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小語
一眨眼,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悄然過去。
2010年注定和以往不同。它是“80后”的三十而立之年,不被前輩看好的這代人,跌跌撞撞地成長為時代的中堅力量。而這個時代,顯然沒有給他們更多的眷顧。每個人都被社會推著快進:前有經濟危機,后有房價高漲;左有職場壓力,右有家庭戰爭。而任何變動,都直接給感情刻下烙印:房奴、孩奴、拜金女的誕生,夾雜著妥協與期待的裸婚,逃離一線城市的無奈與平靜,尋找婚姻成長的信心和力量……與此相對的,是傳統婚姻觀的延續:女性依然被期待生兒子、做家務,婚姻依然時不時要屈于現實的利益。這些不變與變不斷發生碰撞,引發人們對于生活、家庭和情感的思考。
好在,我們還有愛。它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給2010年的情感浪潮指明方向:無論變與不變,都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擁有愛、懂得愛。
十年之后,我們還走在熟悉的街頭
—2010年,有些事情還在繼續
“拜金女”的寶馬夢:
#8195;要財富,不要幸福
“寧愿坐在寶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這是“拜金女”馬諾在《非誠勿擾》中對于擇偶標準的表達,也是2010年人盡皆知的經典語錄。它直接、猛烈,像一股辣椒水嗆到男人的肺里。
借著電視這個有著廣泛受眾的媒體平臺,愛情速配節目在2010年改頭換面,席卷了各大電視臺,其中翹楚當屬《非誠勿擾》。節目中,女嘉賓言辭犀利,無矜持無羞澀,毫不掩飾自己的物質取向,在電視上做到了“有一說一”。有人贊其“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也有人掄起了板磚。
但是實際上,馬諾的寶馬夢不過是當年“三轉一響”的升級版。不管什么年代,結婚都有人講物質條件,只不過條件水漲船高,從自行車變成了汽車,從縫紉機換成了房子。如此看來,馬諾們并不比上一代的人庸俗多少。
與馬諾的拜金言論相提并論的,還有“白毛女為什么不嫁黃世仁”的提問。拜金聲音的塵囂,恰恰擊中了時代的弱點:這是一個財富至上的社會。一項調查顯示,在23個國家中,中國、日本和韓國的民眾最相信“金錢萬能”,并列成為世界第一“拜金主義”國家。拜金確實算不上高貴,可當今社會,能擺脫物質焦慮者有幾人?當自己無法改變命運時,不少女性便把婚姻當成了換取第二次重生的機會,寧愿在寶馬中哭也就不足為奇。馬諾的被批判,只因她把感情完全當成了物質的附庸。說到底,無論物質之于婚姻有多重要,人們還是愿意相信“情”,重視“情”。不管社會如何變革,這永遠是人們對于婚姻最基本的期待。
家務勞動工資化:
不做絕望的主婦
“忘記我的提案,但記住我的夢想。”如此詩意的話,出自被冠以“雷人提案”的政協委員張曉梅之口。她的提案是家務勞動工資化,通俗地說,就是老公給老婆發工資。此提案被不少網友鑒定為雷人、腦殘級別,她的夢想是希望夫妻共同分擔家務,家務勞動得到尊重和認可。目前,這個夢想正在逐步照進現實。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分擔家務是美好婚姻的關鍵。
男主外,女主內。千百年來,女人相夫教子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而這種觀念也延續至今。但是,一向安分的中國女性在2010年發起絕地反擊,上演絕望主婦的中國版。家務勞動工資化的提案一出,眾主婦們紛紛力挺,大有翻身農奴把歌唱、新仇舊恨一起算的架勢。此前,已有全職太太因為每次向丈夫要錢時很窩火,一氣之下將丈夫告上法庭,要求丈夫付自己工資。
然而,熱情是好的,方向是錯的。隨著正反雙方的辯論白熱化,此提案的“不靠譜”定性昭然若揭。它不僅沒起到家庭和諧的效果,反而有可能激化夫妻矛盾,有些主婦直接管老公要補償,不給錢就不做家務。
溫暖的家成了商業的社會,男人們痛苦不堪。但這不能全怨女人。女人嚷嚷著拿工資,皆因家務勞動的價值沒有得到認可。有調查指出,對于女性來說,結婚意味著得多做50%的家務活。對男性來說,結果卻恰好相反。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妻子在家務上付出的勞動得不到丈夫的重視和尊重。
有人換算了一下,如果把太太做家務的勞動換成鐘點工做,那么她一個月的收入可以超過CEO。這個數據讓女人們如同打了雞血般興奮,雖然心里很清楚,在家做CEO和在外做CEO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但家務活對于女性事業發展的影響并非空穴來風,《絕望主婦》中的勒奈特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最后不得不抱著孩子去應聘。
家務勞動工資化的提案最終無疾而終。用這樣的方式去實現所謂的男女平等,無疑是飲鴆止渴。正如作家王海令鳥所說,男女一樣不代表分工不同,分工不同不代表不平等。對于做家務,女性在能力和心理上都具備優勢,多分擔并不意味著不公平。只不過,這份分擔要被社會所認可,被丈夫所尊重。
拼兒子:腦子好不如肚子好
子曾經曰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生兒子的江湖,梁洛施絕對是個傳說。2010年6月,她為李澤楷誕下雙胞胎兒子。至此,梁洛施的生子勛章增至3枚,雖然還未過門,卻獲得全城熱捧。
娛樂圈的一票女人們再也無法淡定,港媒更以“恨死徐子淇”做標題,把豪門生子戰搞得硝煙四起。沒錯,梁洛施的赫赫戰功下,躲著一群生不出兒子、灰溜溜的豪門媳婦,包括連生兩個女兒的徐子淇、小S和邱淑貞等。
嫁入豪門,就得順勢而行,生子就是個跨不過去的坎兒。就連高調不羈的小S,其恨子之心也是路人皆知。偶爾在節目中看見其他女星懷了兒子,便無法克制羨慕嫉妒,恨恨地祝對方丈夫外遇;億萬媳婦徐子淇的境遇好不了多少,連生兩女后,公公李兆基的臉上陰晴不定,嚇得伊人苦求生子秘方。相比之下,邱淑貞的境遇最為慘烈,41歲高齡苦心求子,最后生出的是女兒,讓老公立馬黑臉。
男女平等的國策宣傳這么多年了,可為什么生男生女還是不一樣。拼兒子不僅僅是豪門婚姻的必演戲碼,也是很多平常家庭的幸福標桿。有研究發現,生兒子能夠降低離婚的概率。奔著這條道努力,普通人的求子江湖一點兒也不比豪門遜色。網上一再熱傳吃熱干面能生兒子,搞得老中醫都無法淡定,出來辟謠;出租房子,不靠地段、裝修,靠的是住進去便能生子的“福宅”,一口價5000元;生了女兒后忍氣吞聲,婆婆卻因為“小三兒”生了兒子逼其讓位;把女兒打到昏厥,只因看見她就氣,恨其不是兒子……
千好萬好也不如肚子好,生兒子成為女人婚姻制勝的法寶。梁洛施連生三子后,“好命女”一詞無數次被安在這個曾被鄙視的未婚先孕“心機”女身上。最為吊詭的是,羨慕梁洛施的大多是女人,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到底誰更重男輕女?
也許是女人。千百年來,所有的媳婦都一門心思“努力”生兒子,期盼有朝一日熬成婆,即使到了所謂的“她”世紀,這種觀念也沒有變。生兒子是男人為女人做的繭,女人拼命鉆進去,只因自己在婚姻中沒有其他的優勢,只好依賴這個最傳統的武器維持地位,甚至以此討得丈夫、婆家的歡心。但凡有底氣的女性,都不會把婚姻的寶押在生兒子這個不可控的項目中。
你看,生活的臉偷偷地在改變
—2010年,更多的事情換了模樣
明星曬幸福:榜樣的力量
有人說,中國人唯一不認可的成功,就是家庭的幸福。用這句話來評論明星對待婚姻的態度,佐證力非常強大。婚姻和家庭仿佛是明星事業的絆腳石,甭管是證據確鑿還是霧里看花,都要踢個一干二凈。成龍、劉德華、阿Sa等,都是個中高手。
但,劉天王漸漸老去之時,在機場牽起了朱麗倩的手,多年的隱婚史大曝光。一陣觀望后發現,熱情的粉絲似乎沒有因為天王的“長大”而拋棄他。天王捅破了窗戶紙,娛樂圈一時遍貼喜字。2010年,眾多明星高調結婚、生子,你方唱罷我登場,就連小天王林志穎,都難掩喜悅地在微博寫下“他搖搖晃晃的一小步,卻是我人生的一大步”,記錄剛剛出生一個月的兒子帶來的幸福。
其實,都市白領們都時興來個“隱婚”,何況是明星?他們有保護隱私的自由,也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再說了,哪個明星都架不住楊麗娟們至死不渝的以身相許。然而,時代在變。現如今,家庭的美滿已然成為評判人生成功的重要指標。21世紀是家庭潮的回歸,走在時代前沿的明星,自然要成為這股潮流的標桿人物。事實也證明,家庭的力量,往往會給明星的形象加分。
2008年,“艷照門”給張柏芝沉重的一擊。和阿嬌墻倒眾人推的落難相比,張柏芝沒有遭遇太多唾沫,皆因她有個兒子,“因為她是母親”。2010年,第二個兒子出生后,張柏芝抱怨自己身材胖,謝霆鋒馬上在微博呼喚粉絲給張柏芝留言,說“阿嫂很靚”。好妻子、好丈夫的形象羨煞旁人。電視上,夫妻類訪談節目此起彼伏,明星們談感情、曬幸福、拼默契。天后陳慧琳處處帶著兒子照片、梁靜茹高調辦婚禮、沈傲君在微博上自曝大肚照……是否擁有幸福的家庭、是不是好父母,已經成為人們評價明星人品的“潛規則”。
在這個充滿不安的年代,明星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視覺聽覺的享受,還有幸福婚姻的榜樣力量。葉一茜在《釣到一條幸福魚》中變身情感專家,詳談與田亮相處的婚姻智慧;王艷在生下兒子球球后,寫出了一本《球媽育兒手記》,講述與“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兒子相處的不二法門。
明星不用再當“隱士”,他們輕松了,粉絲也從中受益—至少他們讓大家相信,家庭的幸福是人生的一大財富。
新奴隸社會:我們為何不幸福
“房奴”、“車奴”、“卡奴”,這是時代壓在新青年身上的三座大山。2010年,隨著“80后”媽媽的吶喊—“害怕生孩子,我都抑郁了”,我們發現,在三座大山之外,還有著如來佛的最后一掌—我們都是“孩奴”。有網友感慨道:“房奴是半世為奴,再加上孩奴,那就是一生為奴啊!”
養個孩子究竟要多少錢?上海市一位研究員給出了數據:49萬元。生孩子,如今的價錢已經比20年前貴了100倍。孩子就跟在娘胎里練過“吸金大法”似的,把爹媽那點兒存款吸了個精光。有人說,過去的孩子是吃飯長大的,現在的孩子是吃錢長大的。
會吃錢的不僅有孩子,還有節日。為了節日送禮,有些人甚至要花掉幾個月積攢下來的工資。很多人因此害怕過節,“節奴”應運而生。自從富士康10連跳之后,“上班奴”又應運而生。“奴”字的流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生活壓力之大。畸高的房價、“短腿”的社保、高強度的工作、物價上漲、戶籍門檻……無一不考驗著人們的心理承受力,浸透著“奴一族”的苦惱與無奈。如此看來,新奴隸時代已經到來,總有一款屬于你。
結婚生子、節日團聚、上班掙錢,這些事情在老一代人看來,是多么幸福。誰也想不到,2010年,它們卻集體成為了“奴隸主”。“奴”字背后,隱藏的是幸福觀的考題。看起來,我們是“被”奴一族,事實卻是,很多時候,我們是為自己的選擇所奴役,我們內心的欲望在為“奴”字推波助瀾。我們把幸福簡化成了房子、車子、票子,我們想讓房子成為征服城市的象征、讓車子成為身價的象征、讓孩子成為炫耀的資本。就像網友評論道,“孩奴”的誕生很大原因是家長們在作繭自縛,他們對孩子寄予了不切實際的希望,所以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這樣的“奴”只能是自作自受。
經濟學家吳稼祥說:“不幸福是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現在的誘惑太多,人們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看到別人有自己也一定要擁有,這樣的現象讓人們產生了焦灼感。”所以,聲稱自己是“奴”一族的人,不妨靜下來想一想,到底是財富太少,還是欲望太多?
逃離北上廣:要生活,不要面子
“如果你愛一個人,帶她到北上廣,因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帶她到北上廣,因為那是地獄。”
2010年,《北京人在紐約》的臺詞被網友改頭換面。惡搞背后,是無奈和茫然。曾經,北京、上海、廣州是年輕人眼中的香餑餑,無數“80后”懷揣夢想而來,卻收獲了不堪重負的嘆息。
大城市閃閃發光,機會多,卻不一定為你而備;壓力大,你卻注定逃不開。高房價的壓力、職場競爭的壓力、交通擁擠的壓力、戶籍制度的壓力、下一代成長的壓力……所有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最后才發現,當初為夢想而來的激情,早就化為碌碌無為的無奈。更悲哀的是,所謂的夢想,不過是成就著別人的夢想。青春還沒燃燒,就已經沉淪。北上廣,看上去很美,然而在繁華的都市里,你不過是路人,活成了一張照片。
正如網友調侃道:剛上大學,我們懷著憧憬看了《奮斗》;當我們茫然的時候,我們看了《我的青春誰做主》;當我們即將豁然開朗時,一部《蝸居》把我們全拍死了。被大城市拍死的,還有尊嚴、自由和幸福感。
幸福在哪里?一線城市的白領們開始反省人生的選擇。或許,是時候來一次華麗的轉身了。2010年,白領們喊出了“逃離北上廣”的口號。對很多人來說,生活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帶給他們的只是一種“偽幸福”—更多的是和親朋好友說起工作、生活時的虛榮感,而不是觸得到的幸福。
來,是為了尋找幸福;走,同樣也為了幸福。但“逃離”終究不算積極之選。我們要的,不是逃離北上廣的悲情,而是深思熟慮后的選擇。無論是離開,還是堅守,都有各自的得與失,關鍵是我們要搞清楚到底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什么樣的幸福。
前任猛于虎
人在江湖飄,前任是把刀。這把刀,從來沒像2010年這樣,演變得如此猛烈真實。今年6月,導演鄢頗被4名兇徒砍殺。圈內人猜測,很可能是鄢頗女友李小冉的前任男友所指使。不久后,李小冉在微博中表示,與前男友分手后的4年內,她時刻面臨著恐嚇和威脅。
由此可見,前任真的不是好惹的角色。如今流行“防火防盜防前任”,更有人豎起“前任出沒,請注意”的警示牌。
前任兇猛,這在2010年初就得到印證。1月,網絡流傳幾段車模獸獸的性愛視頻。傳言說,這是獸獸前男友為報復她分手而使出的招數。這些視頻猶如重磅炸彈,掀起了色香味俱全的娛樂高潮。盡管質疑獸獸炒作的聲音不斷,但前任猛如虎的論斷也得到一致認可。
多少看似轟轟烈烈的愛情,都留下了無數被拋棄的前任。人品比較低級的,冷不防撲過來痛咬一口;有心機的,借著前任上位一把也無妨。遠的有周立波之前妻,大爆他傍富婆、拋棄妻子、吸毒。真相如何尚無結論,但周立波再也不敢開“富婆送的保時捷”;近的有過氣賤男范植偉,大談前女友王心凌的“初夜”,害伊人好幾天不敢露面。
仿佛是鐵了心趟前任的渾水,普通人的前任一樣如炸彈般跳出。清華大學的C語言門事件,大爆某女生玩弄男友;上海某白領在結束了與前男友的戀愛后,前男友在網站上發布帖子,內容涉及虛構的淫穢、色情描寫;一個讀完MBA的女人辭掉了收入頗豐的工作,“專職”跟蹤騷擾圍追堵截前男友長達兩年之久……想來,前任們都要感謝網絡,讓他們有了打擊報復的最佳陣地。
誰年輕時沒經歷過不靠譜的愛情。歷史一再教育我們,一定要處理好與前任的關系。除了眼睛要毒,遠離暴力男、猥瑣男、偏執男之外,還要好好說分手,再誠心保佑前任過得好。沒有人會在過得好的時候還惦記前任,正因為過得不好,才想要攪攪混水,把你的幸福也往下拽拽。所以,只要你過得比我好,這話絕對不是客套。否則,他只會制造事端,非要“看到你過得不好,我也就心安了”。
轉變風向的情感劇:要幸福,不要悲情
3年前,一部《雙面膠》嚇壞了大江南北千萬兒媳的膽;緊接著,《新結婚時代》把鳳凰男與孔雀女的戰爭赤裸裸地攤在國人面前;去年年底,一部《蝸居》更是拍死了人們對于婚姻的美好幻想。高收視率下的情感劇,充斥著惡婆婆、“小三兒”、負心漢、不孝子、沒房沒錢……大有“苦吧苦吧不是罪”之勢,恨不得觀眾眼淚鼻涕一起流,才能證明劇本的深刻與現實。
2010年,情感劇忽然轉變風向,不再讓一切直奔悲劇的深淵,而是投入了方法論的懷抱:問題依然存在,但我們需要學會解決和包容;婚姻長滿荊棘,但我們仍要看到愛和希望。
今年剛一開春,《老大的幸福》就用樸實、純粹的幸福觀,為全年的情感劇奠定了溫暖的基調。緊接著,媳婦們也迎來了“美好時代”。婆婆依然不是善茬兒,而且一來來倆,再加上陰陽怪氣的小姑子,這是多么具有破壞力的婚姻模板。委屈是必然的,受氣是肯定的,但只要相信愛,相信婚姻的力量,終究能夠走出一條開滿鮮花的道路。
炎夏一過,《婚姻保衛戰》來了。女強男弱、男女分工、老夫少妻……“夫聯”要維權,“婦解”要自由,折騰了一溜夠,最終化為片尾曲中的詞兒:“男人女人一樣,需要彼此學會體諒;責任一起來扛,沒有誰比誰強。”
影視劇折射的是現實,詮釋出這個時代人們對于愛情、親情的理解。以前,家庭戰爭激烈的劇情受到追捧,恰恰說明在人們眼中,家不是包容的港灣,而是斗爭的戰場;婚姻不是彼此相伴,而是打打殺殺。而今年情感劇的溫情回歸,說明人們對于婚姻、家庭的認識正在改觀:婚姻里有不可逾越的矛盾,也有無私的美好與溫情,幸福與否,取決于你將目光放在何處。
家庭需要力量,婚姻需要成長。導演趙寶剛說:“有沒有一種科學的方法,可以讓夫妻永遠相親相愛地生活下去?”
有,就是當我們學會用愛的眼光定義婚姻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