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通高中的大量擴招,加上社會上對職業學校這一新生事物缺乏認識、存在一些偏見,造成職業學校優質生源嚴重缺乏。職業學校招收的學生大都是文化基礎及綜合素質都上不了普通高中的“潛能有待開發的學生”,因而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如何提高職中學生的語文基礎和綜合素質是職校教育教學的當務之急,下面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試行)》明確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指出它是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然而,剛來到職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對學習失去信心。從小學到初中,這些學生對語文都是得過且過,馬虎應付。我對部分學生作了調查,他們大都認為:我不喜歡語文,語文沒啥好學,學了也沒有什么作用。為了幫助這些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我多次向學生講明: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勤勞聰明的民族創造了輝煌的民族文化……我們熱愛祖國,就要學好祖國的文化,才能學好各項技能,才能使社會進步,這些都要靠語文水平來理解掌握。通過不斷做思想工作,學生逐漸認識到學好語文這門功課的重要性,樹立了學習信心,比較認真學習了,中段考試成績也顯著提高了。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是中職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是每個教師的神圣職責。我在講授第二冊《穿云破霧上九天》時,板書課題后,引導學生討論:看到課文標題,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然后結合課文向學生講述: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時在中國西部成功發射我國第一艘宇宙飛船,能掌握這門航天技術的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同學們聽后都十分激動,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這幾年來,隨著大學及職業學校的擴招,畢業生逐年增多,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我在講授第一冊《敬業與就業》這篇課文時,注意引導他們對職業生涯的認識方向,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明確今后就業時不管是企業生產一線當工人還是在政府機關當公務員,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都是公民所從事的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一貫注重教育學生樹立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職業道德,增強學生的就業意識。
三、職校學生作文無事可寫的對策
職校的學生大部分文化基礎較差,一提到寫作文就感到無事可寫。因此,教師要放手讓學生掌握命題的主動權,這才可能給學生提供發揮創造思維的最好空間。此外,由于家庭、社會和個人等方面的原因,我們也不能否認人生下來就是千差萬別的。正因為如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看到職校學生在興趣愛好、思想認識、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別。正視這些差別,采取話題作文、自命題作文等形式,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他們個性和才華的平臺,從而讓每個學生的才華都能得到發揮,不再是無事可寫了。同時還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如天氣轉冷了,班里有些學生不參加晚修,在宿舍打撲克。我就要求學生寫《不遵守學校紀律對嗎?》的議論文,以職校學生行為規范為理論根據,在敘事的基礎上進行議論,談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同學們都覺得有話可說,寫出不少好的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如2007幼師班的張苑麗同學參加學校的作文競賽,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四、通過日記或周記抒發學生的情感
實踐證明,通過寫日記或周記有很多好處,其中之一便是跟自己說心底話,傾訴委屈。日記和周記在很多情況下,是回想自己的行為、反省自己的功過,評判他人他物最秘密的、最坦誠的方式。長期以來,我要求學生寫日記或周記。學生小黃在周記里寫到,他對后母沒有好感,經常頂嘴,關系一直緊張,父親也無可奈何,下學期后母可能不讓他上學了。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找小黃同學談心,教育他要尊敬父母,見到父母要熱情打招呼,拆除以前母子之間的隔心墻……小黃主動轉變態度之后,母子間逐漸能和睦相處,后母也改變了不讓他繼續上學的想法,使小黃完成了學業,并在廣州市找到了較好的工作。
責任編輯 潘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