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杰,霍之劍,黎 強,葉茂喜
(重慶市綦江縣農委,重慶 綦江 401428)
1.1 飼草和秸稈資源豐富,肉牛增養空間大 目前我國南方有6700萬公頃草山草坡,有較大開發潛力,現利用不足30%。以重慶綦江縣來看,就有草山草坡56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退耕還林地22萬畝,全縣年產秸稈40萬噸以上,牛的載畜量可達15萬頭以上,肉牛增養空間很大。秸稈資源和草山草坡開發利用,有利于種養業的生態良性循環。
1.2 肉牛養殖收益好 目前經過調查,若購進架子牛,集中短期育肥100天,日增重1.1千克,按本地銷售市價10元/千克,每頭牛銷售增收1100元,減去飼養周期內養殖成本費670元,可獲純收益430元。年初購買一頭體重150千克的優質牛犢直線育肥,到年底銷售,可以達到450千克(平均每月增重25千克),每頭牛可賣到4500元以上,減去每頭牛的飼養成本3100元(購牛需投資1500元;防、檢疫、水電等費用100元;飼養工資200元;草加精細料共計1300元左右),一頭牛的純利潤是1400元以上。
1.3 牛肉產品市場前景好 改革開放以來,牛肉消費量不斷提高,據國家監測統計,肉牛價格2008年基本穩定,在2009年初上升,肉牛市場一直供不應求,我國對牛肉特別是優質牛肉的需求與日俱增,另外隨著我國牛肉產品質量提高,出口潛力巨大。
1.4 南方農區肉牛具備大發展的基礎 在我縣養牛是養殖業中的一項傳統產業,具有良好的品種改良基礎和發展技術基礎,近幾年來農戶和業主的養牛積極性提高了,科學養牛意識逐漸增強,種草養牛、氨化秸稈養牛的推廣應用面在不斷提高,肉牛品質意識在增強,有利于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的推行。
2.1 集約型、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程度較低 廣大農戶分散養殖技術水平和產業化程度不高,地方規模牛場數量有限,缺乏規范化運作,影響肉牛出欄及產品質量的提升。
2.2 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滯后、牛源不足 一是因缺乏必要的政策資金扶持影響雜交改良步伐。二是受產銷矛盾影響致母牛資源減少,基礎母牛存欄量有限,牛源不足,影響肉牛可持續發展。
2.3 飼草飼料資源開發利用率低 雖然南方農區水肥條件好,草山草坡多,但種草面積有限,由于受傳統和技術影響,秸稈養畜推廣應用不多,技術配合率、入戶率不高。
2.4 產品加工開發不夠 目前,肉牛產業龍頭企業的產品大多為初加工產品,精深加工產品少,品牌產品不多。
3.1 傳統的養牛生產模式分析
目前農村主要有三種肉牛生產模式:一是老、殘牛短期育肥屠宰。二是架子牛未經育肥銷售或屠宰,這種生產方式的缺點是牛銷售收入低。三是架子牛短期育肥,這是目前規模肉牛育肥場戶的主要模式,實施青草+精料、處理秸稈+糖料、青貯飼料+精料、糟渣類飼料+青料等有效飼養模式,這種生產方式能使生長期增重快、飼料報酬高。
3.2 肉牛飼養模式分析 我國現階段肉牛飼養模式有三種情況,一是依賴草業資源放牧飼養配合舍飼的方式;二是種草養牛;三是農戶利用秸稈等農副產品飼養。經過我縣初步觀測統計,肉牛養殖育肥采用種草養牛+開發利用秸稈養牛+補飼精料比單純放牧+補飼精料縮短了育肥期,比單純種草養牛+補飼精料提高育肥經濟效益30%。
3.3 現代高效肉牛發展模式探索
3.3.1 典型引路 要充分利用草、秸稈資源,及時發展養牛出欄效益好的示范場戶,宣傳其成功經驗,群眾眼見為實,起到一戶帶四鄰的作用。
3.3.2 組織建設養殖小區,實施標準化生產 要突破農戶分散飼養發展受限等問題,我們應該建設優質肉牛養殖小區,鼓勵有實力的業主和農民進入小區開展肉牛養殖,養殖小區內統一開展技術服務和銷售,有利于養牛戶交流技術,有利于形成規模發展。
3.3.3 引業主建中心場,實行龍頭業主+基地+農戶聯合發展模式,建設肉牛養殖基地 建設基地中心肉牛繁殖、育肥場。同時規劃由龍頭企業集中從外地購進架子牛,由飼養戶認購育肥,交納抵押金,育肥出欄,龍頭企業按照合同價回收,實行集中管理、分戶飼養,統一銷售的養殖經營模式,可以解決飼養戶資金缺乏等問題。
3.3.4 積極組建肉牛專業合作社、協會等專業合作組織,開展產、銷服務 在優勢區域大力發展以養殖戶為基礎、業主為龍頭的肉牛合作社、協會等合作組織,形成“協會+農戶”養殖模式,提高肉牛養殖組織化程度。
3.3.5 創造肉牛高效養殖新模式 在山區發展肉牛養殖,鼓勵業主承包荒山組建肉牛場,實施草場改良,種植優質牧草,實施種草養牛,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贏的目標。在農業區大力推廣應用綜合配套技術,培植以繁殖經營農戶養母繁犢、育肥經營農戶購犢育肥、公司集中育肥和收購屠宰銷售的“公司連農戶”的經營模式。在南方農區應重點推行“四位一體”的生態養牛模式,即把養牛同發展沼氣和大棚以及農作物秸桿的利用結合起來。
4.1 選喂雜交肉牛 雜交牛綜合了不同品種的優良性狀,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優質牛肉產量高。
4.2 大力推廣種草養牛 實施種草養牛,青貯飼草+精料,氨化(堿化)秸稈+糖料養牛,特別是推廣玉米秸青貯、氨化、微貯發酵+糖料(精料)養牛。
4.3 加喂添加劑 “靠科學養牛,向技術要肉”,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是埋植增重劑技術。
4.4 精喂細管理 在飼喂的過渡期驅蟲,有青草的季節可以放牧,后期要求舍內飼育,利用高精料日糧催肥,時間為60~90天,積極推行優質肉牛生產日糧營養調控及高效飼養配套技術。
4.5 推行種養結合 實施繁殖戶+育肥戶或自繁自養發展模式,保障牛源。
4.6 積極推進健康養殖 要制定本地區肉牛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技術規范,加強肉牛疾病防控,嚴格控制養殖環節的獸藥殘留和違禁添加劑使用,推廣各項健康養殖的飼養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