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軍宜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四川 成都 610041)
成都市龍泉驛區在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中,通過建設標準化大型家禽市場“反彈琵琶”,帶動養殖基地建設;通過國有投資公司與家禽行業協會合作,打造從家禽育雛、規模化養殖、交易集散,到宰殺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條,使全區家禽業在高起點上起步,短時間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1.1 通過招商引資,建設家禽大型市場 龍泉驛區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成都市家禽行業協會在成洛路旁建設四川三聯家禽市場。該市場位于龍泉驛區西河鎮,項目總投資3億元,占地280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建筑面積17.15萬平方米,目前已被入市交易的1400余家商戶租用一空。市場內劃分為畜禽物流區、小家禽屠宰加工區、畜禽熟食制品加工區。市場年交易額預計達到100億元,年宰殺加工小家禽能力1000萬只。因市場的規模、檔次均屬西部一流、全省領先,被成都市確定為唯一定點的小家禽物流中心。該市場預計在春節前投運,不僅可以解決當地3000余人就業,而且可帶動成都地區畜禽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
1.2 市場帶基地,基地帶農戶在推進家禽大型市場建設的同時,龍泉驛區因勢利導,支持市場業主在離家禽市場10余公里的萬興鄉鯉魚村利用空閑宅基地整理后的土地,同步配套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目前,家禽養殖基地一期已經投運并產蛋出雞,二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將在春節前投入使用。
1.3 從種源抓起,打造完整的家禽產業鏈 為了降低家禽產業鏈運行成本,形成區域性競爭優勢,在大型家禽市場和養殖基地基本建成的同時,近期該區又決定在距交易市場和養殖基地10余公里的龍泉驛區洪安鎮土門村投資4000萬元,占地180畝,建設家禽養殖培訓和育雛中心。該中心設計年育雛100萬只,統籌建設育雛中心、培訓中心、飼料生產區、專家大院。項目建成后,在龍泉驛區相距10余公里的三角形區域內,將形成從家禽育雛、技術培訓、飼料加工,到基地化養殖、集散交易、家禽宰殺、冷藏銷售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全省首個區域性家禽產業化大基地。
在建設家禽產業化基地中注重通過投資方式創新、運營模式創新和機制體制創新,實現現代畜牧業的高起點發展與突破,一些成功的探索和做法為推進全省現代畜牧業提質擴面提供了經驗。
2.1 國投介入民投,化解產業鏈中資金短缺困難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投入是保障和關鍵。龍泉驛區嘗試了“國投介入民投”的投資方式,由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國投公司)采用“反BT”投資模式,拉動業主投入共同建設養殖基地,有效解決了業主前期投入資金不足的困難。據當地有關人員的分析,由于國投公司的介入,將單純利用民間資金逐步積累需要5~10年才能完成的項目,提前至1~2年就完成,由此開了全省由政府資金帶動民間資本直接投資建設養殖基地的先河。一是國投公司代建。由龍泉驛區國投公司與成都五洲三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聯公司)簽定投資代建協議,三聯公司編制項目實施規劃,國投公司按照規劃全額投資建設養殖基地。二是三聯公司回購。項目完工并交付使用后,三聯公司以租賃方式在15年內向國投公司分年支付工程建設成本費用和資金利息。三是統一經營管理。大型家禽市場、100幢標準化養殖圈舍、家禽育雛中心三大項目建成后,由三聯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優先保證龍泉驛區農民進場創業就業,其中養殖基地的進場養殖戶全部為當地農民,以保證帶動當地農民養殖增收致富。
2.2 國投聯手協會,破解產業鏈利益主體協調運作的難題 一定區域形成完整的畜禽產業鏈,并不意味著產業鏈上各個利益主體能協同運轉。龍泉驛區與作為業主的三聯公司對接,共同運作各個項目,有效解決了產業鏈上強勢業主與弱勢養殖戶爭利的問題。一是實施土地整理,合作社以土地資本與業主對接。國投公司負責修建安居工程,使養殖基地的農民集中居住,同時將整理出來的500余畝宅基地交由合作社,作為現代畜牧業項目建設用地。這樣,不僅使家禽養殖基地建設與新農村建設、推進統籌城鄉有機結合,而且使農民擁有了與三聯公司實現“公司+合作社”模式的資源基礎,增大了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二是創新運行機制,把確保養殖戶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養殖基地,三聯公司不僅對進場養殖的農戶實施統一雞苗供應、統一投入品配送、統一防疫診療、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收購運銷、統一產品品牌的“六統一”的一般性運行管理,為降低養殖風險,國投公司還支持專業合作社與三聯公司達成“收益保底,價高隨市”協議,即農民養殖肉雞,三聯公司保證每出欄一只雞養殖戶最低收益一元,肉雞市場價格高于基準價時,按市場價與養殖戶結算。目前,養殖戶每只雞只需交納5元的保證金,即可獲得雞苗供應,飼料配送,防疫診療,技術服務和統購統銷的全程無償服務。三是以投資換就業,把項目建設的出發點放在充分就業上。國投公司通過政府性投入支持業主建設家禽產業鏈,始終把產業鏈吸納城鄉居民就業量作為必備條件。國投公司與三聯公司實施的市場、養殖基地和培訓育雛中心各個具體項目,都明確規定了吸納農民就業、創業的崗位數量。據了解,全部項目建成投運后,通過租賃創業、直接就業等方式將創造1000多個創業崗位和3000多個就業崗位。
2.3 推進“三個可持續”,實現家禽產業跨越式發展 一是創建研發中心,確保種源可持續供應。借鑒現代工業發展理念,扭住產業研發高端,建立龍泉驛區現代畜牧種源研發中心,與四川農業大學合作研發小家禽新品種,確保具有可持續的高品質新種源。二是拓展家禽市場的輻射力,確保產品可持續營銷。三聯公司把廣東溫氏集團等全國知名家禽生產企業和實力雄厚的家禽營銷大戶引入家禽市場,龍泉驛區相關部門大力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建立家禽市場網絡交易和信息發布平臺。三是打造一流品牌,確保產業可持續增值。目前,家禽養殖基地已經注冊“龍泉山妹子”商標,并與“北京有機農業莊”開展戰略合作,力爭做成全省知名商標和品牌,這對于推進品牌畜牧業發展、實現畜牧產業鏈整體增值具有重要作用。
3.1 真心實意扶持帶農助農的龍頭企業 提升全省現代畜牧業水平,首要環節在于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引入畜牧業龍頭項目,依托龍頭企業“外接市場、內帶基地”。一些地方把龍頭企業的經濟屬性片面看成是“與農民爭利”、“擠出農民”,對畜牧龍頭企業的引進、培育有所放松的現象應當引起重視。沒有實力強大的龍頭企業參與,就沒有全省畜牧業的現代化;各級政府支持與扶持龍頭企業在內涵上提高競爭能力、在外延上帶動農民從業,就是支持和扶持畜牧業。
3.2 辯證處理好產業發展與致富農民的關系 把分散的農民組織、整合起來,嵌入畜牧產業鏈各個環節,實現在畜牧產業發展基礎上的富民增收,這既是我省畜牧業發展的路徑選擇,也是各級各部門推進畜牧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在畜牧業發展方式上,應當借鑒種植業推行“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做法,由業主和專合社實施“統”,由農民廣泛參與實現“分”。
3.3 推進畜牧現代化要立足于畜牧業市場化 養多少、養什么、哪里養,都應當由市場來決定,不忽視數量增長,但也不以數量論英雄。龍泉驛區“先有交易大市場,再有生產大基地”的做法,是對畜牧業發展觀念的一次創新。要實現這種創新,就要求我們從政策導向、工作考核、發展評價等各方面相應調整。
3.4 推進現代畜牧業提質擴面政府大有作為 大多數地方的國投公司往往是當地政府建房修路的“建設公司”。一方面國投公司擁有巨額的國有資本,擁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另一方面直接為“三農”服務的畜牧業融資平臺卻嚴重缺乏和脆弱。怎樣整合國有資本力量,服務于推進現代畜牧業之中,既是對各級政府資本運作能力的檢驗,更是相關干部對“三農”問題真實感情和態度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