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畢業準備去英國做訪問學者時,一位世交特地趕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并祝賀我的“成就”。我大姐禮貌地等那位世交離開后,才問我:“什么成就?你什么成就都沒有。你無非就是會念書而已!”“有許多人沒上過什么學卻成就非凡;但也有些人受了世界一流的教育卻一事無成。兩者的差別就在于那些事業有成者明白他們為什么而奮斗。”
哲學家約翰·羅斯金曾經說過:“人勞碌一生,其最高獎賞不在于他從中獲得了什么,而在于他藉此成為了一個什么樣的人。”同樣,作為一名法科學生,對你的辛苦努力的最高獎賞將是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一個怎樣的法律人。而這意味著追問:什么是你的支點?你會為了什么而奉獻一生?
當你們沉思這一問題時,我希望你們追問:“什么樣的案件,什么樣的理由,什么樣的當事人,才會觸及我的心靈?” 一個法律人僅僅倚仗法律技巧是不夠的。你必須追問:“我的技巧是為誰服務的?”
請別濫用技術的巨大力量去攻擊他人,侵犯別人的隱私。在這里,我們致力于挑戰成見,但須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記住你的職業生涯始于今天,你在此所作的選擇將影響你的職業聲譽。你們所發送的每一封E-mail,你們所開設的每一個博客都會留下文字痕跡;你們所公開散布的有關你們自己和他人的所有信息將永久記錄下你們的品行。
所以,請記住一句朝鮮族諺語:“永遠別讓你的技巧勝過你的品德。”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你們的技巧將突飛猛進,但千萬要記住讓你們的品德行在技巧之前。這就引出了我的最后的忠告:在求索自己為什么而奮斗的同時,也請深入地思考一下如何服務于社會的福祉。你將如何為公眾的利益做出貢獻?你將投身于怎樣的公益事業?
耶魯大學法學院是一個致力于公共利益的獨特的法學院,并造就了為形塑公共利益做出獨特貢獻的法律人。在接下來的三年里,請問一下你自己:如何將你畢生的精力奉獻于你心目中的公共福祉?你將為誰服務?誰最需要你?當你為自己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機會深感慶幸時,難道你就沒有義務——即便你仍在法學院求學——服務于那些最為弱勢者?
今天,你們要開始問自己:你將成為怎樣的人?
我期望你們成為領路人而不僅僅是追隨者,成為一個創制者而不僅僅是代筆者。我期望你們去理解法律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法律作為一個高尚的職業來追求,投身于法律事業是為了公共福祉而不是自利。勇往直前吧,我們的期望很簡單:讓我們看到最好的你們——那既是你們至多能給的,也是你們至少可以給的。而我們,也將回報以我們最好的一面。
作為你們的院長,我向你們保證:在這里,看重的是觀念。因此,無論你信奉什么,你都可以堅持并為之據理力爭,我將嚴守中立。但我也要提醒你們:當面對的是法與正義的問題時,我不會中立;當事涉褊狹和歧視時,我也不會中立。
在這里,在耶魯法學院,我們所倡導的是:只會讀書而缺乏人性是無益的;成功而沒有人性是可悲的。當你們離開耶魯時,我們希望你們回想起耶魯時不僅視其為一個接受法學教育的地方,而且是一個你從中找到了道德指南的所在。良知共和國的公民們,歡迎你們來到耶魯大學法學院!無數的事情有待于我們一起去做。那么,讓我們從現在做起!
哈羅德·H·柯,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韓裔美國人,國際法專家,長期從事公益事業,曾在20世紀90年代初為維護海地難民人權與老布什、克林頓兩任總統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對簿公堂,詳見《法庭風暴——美國耶魯師生訴戰總統》。
編者小語
品德與才華應該是什么樣的關系?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這樣說道:“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接受教育,不是為了成為賺錢的機器,不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欲,而是要成為為公共福祉做出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