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島嶼封鎖作戰,是島嶼進攻作戰的一種重要樣式。通常以兵力、火力和障礙物等構成立體封鎖的整體作戰配系,切斷據守島嶼之敵與外界的海、空聯系,遲滯和阻止敵人的海、空機動。目的是迫敵就范,直接達成特定的軍事戰略目的,或者為主力登島作戰創造條件。
現代聯合島嶼封鎖作戰通常采取空、地、海、天一體化的聯合封鎖作戰樣式。在封鎖作戰中除投入大量海、空軍力量外,還要投入空間力量、各軍種的偵察情報部隊、電子戰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等??刂瓶臻g由空中擴展到外層空間,由海區和相應的空域等有形空間擴展到包括電磁頻譜、時間、速度等無形空間。為了發揮聯合作戰的優勢,通常建立四種封鎖作戰配系:
一是偵察、巡邏與信息戰配系。由空間偵察、監視和通信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空軍各型偵察和電子飛機、海軍巡邏飛機、艦載偵察、監視和電子戰設備、陸基遠程監視雷達、地面情報站組成,實現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分發的一體化,其任務是對封鎖區及相關區域實施不間斷的偵察巡邏,嚴密監視空中、水面、水下及陸岸的情況,及時發現、跟蹤、識別和監視海空目標,為封鎖行動提供可靠信息。1990年海灣戰爭中,美英等國的軍艦和飛機,對波斯灣、阿曼灣、紅海和東地中海近65萬平方千米過往繁雜的船只進行監視,封鎖行動形成了以全球監控情報保障為基礎的監視網絡。
二是水雷障礙配系。水雷障礙配系是封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布設在對方近岸海區的主要港口水域和近岸航道附近,由若干雷區和廣泛布設的零散水雷組成,主要任務是封閉對方重要港口和航道,切斷對方的海上交通,置對方海上作戰力量于被封鎖狀態。在布雷方式上,主要有空中布雷、艦艇布雷和潛艇布雷三種。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軍對馬島周圍200海里范圍內“海上禁區”布設了大量水雷。1945年3~8月,美國使用航空兵對日本本土進行了歷史上被稱為“饑餓戰役”的全面攻勢布雷封鎖。美軍使用B-29型飛機共布水雷12050枚,使日本海運船只總噸位損失80%以上,剩下的船只在航率只有50%及水雷封鎖下,艦船多數不能出海,使日本軍國主義的“本土決戰”企圖化為泡影,不得不無條件投降。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共在1000多公里長的越南北方海岸線和港口、航道上布設了1.1萬枚水雷,使越南海運受阻。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軍運用導彈艇和水雷實施封鎖,成功地切斷了以色列兩條海上航線,保證了埃軍能順利登陸、攻占西奈半島。
三是機動作戰配系。主要由航母和艦載機聯隊、潛艇、兩棲艦只和艦載的陸戰隊部隊、水面艦艇、海上巡邏機、水雷戰部隊和海上特種作戰部隊等機動作戰兵力組成,其任務是在宣布的海空封鎖區內組織戰斗巡邏,對駛入或駛出封鎖區的商船進行海上臨檢,對運送違禁物品的敵國或中立國商船進行拿捕。機動作戰兵力一般成三線部署:一線兵力通常為潛艇和巡邏、警戒飛機,在敵方岸島近海組織巡邏警戒;二線兵力為大型水面作戰艦只和搭載陸戰隊及特種作戰部隊的兩棲艦船,活動在距岸100~200千米的海區,隨時準備執行海上臨檢、拿捕和攻擊任務;三線兵力為航母及護航艦只,通常在距岸200~320千米的海區游弋,以艦載機在封鎖區上空巡邏,隨時準備攻擊進入封鎖區的敵方飛機或為水面艦艇提供空中支援。在英阿馬島作戰中,英國以特混艦隊封鎖馬島各主要港口,對阿軍岸防工事和陣地進行炮擊,形成海上封鎖的對內正面。而核動力攻擊潛艇則主要在距阿根廷本土12海里附近活動,封鎖阿主要海軍基地和通往馬島的主要航線,對活動在海上的阿方艦船進行游獵,形成海上封鎖的對外正面。以海面艦艇伺機尋殲阿軍艦船,切斷馬島的海空運輸線。1990年海灣危機中,英美聯軍順利地檢查了7500余艘船只,并成功迫使那些可疑船只接受臨檢。
四是防空、反潛和反導配系。由空中預警機、艦載預警雷達、水面防空和反潛艦只、空中攔截飛機和海上反潛巡邏機等組成,主要擔負海上封鎖兵力的自身防護。要求防空、反潛和反導配系要構成高中低、遠中近結合的多層立體防御體系,特別是要把防御敵彈道導彈襲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馬島戰爭初期,英特混艦隊先是使用了核動力潛艇對馬島周圍200海里以內海域實施封鎖,并擴大了封鎖范圍,構成多軍種的外、中、內多層立體的封鎖體系。同時還建立了艦隊本身的四層艦載放空火力網,有效地阻止了阿方的反封鎖和突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