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打電話的女人
其實,我不大喜歡愛打電話的人,尤其是一天忙個不停老打電話的女人,特別是頤指氣使神氣十足的女強人。但欣例外。
欣是女強人中的女忙人,大學教授。
第一次見欣,是在海南三亞的一次會上。我倆被安排在同一個房間。報到那天我先到,正在衛生間洗漱,突然一聲門響,飄進滑潤的女高音,夾雜著腳步的咚咚咚和手拉箱的轱轤轤,像是來了千軍萬馬。我急忙擦臉迎出去,只見床上攤著一件羽絨大衣,地上躺著一個碩大的皮箱,卻不見人。我笑笑,斷定此人同我一樣來自北方:上飛機時零下十幾度,下飛機時零上三十幾度。衣服好脫鞋難換,八成是買涼鞋去了。
正猜著,門開了,進來高高胖胖的欣,黑褲黑衣黑卷發,襯托出潔凈白皙的臉。我趕忙與她打招呼,卻發現人家正對著手機講話,“媽,你一定把藥喝了。我今晚就不過去了……加班呢,給學生補補課,過幾天該期末考試了”。善意的謊言!是個惦記母親的人。我對她有了幾分好感。
欣放了手機,歉意地說:“我不想讓她知道我出差。父親去世后,她對我格外擔心。”我說我也是,父親去世后,我也從來不讓媽知道我出差。我把“也”字說得挺重。欣說咱倆都沒爸了。我剛要說我們的天都塌了,她的手機卻又響了。
信號可能不太好,欣把聲音提高八度:“你明天一定要來啊,先從北京飛廣州,再飛三亞。從北京到三亞的航班很少打折,而北京到廣州可以打六折呢……對,對,這樣省錢,航班又多。記住,就這樣定了。”放了電話,欣說是A君。為了躲開同樣來參加會議并在明天要做學術發言的B君,這家伙明天才肯來。
A君是我們這個系統年輕有為的知名學者,與同樣年輕有為的知名學者B君學術觀點大相徑庭,逢會必爭,相處的不怎么愉快。若同時參會,定是你來我走,你走我來。可奇怪的是,A、B二君都視欣為死黨級的好友。欣說這次會上她非要讓二君握手言和不可。她拿起手機,給B:“明天你發了言后不能飛走,晚上咱出去吃……呵呵,你就摳門吧,好,我請你!……行,海鮮大餐……說定了,老九不能走,誰走誰小狗!”
放了電話,欣長出一口氣,開始收拾床上的和地上的。果然買涼鞋去了。說剛才去商務中心買涼鞋,太貴,沒舍得買。我笑了:我也是!我還真不知道從廣州繞道飛三亞這樣省錢呢,我可是冤大頭,全票從北京直接飛過來的。欣說,唉,公家的錢咱能省就省吧,我也是總出門才琢磨出門道的。
手機又響了,是她的學生,正在上海實習。
欣讓對方放電話,她再撥過去。學生好像失戀了,欣在勸導,聲音越來越大,有點恨鐵不成鋼:“你愛的不愛你,你再愛有什么用?干嗎屁顛兒屁顛兒在人家后邊打轉呀。從今兒起好好吃飯,就算你不吃不喝苗條了有什么用?你怎么這么沒志氣!……胖?胖怎么了,你看看我,不比你胖10倍,不照樣生生地把你師父從德國給吸回來了?……對,對呀,咱吃,咱吃,咱吃吃吃,氣死他!”
放了電話,她又長出了一口氣,說這孩子家境不好可學習好著呢,只可惜她愛的男孩子不愛惜她。欣資助了學校里10名特困生,這孩子是其中之一。
手機再次響起,是她的丈夫。
欣甜膩膩地說:“到了……有同屋……安全,放心吧。對了,記著給我的手機卡充值……那可不,當然是我打過去,學生又沒什么錢。”
丈夫與欣結婚后,遠赴德國打天下,小有成就,風風光光要接妻女享清福。欣說在那兒生活不慣,沒對口專業可作,沒電話可打,快成沒用的人了,不去。丈夫說,什么沒對口專業,你不就是舍不得你的學生嘛!都是電話惹的禍。最后,他只好帶著一身“好武藝”回國了。
這個晚上不知欣打出和接進多少電話。翌日晨。她問我是否沒睡好,我說我睡著了天打五雷轟都驚不醒。
會議進行到第三天,恰逢圣誕節。因為參會的有許多外國朋友,主辦方舉辦了盛大的自助晚宴。我和欣都屬于饞貓一族,唯一不同的是:她吃下去的,全吸收了,一點沒浪費;我吃下去的,全浪費了,一點沒吸收。“饞貓鼻子尖,好吃的往上添”,我倆決定今晚要嘗遍這兩百多個盤子里的全部美食,就算死,也要做個撐死鬼!
剛走到第一個盤子面前,欣的手機響了。是她上高二的女兒。
不知女兒說了什么,欣的臉色驟然緊張:“出走?怎么會?與他爸爸媽媽聯系上沒有?……他怎么可能跑到海南?這么遠。讓他奶奶別急!班主任怎么說?好,你把電話給她……于老師你好,我在海南呢……著急呀!要不跟媒體聯系一下?……對,我有朋友,好的,好的,我馬上打電話。”
欣的女兒是班長,熱心腸的欣也就成了這個班所有學生的媽媽。欣沒心思貪吃了,不停地打電話,找電視臺、電臺和報社的朋友們。對每個接電話的人重復著同樣的話:“父母離婚,各自再婚,孩子跟奶奶過。為了給家里省一點車票錢,這孩子每天跑步上下學,撿同學扔掉的水瓶子賣錢……兩天沒露面了,哪兒都沒有。請幫忙找找孩子,救救孩子!”
這時。圣誕老人走過來,見我倆瞪著美味佳肴而神色凝重,又見我穿著大紅上衣,便把頭上神秘喜慶的圣誕帽摘下來給我戴上,舉起酒杯說:“不管今晚你倆遇到什么不如愿的事,只要干上一杯,事事如愿!”
真的么?
欣趕緊催我端起酒杯:“干!為孩子!”
我們連干了三大杯。
會議結束了,孩子沒消息。
回到單位,收到會務組寄來的合照。我突然發現了A、B二君的身影,他倆的中間,是欣。
我喜歡上她。
正念叨著,她的短信來了:“知你最煩接打電話,就給你發條短信吧。那個孩子在火車道上被發現了,他曾經在他的作文里說臥軌是結束生命的最佳方式。所有的老師都為之惋惜。我的心很痛。”
我愣住了,回信:“上帝都會為這孩子落淚。有沒有天堂到人間的回程票?不要繞道的,不要打折的,要直達的!”
我的手機響了。
是欣。
人生恩愛原無價。感謝電話——教憂者先憂、親者更親。
“愛還在”的女人
當樓宇門鈴響的時候,我正做飯。
是梅潔。
我和梅潔住在同一小區,前些日子她的一個朋友找到十幾年前出版的一本畫冊,里面有她丈夫仰之的兩幅照片,斷定是梅潔以前沒有見過的,讓我把畫冊捎給她。朋友們都知道梅潔是怎樣刻骨銘心地思念著,苦苦地搜尋著去世不久的丈夫。
兒子下樓送畫冊,回來說:“阿姨送你一本書。”我從油煙中回頭,竟是滿眼綠色,其間飛舞著幾只鳥兒,旁邊豎凸著一行龍飛鳳舞墨綠字“一只蘋果的憂傷”,濃烈,卻淡雅,透出詩意。這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為中國文學大獎獲獎女作家出版的散文卷。
梅潔給我的印象永遠是娃娃頭,齊齊的劉海兒下圓圓的臉上總掛著笑容,但她的文字卻往往是沉重的、悲愴的甚至是淚水漣漣。見到童年伙伴阿三不再明亮的眼睛,她“突覺鼻尖發酸,真想哭”(《童年舊事》);父親被打成“右派”不能去北京給她買日思夜想的蘋果,聽著父親憂傷的一聲“對不起”,她傷心地哭了(《一只憂傷的蘋果》);面對6歲的兒子為全家煮好的一鍋小米粥,餓著肚子堅持等媽媽回家一起享用,她的淚水奪眶而出(《女人,愛就愛得傻一點》);望著火車上死于她懷抱之中的丈夫的遺像,她“默默地流淚,流很久”(《不是遺言的遺言》);小酌幾杯后,“淚如泉涌,那是因為我的心在淚水里漫漫地淹漬過,那也是因為只有此刻我才能流盡我的心事……所有的感情所有的良知都淚眼迷蒙淚眼迷蒙啊!誰能理解這般深刻的苦難?誰能理解這藍了黃了深了淺了的江灣啊?”(《淚雨霏霏干一杯》)
苦難面前,作為女人的梅潔,痛苦、悲憤和憂傷,而別人對她的一點點關愛,她會加倍地放大再放大,變成自己永生難忘的幸福,積淀在時間的深處、心靈的疼處。于是,梅潔說她是一個“幸福的女人”。她的筆下,充滿對生活的感激,充滿對這塊土地的憂慮,充滿對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愛與悲憫。在《諦聽水聲》、《樓蘭的憂郁》、《我們究竟缺失什么》、《善待生命》、《守望民間》中,梅潔滲著愛的目光里,關注三峽,關注西部,關注女童的教育,關注文明的缺失和民間文化的傳承。
每次見到梅潔,基本上是一襲黑衣加配紅色服飾,這是她最愛的兩種顏色。黑,一切顏色的否定;紅,一種生命的活力。兩種截然相反的色調詮注出梅潔的人生態度。在她的作品里,充滿著追求與放棄、希望與失望、興奮與壓抑、成功與受挫的膠著與碰撞,給人以震撼。梅潔說“我所喜愛的顏色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種警喻”。
梅潔的家,墻上、桌上、書柜里,各色小掛件、小工藝品無處不在,這是她的家人,她的朋友從各地帶給她的。對她而言,每一個物件都是一段記憶、一個關愛,她把這些鄭重地擺在屋里的各個顯眼的地方。我曾對她開玩笑:“背負著一屋子的愛,可別累著你呀!”她說:“兒子讓我把這房子賣了到北京去,你說我怎么舍得?”我心里一沉。她的丈夫曾對她說:“剩下的一件事是我最難過也是最對不起的,那就是如果我走了,沒有人跟你做伴……”
我發現她家窗戶上新安裝的鐵網,丈夫沒了,梅潔心底深處的安全屏障也就沒了。但滿屋子彌漫著生生不息的愛會永遠溫暖著她。
梅潔接下來要寫一部與水有關的長篇報告文學,到南方采訪去了。(這部長篇報告文學《大江北去》后來出版,寫得憂憤大氣,頗獲好評)有一天,突然接到她的短信,說晚上做了個夢,夢到家里房門被撬,所有的小物件全沒了,讓我務必去她家看看。
下著小雨。我住小區的最北樓,她住小區的最南樓,當我穿過小區的中心花園時,聞到花草散發出的淡淡清香。這里曾是梅潔與丈夫相挽著在晨星下夕陽里散步的地方,而我,下班后,總是騎車從他們身邊匆匆而過,車筐里是做晚飯的蔬菜,心里祝愿他們幸福。自從他離她而去后,她再也沒有出現在這塊重游的傷心地。
上二樓,梅潔家的房門緊鎖,安然無恙,我即刻發短信給她:“安全門很安全,樓上樓下燈火通明,你的屋子一點不孤單。”梅潔回信:“放心了,愛還在。”
兒行千里的女人
今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很想念國外的兒子,因為第二天他要參加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考試。
我:寶貝兒,今天六一啦,祝你兒童節快樂!
兒子:汗!我18啦!
我:那怎樣?在老媽眼里你就是個孩子。
兒子:1米8啦!得低頭看你——矮子我。
我:那怎樣?我高興。
兒子:呵
我:今天早飯我跟你爹煮了6個湯圓,我吃仨,你爹吃仨;其實我吃兩個就飽了,但你爹就得吃4個,不吉利。而你爹吃仨又不飽。為寶貝兒子,我吃多了你爹吃少了。為的是祝你考試六六大順!
兒子:汗!
我:今年下半年的考試報名已經開始,咱還再報么?
兒子:呃
我:你決定吧!你18啦,1米8啦,成人啦,都不過兒童節啦。
兒子:應該不用再報了吧……(注:美國大學的入學考試每年可考7次,取其中最高成績。很人性化啊)
我:嗯我覺得也是!等你考后看感覺吧。你要把握這次機會好好考,定能心想事成。咱們就不用再考了。多熬人啊。
兒子:嗯……
我:檢查包內是否有下列物品,準考證,身份證,護照,鉛筆,橡皮,計算器。
兒子:有
我:哈這么快就查完了?你太有才啦!你一定穿那件紅體恤去考試啊喜慶呢!把要穿的褲子拿出來,把需帶的錢包什么的放在上面以免忘記!
兒子:本人記性很好……不像某些人
我:哼哼。敢嘲笑你老媽我?
兒子:哈
我:對了,還得帶點藥,以免你考試不適時沒藥吃。阿莫西林(嗓子痛時吃),鹽酸小葉堿(拉肚子時吃),雙黃消炎片(腸胃痛時吃)
兒子:嗯
我:噢對了還要帶一小包餐巾紙,擦汗或拉巴巴用。
兒子:瞧這詞兒用的哈
我:早飯別吃肉什么的,也別吃太飽,最新研究表明吃太飽了影響大腦思考。
兒子:嗯
我:出發前一定再檢查一遍看有否漏帶考試用品!藥裝包里否?把攝像機照相機什么的放宿舍箱子里鎖好!這可是你最值錢的家當。你一人在外要學會自我保護。
兒子:嗯
我:考試時記著關手機!新聞里報道過國內有一個學生高考時忘記關手機了,考試時手機響被懷疑有作弊嫌疑取消了考試資格。
兒子:嗯
我:噢對了mp3也別帶進考場。
兒子:嗯
我:就知道“嗯”,想老媽否?
兒子:想
我:我手機從今天開始一直到你考試完畢69小時為你開機!有事隨時與我聯系!
兒子:汗
我:就不能多說點啊,國際短信一條很貴呢。
兒子:嘻
我:兒大不由娘了!
兒子:哈
我:祝你考試成功。我一點不懷疑你的能力,你肯定行!
兒子:對
我:還是得再祝你六一兒童節快樂。
兒子:汗
下載了這些原始信息之后,嚇了一跳,寫了大半輩子新聞稿惜字如金的媽媽,和兒子嘮叨起來竟然如此之啰嗦,沒完沒了!
(選自2009年第11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