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明
為推進我省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2007年省委、省政府以畜牧業現代化為突破口,在眉山、資陽、遂寧啟動了現代畜牧業試點,三年來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有力地推動了全省畜牧業發展,也為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型跨越積累了經驗,探索了路子。在總結三市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去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深化試點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12年全省建設4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縣。通過綜合評定,全省確定了50個重點培育縣和2個牧區現代畜牧業試點縣,我省現代畜牧業由局部試點轉向重點推進。
這次會議既是現場會,也是推進動員會,主要任務就是深入貫徹省政府〔2009〕14號文件和資陽現場會精神,安排部署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牧區試點縣建設工作,加快推進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提質擴面。各地要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借鑒。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發達的畜牧業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先導和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建設現代畜牧業重點縣,推動全省現代畜牧業由局部試點轉向重點推進,必須準確把握現代畜牧業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點。綜合國內外發展經驗,總結我省近年來畜牧業發展實踐,現代畜牧業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認為現代畜牧業是按國內外大市場要求配置生產要素,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產業體系,是圈舍標準、設施配套、品種優良、管理規范、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高效產業,主要包括完善創新的育種體系、優質安全的飼料生產體系、規范健康的養殖體系、健全高效的動物防疫體系、先進快捷的加工流通體系。畜牧業現代化的過程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畜牧業,用現代工業裝備畜牧業,用現代管理方式管理畜牧業,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素質,提高畜牧業生產技術、生產手段和生產組織的科學化水平,使畜牧業發展成為勞動生產率高、資源利用率高、運行質量和效益高,可持續發展的強勢產業。
與傳統畜牧業相比,現代畜牧業核心是科學化,本質是市場化,方向是規模化,途徑是產業化,主要有以下特點:
1.1 布局區域化 布局區域化是發揮比較優勢、增強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現代畜牧業在市場機制和政府政策的作用下,充分發揮地區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促使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提高畜牧業整體效益。就我省而言,全省已制定了生豬、牦牛、肉羊、家禽、家兔五大優勢特色畜牧產業發展規劃,初步形成四大優勢畜產品生產區域。各重點培育縣和牧區試點縣按照全省規劃,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分別明確了主導產業,有利于優化區域布局。
1.2 養殖規模化 規模化養殖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需要,也是畜牧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畜牧業發展效益在規模,提高農戶適度規模養殖水平是我省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培育農民增收致富支柱產業的必然選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年出欄生豬50頭、肉雞2000只、肉牛10頭以上,飼養蛋雞500只、奶牛5頭以上為規模養殖戶,省政府14號文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展現代畜牧業,要充分考慮土地環境容量、產業發展基礎、農戶經濟條件和留守農村勞動力現狀等因素,通過政策引導、產業帶動、技術幫扶等綜合措施,幫助農戶改善生產條件,提高適度規模養殖水平,走分工分業、集約化、專業化飼養的路子,從而提高養殖效益和資源綜合利用率。
1.3 生產標準化 沒有標準化,就沒有畜牧業的現代化。現代畜牧業的發展,不單是量的增加,關鍵在于質的提高。實施標準化生產,既是轉變傳統生產方式,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和效益的前提,也是滿足市場對畜產品營養、生態、安全需求,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迫切要求。現代畜牧業一定是可控制的畜牧業,只有嚴格執行標準,從飼養品種、飼養過程到市場實施全程安全監管和質量監控,才能促進畜產品品牌化。
1.4 經營產業化 產業化經營是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實質就是用工業化的思維、市場化的理念組織現代畜牧生產,構建畜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形成功能強大、產業互動、多方共贏、良性發展的產業發展體系,實現家庭生產與現代化大生產結合、千家萬戶生產與千變萬化市場結合、培育龍頭企業與農戶發展致富的結合。推進產業化經營,關鍵在發展龍頭企業,加強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
1.5 服務社會化 現代畜牧業的全面發展,必然要求以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支撐。社會化服務主要包括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和信息指導,畜牧生產設施、良種、飼料、防疫等物資供應,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和市場開拓營銷等內容,分為政府公益性服務,專合組織、行業協會自我服務和企業經營性服務三類。發展現代畜牧業,既要強化政府在科技、防疫、融資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更要以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為平臺,為農戶提供品種改良、飼料獸藥直供、疫病防控、市場信息、產品銷售等服務,實現互動共贏,促進配套服務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既要符合現代畜牧業的內涵和特征,又要圍繞“推進產業化,全面建小康”的要求,立足我省農村實際和各地畜牧業發展基礎,準確把握現代畜牧業的產業定位和功能目標。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是"三農"工作的長期戰略任務。立足我省畜牧業大省、農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山地丘陵為主、農民增收問題突出的基本省情,從我省工業化、城鎮化道路還很漫長,很長一段時期內絕大多數農戶還要靠第一產業農林牧漁來增收致富的實際出發,到2020年要實現農村全面小康,必須堅定不移地把發展現代畜牧業定位為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使農民成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主體,發展成果的受益者,使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真正挑起農民增收的大梁。各地要始終把握畜牧業現代化的進程,是為農民培育增收致富支柱產業的過程,絕不是把農民邊緣化、被迫退出原有增收產業的過程。在確定養殖模式、落實扶持政策等方面都必須以此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養殖模式上,傳統分散養殖的自然性、分割性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無法應對市場波動的沖擊,不符合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方向,是不可行的。照搬發達國家、發達地區在高度工業化、城市化基礎上的大規模工廠化養殖方式,不符合我省省情和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產業定位,是不現實的,也是我們不主張的。我省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努力方向在于加大對傳統畜牧業改造力度,堅持走農戶標準化養殖為基礎、適度規模為主導、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畜牧業發展路子,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養殖農戶”的發展模式,把廣大分散農戶引入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各地要圍繞這一模式落實國家扶持政策,真正把國家強農惠農的項目資金用在支持農戶發展產業上。
在創新體制機制上,在毫不動搖地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關鍵是推進“兩個轉變”,即家庭經營向提高集約化水平轉變,統一經營向提高組織化程度轉變。具體把握四點:一是發揮農戶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的建設主體作用,引導農戶按照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要求進入產業化體系。二是依托龍頭企業解決農戶辦不了的種畜禽場、精深加工和現代物流營銷體系等關鍵環節,提高產業化水平。三是發揮專業合作社組織、紐帶、聯結、載體功能,提高農戶組織化程度和抗風險能力。四是創新推廣各種行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走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基地發展規范有序、產加銷一體化的發展路子。
在發展目標上,旨在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增值,根本落腳點是農民增收致富。省政府14號文件已明確了現代畜牧業重點縣的主要指標:2012年重點縣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0%,農民人均畜牧業現金收入達到2500元,生豬等主要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0%,生豬良種面達到80%以上。上述目標既是各重點培育縣努力的方向,也是省局考核考評的重要依據。
推進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和牧區試點縣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以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品牌創新為動力,加快養殖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著力提高畜牧業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切實保障動物衛生安全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推動畜牧業率先在農業中實現現代化。
具體堅持以下五個原則:一是以“優品種,調結構”為先導。以加速品種改良提高生豬品質為重點,繼續實施新增1000萬頭優質生豬生產能力工程,加快建設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鞏固和發展生豬生產優勢;大力發展草食牲畜和特色小家畜禽,調整優化畜禽養殖結構,提高養殖效益。二是以轉變生產方式為核心。堅持集中聯建和分戶改建相結合,大力發展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小區,使農戶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成為畜牧業主要生產方式。三是以產業化經營為重點。發揮龍頭企業"外連市場,內帶基地"的作用,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四是以創新發展機制為動力。完善畜牧產業各環節不同利益主體的聯結方式,改變養殖戶在產業鏈上的弱勢地位,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五是以“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為取向。堅持發展現代畜牧業與建設文明新村相結合,生態養殖與綠色種植相結合,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重點抓好以下6項工作:
3.1 在重大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各重點培育縣要進一步健全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機制,在項目儲備爭取、推進實施、運行監管上下功夫。抓住國家新的10年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政策機遇,依托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建設,加強標準化養殖小區、良種補貼、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現代畜牧業發展等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儲備上報工作。通過國家扶持政策及相關項目實施引導,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力度,拉動更多的資金、資源投入現代畜牧業發展。以畜牧業為主導產業的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相關重點培育縣要將國家和省上下達的項目資金重點安排到新農村建設示范片。
3.2 在標準化養殖上下功夫省局把2010年確定為畜牧生產標準化推進年,制定了《關于開展畜牧生產標準化推進年活動的實施意見》。各重點培育縣要按照統一規劃、相對集中、成片推進的原則,結合新農村建設和災后恢復重建民居風格特點,規劃選擇統一的圈舍設計圖紙,以圈舍等養殖設施標準化建設為突破口,同步推進優良品種、飼養規模、飲水飼料獸藥投入、生產防疫技術等畜牧生產標準的應用,建設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和帶動作用的標準化養殖示范小區(場、戶),率先實現全程標準化生產,實現新建(改擴建)圈舍與農戶住房相協調,產業發展與村容村貌改善、鄉村環境整治的有機統一。
3.3 在畜禽良種化上下功夫各重點培育縣要進一步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依托畜禽良種工程和良種補貼項目,完善縣、鄉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網絡,做到良種擴繁場到鄉鎮進村社,生產基地及其輻射帶動的養殖場(小區)做到自繁自養,全面實現良種化。要加大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力度,進一步規范種畜禽場生產經營許可,強化日常監管,加大種畜禽執法力度。
3.4 在提高養殖戶組織化程度上下功夫 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提質擴面,關鍵在于大力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各重點培育縣要把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作為推進現代畜牧業提質擴面的著力點和重要抓手,積極推動合作社向法人社方向發展,推動農戶由自然人向法人社成員轉變。要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大力發展以種畜禽場為核心,以周邊農民為主體的養殖專業合作社,依托專業合作社,聯結農戶、聯結市場、聯結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融資擔保,建立市場風險調節金,推進標準化、良種化、規模化、產業化,實現降本增效,增強養殖戶自我發展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3.5 在畜牧業產業化上下功夫各重點培育縣要堅持外引和內聯相結合,通過擴大開放、優化環境,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引進生產、加工、流通等龍頭企業。要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增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適應市場對畜產品多樣化、優質化、快捷化的需求,多角度、深層次開發新產品,培育大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同時要特別注意從機制設計上扶持引導龍頭企業一頭發展種禽畜場、精深加工、現代物流營銷,增強競爭力和帶動力,一頭參與基地建設,尤其是畜產品出口加工企業,更要參與到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中,建立優質安全穩定的出口備案小區。
3.6 在推廣產業發展新機制上下功夫 各重點培育縣要結合實際,完善推廣“六方合作+保險”、“寄養”、“訂單養殖”等產業發展機制,大力推行“種畜禽場+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養殖農戶”集中或分散建設標準化圈舍的養殖小區發展模式,引導分散農戶轉變發展方式,進入現代畜牧業。要進一步探索創新適用于不同畜禽品種、不同產業基礎區域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平等參與、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多方共贏、持續穩定”的發展框架體系。要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建立農業投資和信貸擔保體系,多渠道、多形式做大融資規模,為產業化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和養殖戶提供貸款擔保,破解產業發展融資難問題。要進一步創新風險防范機制,著力構建政府、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保險機構等多方聯動的自然風險防范體系和種畜禽、飼料、養殖、加工、儲藏、營銷等各環節合理的市場風險分攤機制,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
建設現代畜牧業重點縣,要求高、時間緊、任務重。各重點培育縣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科技服務和目標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力爭在2012年的綜合考評中名列前40名,獲得省政府現代畜牧業重點縣的授牌。牧區試點縣在探索牦牛、藏綿羊等草原特色現代畜牧業發展上取得突破。
4.1 加強組織領導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地方黨委政府切實加強領導,成立專門機構,落實責任,精心組織發動。畜牧獸醫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責任主體、實施主體、工作主體職責,制定完善年度工作方案,強化工作措施,主動協調發改、財政、農業、國土等部門配合支持,及時解決推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工作進度。
4.2 加大投入力度 省局將向重點培育縣、試點縣傾斜安排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標準化規模養殖、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綜合開發、良種補貼、退牧還草等畜牧業項目資金,各地要嚴格執行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規定,加強資金運行監管,決不允許挪用、擠占、截留,確保項目資金用在農民發展現代畜牧產業上。同時,各地每年新增的支農資金,要重點支持現代畜牧業建設,按照渠道不亂、性質不變、用途不改、各司其職的原則,以縣為單位整合涉農資金,配套完善良種繁育、動物防疫、科技推廣、技術培訓等服務體系建設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4.3 強化科技服務 省局已成立生豬、家禽、家兔和牛羊養殖四個科技服務專家組,加強對重點培育縣、試點縣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各地要抽調畜牧獸醫科技人員成立技術服務組,以村為單位,將技術骨干落實到項目實施村社,為農戶的圈舍建設、種畜禽引進、防疫技術、飼養管理等提供全程技術服務。要整合各種科技培訓項目,主要用于支持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新型農牧民培訓,依托已有的標準化養殖小區,大力開展養殖技術現場培訓、跟班培訓,使廣大農民在實踐中迅速掌握和運用實用技術。
4.4 講究工作方法 各地要選擇產業基礎較好、群眾積極性較高的示范片或村社率先開展以推進標準化為主線的現代畜牧業建設。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農民養殖大戶和專業戶發展現代畜牧業增收致富的典型宣傳,加強政府扶持政策、地方主導產業畜禽養殖標準和相關法規的宣傳,增強廣大農戶開展標準化養殖的積極性,示范帶動廣大農戶參與現代養殖業,迅速掀起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熱潮。
4.5 嚴格目標管理 各地要分解細化年度目標任務,能夠量化的都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有定性要求,要落實工作責任,明確責任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實現責任到人,確保工作進度。按照動態考核、競爭發展、優勝劣汰的要求,省局將由局領導帶隊,分片包區加強對各重點培育縣和試點縣工作推進情況、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等的督查和考評,將年度考評結果作為2012年現代畜牧業重點縣最終確認的重要依據。各地要按照省局《關于做好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牧區試點)縣建設進度統計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工作計劃、總結和進展數據的上報工作。
最后,我再強調一下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各地要把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擺在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位置來抓,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厲的紀律、最嚴格的標準、最扎實的工作,嚴防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確保廣大群眾過上歡樂祥和的春節。
同志們,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取得突破性發展,建設現代畜牧經濟強省,是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廣大農民的期待,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堅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通過同志們的創新務實工作,一定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為開創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新局面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