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跟前妻一樣沒出息
我是一個對工作拼命對生活積極的人,但前妻卻恰好相反,而這也是導致我們離婚的原因。12歲的女兒隨她生活,每晚看電視至少看到12點,吃飯就叫外賣,在學校跟人家比吃穿,這樣下去肯定成不了大器。但我常年出差,不可能把女兒帶在身邊。
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最突出的就是自卑消極。不管你對她多好,你和前妻離婚了,孩子就失去了一個完整的家。如果你們兩人各自又有了新家庭,她就等于無家可歸,不管她生活在誰的家里,那都不是屬于自己的家。這種心態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用外在的吃穿來填補空虛的心。這是他們不愿面對現實、但又沒有力量改變從而自暴自棄的一種消極表現。他們用這樣的方式,掩藏自己痛苦脆弱的內心。你做父親的不僅沒有看到,還對前妻一味地抱怨和責怪。這點上,你應該自我檢討。
你可以把女兒約出來單獨談談,問她“想不想成為‘因為能力差,生活習慣不好,最后被丈夫拋棄’的女人?”她肯定說:“不想!”再問她:“想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和自己一樣不求上進?”她也肯定說:“不想!”那么你就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她不改變,她的人生以及她將來孩子的人生都不會美好。你也要提醒她:選擇權在自己手中。如果你的孩子把你的話聽進去了,她不會不選擇改變的。
衣食無憂的兒子想離家出走
13歲的兒子突然要離家出走,原因竟是“爸爸媽媽對我太好了”。他說:“上學放學爸爸都用車接送,回到家媽媽連飯都給盛好了;想吃蘋果,奶奶馬上就削好皮、切成小塊還插上牙簽送過來;從來不讓干家務,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兒子說他厭倦了這樣的生活,討厭看到我們這些不讓他有任何自主權的家人。
古語說得好:“慣子如殺子。”你的孩子很了不起,13歲就“厭倦了這樣的生活”。不管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還是“不知好歹”,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是給家長創造了一個改正的機會。孩子說得沒錯,任何一種東西,“過”了都可能會走向反面。人沒有水會渴死,可如果水太多就會“溺死”。愛也一樣,沒有愛不行,愛太多了,就會讓人生厭甚至“泛濫成災”。
從現在開始,讓孩子自己做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上學自己去、吃飯自己盛、衣服自己洗、吃水果自己削。你們都不再插手,讓他自己體會一下沒有愛是什么滋味。即使他意識到你們的關愛有多重要時,你們還是要有節制地給予。相信這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家長,都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嘗試。
孩子讓我去相親
10歲的兒子迷上了某檔電視相親節目,老慫恿我去參加,征婚給他找一個爸爸。離婚4年一個人帶孩子很不容易,考慮到孩子我也曾想過再婚。但是,我在KTV當領班,這樣的工作很多男人瞧不起。我學歷不高,年齡也到了36歲,很難換一份正常工作。我很想滿足兒子的愿望,但卻顧慮重重。
不見得是兒子迷上了相親節目,說不定是他看出你感興趣,所以才投你所好呢。作為一個單親母親,你想找一個伴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想讓新的愛人能代替兒子的親生父親,恐怕你會失望。父母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這是所有離異家庭里的孩子們無法補救的缺失。站在你個人的角度,你怕工作被人瞧不起,想換工作又擔心年齡太大、學歷低#8943;#8943;你所有的這些想法說明你沒有自信,但又想找到新的愛情。你想再婚,卻又顧慮重重,“前怕狼,后怕虎”反倒讓你失去了本該有的魅力。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你是否在欺騙自己?所以你得想好了,為誰找,是為兒子還是為自己?如果你也相信,為兒子找爸爸是不可能的,那么你就得為自己找個愛人了。既然想找,就大膽地去選擇好了。想好了再婚的利和弊,敢于接受任何一種可能性,坦然無懼地向前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