。但事實證明,奧巴馬這個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比其前幾任在軍事方面更加激進——因為X-37B作為事實上的空天戰斗機,使得核武器不再重要。目前來講,核武器無非是通過彈道導彈、轟炸機等方式投送,但彈道導彈也必須途經外太空,自然不如直接就在外太空的空天戰斗機方便,而且彈道導彈盡管能末端制導,但相對來講,彈道基本是固定的,很容易被中途攔截。但空天飛機就很難被攔截了,它和戰斗機還不一樣,因為速度太快,而且也可以做很多機動動作。這些優勢自然使得各國的核均衡被打破。最重要的是,美國獲得了不均等的技術優勢,使得世界再次回到了美國原子彈剛爆炸時的那種局面——美國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必然引發更大規模的軍備就競賽乃至太空競賽。
空天飛機技術以及發展
X-37B為什么能有這么大的影響?僅僅從概念上講述,顯然很能給人信服的理由。上面已經說過,美國的空天飛機技術其實來自于“錢學森彈道”(也就是助推——滑翔式飛機),即飛行器由地球進入外太空后,由于地球的吸引力,又由于大氣層的反作用,會如同“打水漂”一樣被彈起來,如此不斷在外太空與大氣層之間,也就是30公里與100公里之間往復運動,幾跳之下,就已經差不多把地球轉了一圈了——因為它是以20多倍的音速在運動,“漂”一下就是幾千公里,而地球的直徑也不過4萬公里。由此可以將空天飛機定義為利用大氣層空氣密度大反彈效應進行飛行的飛機。
該理論聽起來很簡單,但實現起來卻問題很多,因為技術太先進了——首先,能不能“漂”起來就是個問題(航天飛機就“漂”不起來,一旦進入大氣層,只能不斷往下墜落);而且它需要先進的發動機技術,包括火箭先進,能將其運送進太空;需要先進的材料(在穿越大氣層時,飛行器表面的溫度能達到三四千攝氏度);如果是有人駕駛,還必然牽涉人員安全方面的問題。
X-20后,由于該技術的軍事價值實在太過誘人,美國又開展了一系列相關型號的研究,如1986年的X-30計劃、1996年的X-33計劃,直到1999年的X-37,都由于技術不成熟先后下馬。
而除了美國,當初同樣獲得德國技術的蘇聯也幾乎和美國同時開始了自己的空天飛機項目——和“銀鳥”極其類似的VKA、米格-105和“暴風雪”航天飛機,但同樣由于技術和經濟、政治原因而停滯。如果不是蘇聯突然解體,軍事性更強的“暴風雪”肯定會對美國帶來更多的沖擊,X-37B很可能會提前上馬。
早有預謀——從“施里弗”-4演習說起
在冷戰中,許多人都聽過“星球大戰”計劃,也就是從外太空打擊地球的計劃,隨著冷戰結束,許多人以為“星球大戰”計劃已經是個歷史名詞了。但許多人也許關注到,2007年3月25日,美國空軍在內華達州內里斯空軍基地進行了一場“施里弗”-4(Sehriever IV)太空軍演,旨在證實21世紀聯合部隊使用的太空能力、戰術及技術。許多人當時聽到該計劃后,也許覺得是天方夜譚或者美國人的杞人憂天,但事實上,該演習是實實在在的,包含著很明確的目的性——為期5天的軍淡期間,400名專業人員參加了模擬2025年國際環境的演習——到那時,美國的X-37B也許已經服役。這些人員來自空軍太空司令部(美國1982年成立)等國防部多家機構及眾多非國防部機構。軍演檢查了組織結構狀況,促進了太空政策及作戰規則的發展。
這場演習中驗證了包括空天飛機在內的許多先進武器,如軍用甚至商用衛星、反衛星武器、天基反導武器、載人航天器、地基激光武器、電磁波武器、陸基彈道導彈等。如果說當時美國的演習是在摸索太空作戰規則,那么現在可以使用規則了,這類似于許多游戲——指定規則的往往是第一個玩的人。
對世界安全的影響
如果僅僅從目前來看,X-37B盡管性能強大,但還構不成對世界安全的影響,因為這畢竟是一款很可能在十幾二十年后才能服役的型號。但即使如此,其巨大的威懾作用現在就已經凸顯出來:首先,這使得美國繼續保持與其它國家相當大的技術優勢,或者說代差,尤其這種心理優勢就能使各國寢食難安;其次,該武器一旦服役,美國軍事的任意性無疑會進一步擴大,因為目前的核武器基本還能維持一種均衡態勢,而空天戰斗機的服役使得這種保持了幾十年的均衡從此失去意義,以后一旦美國要對付類似伊朗這樣的國家,其他軍事大國(比如俄羅斯等)的反對意見的效果會更加不明顯;第三,對世界現有政治體系可能會帶來沖擊。大家都知道,目前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其實就是五大核武器國家,而美國的空天戰斗機一旦服役,其他常任理事國如果沒有相應型號,在政治方面的“底氣”肯定會顯得不足。美國很久以來已經不重視聯合國的作用,而一旦擁有這張王牌,聯合國的作用會更進一步降低;第四,X-37B的試飛打破了原本的恐怖平衡,這必然會引起新一輪的軍備競賽,而一旦世界性的軍備競賽展開,對于世界的安全形勢無疑是最大的打擊。
而對于中國而言,雖然中國曾經擁有世界一流的空天飛機專家——錢學森,也肯定擁有完善的理論研究——據國外媒體的報道,曾有用轟炸機掛載的空天飛機模型。但鑒于其研制難度、技術儲備甚至國力的原因,要研制成功,顯然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中國的安全形勢顯然比其他核大國還要差,所以更需迎頭趕上。
前景
未來X-37B還有許多路要走,如發動機、控制系統、材料,甚至成本都是很關鍵的問題,雖然現在X-37B升空了,但畢竟只是實驗型號,只要那個X沒有去掉,就存在變數。當然了,這個變數不會太大,要不然美國也不會花這么大的代價不斷進行試驗,況且目前搞類似項目的并非美國一家——就在X-37B試驗成功后不久,俄羅斯就宣布要重新開始自己的空天飛機計劃,計劃用安225運輸機將火箭捆綁的空天飛機運輸到距離地面9公里的空中,然后分離,火箭再將空天飛機運送到150公里高空,然后空天飛機自行飛行,該計劃原本就是蘇聯時代的空天飛機發展計劃之一。而其它原本有空間技術基礎的國家顯然也會結合自己的國力上馬空天飛機項目。原因很簡單,X-37B的成功又如當年的曼哈頓項目一樣,再次使得美國和別的國家的武器有了難以跨越的差距。
而從純技術角度來看,未來戰爭必然要進入太空領域,甚至是星際領域。本年度的科幻大片《阿凡達》設想的是2154年的地球場景,目前來看,該場景很有可能在2154年甚至更近的時間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