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理念
本課以“紅綠燈下”為題,讓學生參與“記憶與創作”活動,認識馬路的交通設施,明白到過馬路時要注意交通規則并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規則、懂規則、守規則,才能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共創文明的社會。
二、教材分析
本課分為兩部分:1. 激發學生記憶道路交通情景。感知馬路上的紅綠燈是汽車行駛的重要交通標志,并且認識馬路上的交通設施;體驗遵守交通規則,營造良好的交通秩序,緊記“從我做起”的道理。2. 欣賞同齡人的作品,了解遮擋可以表現前后關系,遮擋可以突出主體,遮掩次要物象。激發大膽想像,了解“運用各種物象組合成有主題的畫面”是本課的創作內容。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感知馬路、汽車、紅綠燈等造型、色彩,了解一些交通設施;體驗“近大遠小”有透視現象,能描繪紅綠燈下有前后遮檔和空間秩序排列的道路交通情景。
2.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與記憶中,認識馬路、汽車、紅綠燈等重要的交通設施;在欣賞評述中,激發創作的內容和選擇表現的方法;在嘗試與表現中,大膽運用各種物像組合成有前后遮擋關系的道路交通情景色彩畫。
3.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遵守交通規則,營造良好的交通秩序,緊記“從我做起”的道理。
四、教學重點
能描繪紅綠燈下繁忙道路的交通情景。
五、教學難點
能運用各種物像組合成有前后遮擋關系的道路交通情景色彩畫。
六、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中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物點和認知規律,我采用談話法、創設情境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
在學習方法上,主要是欣賞、比較、談話、經驗交流等方法相結合。
七、教學手段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并合理運用欣賞與小組討論的方式激勵學生。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教師出示課件并提問:你知道馬路上哪些設施特別重要嗎?(學生回答:紅綠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再次提問:我們想一想,假設我們的馬路上沒有紅綠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由學生的再次回答引入課題——紅綠燈下)
(二)有關交通圖片欣賞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有關交通方面的圖片。
交通繁忙的圖片、不同造型的汽車圖片、相關交通設施的圖片等。
(三)欣賞后的感受
教師提問:
1. 哪張圖片使你印象最深?為什么?(學生回答)
2. 馬路上都有哪些設施呢?(學生回答)
3. 你知道哪些交通規則?(學生回答)
教師:平常我們行走在馬路上時,如果聽到一些機動車的笛聲,我們一定要快反應,并且要主動讓步;下面我就來考一考我們班同學分辨機動車聲音的能力。
1. 引導學生模仿汽車的喇叭聲,
2. 引導學生模仿摩托車的發動聲及騎車動作。
(四)形狀概括,加深理解
教師:出示圖片小汽車。
1. 提問:這部車由哪些基本形狀組成?(學生回答)
2. 請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小汽車進行外形說明。(學生說明,教師補充)
(五)作品欣賞
教師:出示《過天橋》美術作品并提問:
1. 作者選擇了哪些對象去表現這幅畫?
2. 畫面上有哪些地方運用了遮擋的表現方法?
(六)小組討論,大膽創作
1. 全班分成六個小組進行討論:準備畫些什么來表達《紅綠燈下》這幅畫呢?
2. 教師進行抽查:提問三個小組的討論結果
3. 學生開始在音樂聲中作業:以“紅綠燈”為題,畫一幅記憶畫,能畫出馬路、汽車、紅綠燈等重要的交通物象;還要記得加上人物。
(七)評價激勵,體驗成功
挑選六到七幅將要完成的鉛筆稿放在黑板前,進行他評。
1. 畫面是否運用了遮擋手法
2. 畫面是否主題突出
3. 畫面是否豐富
請六到七位同學作為評委進行評價,把認為好的作品貼上小貼紙。
請同學進行自評。
(八)課后拓展
遵守交通規則,營造良好的交通秩序,應“從我做起”。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