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你最大的“敵人”嗎?
作文江湖讓你感嘆深不可測嗎?
來吧,跟著“作文大俠”曾老怪修煉史上最輕松的作文絕招,笑傲作文江湖吧!
其實,“一次次地×××”能夠占據作文的半壁江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這就和人要吃飯、喝水、睡覺一樣,完全是由人的生理特點決定的——
人餓了,就得吃飯;人渴了,就得喝水;人悶了,就想說話、寫文章。
人們說話、寫文章,總要說點什么事情,告訴你什么結論——這就是傳說中的“文以載道”。思維和邏輯學家們發現,人們在說事情、寫結論時,通常只有兩種推理方式:
第一種: 歸納
當我窮困潦倒時,在我身旁的是你;當我生病受傷時,在我身旁的也是你;當我失意沮喪時,在我身旁的還是你……跟你在一起真倒霉!
(選自中文幽默王網)
哈哈,這個短信真搞笑,很有趣,也很值得我們思考。
本來,“你”倒霉和“我”是沒有什么關系的。因為“我”是“你”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難時,“我”還經常幫助“你”。可是,當“我們”把一次次的窮困潦倒、一次次的生病受傷、一次次的失意沮喪列舉到一起,并都和“你”掛上鉤時,得出“跟你在一起真倒霉”這個結論就順理成章了。像這樣分門別類、簡單列舉的推理方式,邏輯學家們稱之為“歸納”。
第二種:演繹
鐵軌的馬屁股定理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數字,它是從何而來的呢?
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美國的鐵路最先是由英國人建的。那么,為什么英國人要用四英尺八英寸半這個標準呢?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的人所設計的,而這個數字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
電車的鐵軌標準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沿用的是馬車的輪距標準。
那么,馬車為什么要用這個固定的輪距標準呢?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其他任何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就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的。為什么呢?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正好是四英尺八英寸半。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答案是古羅馬人所定的。因為在歐洲,包括英國在內的長途老路都是由羅馬人為他們的軍隊所鋪的,所以四英尺八英寸半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如果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輪子的壽命就不太長。
我們再問,羅馬人為什么以四英尺八英寸半作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原因很簡單,這是兩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
于是,就有了鐵軌的馬屁股定理:鐵軌的寬度 = 馬屁股的寬度×2。
哇噻,本來覺得鐵軌和馬屁股是沒有什么關系的,可通過本文一步步嚴密的推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看似荒誕的定理。
像這樣“從一個前提出發,逐步推導,得到最終結論”的推理方式,邏輯學家們稱之為“演繹”。
我們在描述各種事物、講述各種結論時,通常不是用歸納,就是用演繹。
1. 世上千般文章、萬般故事,不過是歸納、演繹;
2. 文以載道,要把事情說清楚,把結論寫明白,就離不開歸納和演繹!
借鑒推理揭秘“一次次地XXX”的神奇
1.一次次地×××,其實,就是歸納在作文中的具體形式。所以,它占有天下文章思路結構的半壁江山。
2.一次次地×××,可用來寫人、記事、寫景、狀物以及想象等各類作文。
3.一次次地×××,還可作為一種應急工具,在作文有材料、沒思路時,不妨借鑒“一次次地×××”的思路結構,整理整理素材,一篇不錯的作文就可以輕松搞定啦!
4.作文,真的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