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一年下了很大很大的雪……
2.已經是除夕,爸爸媽媽還沒回來。
3.午夜的鐘聲敲過了,我仍在窗戶張望。
4.奶奶為我剪了一個小紙馬, 她說:“放心睡吧! 讓小紙馬在窗口替你等著爸爸媽媽!”
5.我躺在床上,看著窗戶上的紙馬, 它高高昂著頭,精神十足地眺望著窗外。從窗縫中漏進來的細細的風,把紙馬吹得瑟瑟抖動,仿佛它正在歡樂地嘶鳴。
6.我疲倦地睡著了。“咴兒……”一聲響亮的嘶鳴把我驚醒。
7.紙馬馱著我,輕輕地一躍。
8.真冷啊!可是為了早點兒看到爸爸媽媽,我縮縮脖子說:“駕!”
9.突然,紙馬歡快地鳴叫起來!原來是爸爸媽媽正等著我呢。
10.現在,一點兒也不冷了……紙馬的腳,還是那么輕地落在雪地上。
11.天亮了,紙馬還在窗戶上。
12.我推開門。 太陽出來了,雪也化了, 爸爸媽媽回來了。
注:《紙馬》由連環畫出版社出版
這是一個普通的過年團圓故事。但是創作者卻采用了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作者選擇了中國老百姓過年時最常用的、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紙和西方流行的素描淡彩形式相結合,意味深長。
過年合家團圓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在過年的時候貼春聯,貼剪紙幾乎是家家戶戶要做的事情。把大紅的紙張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貼在平時灰突突的門上或者窗戶上。這樣做寓意著人們在祈福求喜慶,也有著趕走一年的晦氣,來年更美滿的意蘊。
剪紙做為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應該被人們遺忘。因為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祈盼。就像過年人們把一切都裝飾成紅色的一樣,紅色的燈籠、紅色的衣服、紅色的福字等等。充分地表達了人們過年時候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和傳統習慣。作者借助剪紙鮮艷的紅色,與整個故事都采用的灰調子相互配合。如此的色彩對比使作為故事的主角之一的紙馬更加明顯,加上奔騰的動作和表情,表現出過年的氣氛和人們的那種喜悅的情感。試想,假如這不是一匹紅馬(圖1),也不是一匹剪紙馬(圖2),這簡單的故事還會充滿如此溫馨的感情嗎?
僅僅有紅色還不夠,為了突出溫馨的結局,在小主人公夢中騎著紅色紙馬奔馳的雪地里,作者用了大面積的灰藍色背景,通過顏色的對比,更加突出了紅色剪紙帶給人們的那種希望和溫暖的感覺。而在故事的結尾,天亮了,畫面變成了暖暖的顏色,一家人真的高高興興的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