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觀念、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合理使用新教材的關鍵,開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是合理處理新教材的基礎;熟悉新課程標準要求,掌握新教材內容是合理使用新教材的最基本的要求;合理使用探究式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教育觀念 教師角色 探究式教學 合理使用新教材
滬教版化學(初中)教材與人教版老教材相比,變化較大,新教材重點突出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多地體現探究式學習,淡化了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留給學生的空間更大了。如何合理使用化學新教材,克服傳統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和定勢影響,使化學教學全面進入素質教育的軌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的一大課題。
一、教育觀念、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實施新教材的關鍵
新教材的實施,關鍵是教師,難度最大的也是我們教師,如果教師穿著新課程的鞋子,走著傳統方式的老路,必然是對新課程的歪曲。
在化學的教學實踐中,首先要解決好教育觀念、教師角色的轉變問題,教師不應是訓練和灌輸學生的工具,也不應是知識的機械傳遞者,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道路上,更多的是問題的設計者、探究問題的參與者、結論的共同形成者。
二、開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是合理處理新教材的基礎
新課程需要教師有較廣博的知識作為基礎,具備多方面教學技能,才能避免在教學中平淡無奇,教學手段單調,語言蒼白,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綜合素質。
三、熟悉新課程標準要求,掌握新教材內容是合理使用新教材最基本的要求
1.化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新課程標準與以前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大綱相比,更加完善,更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主要表現在:
(1)新課標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學科之間整合性加強,如滬版教材中“食品中的有機化學”一章與生物學知識的聯系就很多。
(2)新課標的內容體現了化學走向社會、走進生活、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3)新課標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鼓勵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化學教學中。
(4)新課標注意學科滲透,關注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思想,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化學新教材的變化與特點
新教材對化學實驗和反應規律不直接給出結論,如質量守恒定律這樣重要的內容,都是要求師生共同探究進行總結才能形成結論;新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反映學生認知特點,每個章節的內容都由學生日常見到的事物或現象引入;新教材從學生發展需求出發,增加了新題材、新科技成果圖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的節后練習比老教材減少了很多,但增加不少實踐活動和小論文寫作。
四、合理使用探究式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是合理使用新教材的目的
探究式教學不在某個知識點的獲取,它是通過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學會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成為具有創新意識、科研意識等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即達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應表現出前慢后快的變化,實際上是能夠圓滿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新教材的使用給我們教師產生了很強的沖擊波,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和總結,結合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化學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是能得到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