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軍
(四川省喜德縣畜牧局,四川 喜德 616750)
為了防止閹割手術時雞出血過多,可提前3~4 d在其飼料中按每1 kg體重加入維生素K3(5mg),以加強雞的凝血功能。手術前1 d晚上把要閹割的雞只提上籠具,放置在光線較暗、環境安靜的舍內。閹割前做好雞只驅蟲和圈舍、院壩等活動場地的清潔、消毒工作,消毒藥物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消毒劑。
閹割時間一般為60~70日齡,體重在 0.75~1.25 kg之間,雞群中有30%左右雞只冠紅、鳴叫、有踩踏母雞的行為即可閹割。
將小公雞的兩翅交疊在一起,兩腿綁在固定器上,右側向上使其側臥。將閹割部位周圍的羽毛拔掉,用碘酒消毒皮膚后,左手拇指與食指將皮膚和腰肌一并向后稍拉,并固定開刀部位,右手持刀,用手術刀在開刀部位沿肋骨方向切2 cm左右的切口。用擴張器撐開切口,再用手術刀的另一頭輕輕將腹膜劃破鉤開,用托睪勺輕壓腸管,即看見淡黃色的睪丸,然后在托睪勺的配合下用摘睪器摘除睪丸,睪丸脫落后用托睪勺取出。對側睪丸用同樣方法摘除。一般切口不縫,用碘酒消毒后,撒上消炎粉即可,如果切口較長,用線縫1~3針。
閹雞一般在天氣晴朗的上午7~11 h進行,切口部位必須準確,若切口過前,會剖破肺臟,造成死亡,而切口偏后,可能傷及大腿肌肉,影響雞的行走。摘除睪丸的動作要穩準、輕巧,謹防引起大出血致死。
5.1 術后管理 做完閹割手術后可飼喂維生素K3、維生素C、云南白藥的混合液,保證傷口早日愈合。公雞閹割后的10 d內要多喂青飼料,防止“半生雞”的生成。手術后傷口仍在流血的閹雞一定要單獨飼養,以避免被其他雞叼啄;做好閹割手術的雞,最好放置在鋪好墊料、清潔、干燥而且安靜的雞舍中,一周后再把雞群放出,清理舍內的墊草。在傷口愈合前要勤加檢查,如發現皮下鼓氣現象,用針刺破放氣,如果傷口化膿,可用鹽水洗去膿物,撒上消炎粉。日常管理中要謹防賊風侵襲,防止雞感冒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5.2 飼養管理
5.2.1 雞舍搭建。在果園、林地、草地選擇地勢高、易排水且水、電、路較方便的地方,宜于通風、能遮風、擋雨、保溫的棚舍都可做放養雞舍。雞舍內可用舊木條或竹桿等材料做成離地45 cm以上高的漏縫式雞舍,也可選擇吸水性好的麥稈、谷殼、松針葉等作物稿稈或樹葉作墊料。墊料的添加量要足夠,在利用之前,將墊料放在陽光下曝曬或用消毒液噴霧消毒,以減少疫病發生的可能。
5.2.2 放養技術。提倡按雞的不同生長階段實行分區輪放,前期每只雞的放養場地在5~8m2為宜,中后期每只雞的放養場地在10~15m2為宜。避免在剛施用過農藥的地方放養,采取有效的防野貓、犬、鷹措施。必須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每周用不同的消毒劑對雞、雞舍及周邊環境進行定期消毒。飼養人員應經常觀察雞群健康狀態,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每天放牧后要及時打掃雞舍衛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凈,地面清潔。
閹雞飼養到160~180日齡左右,尾羽、背羽較長,體型滿足銷售要求,出欄體重達2.5~3kg后,閹雞可出售。
通過摘除睪丸,可使公雞的性機能消失,變得不愛活動,便于飼養管理,更重要的是能加快增重,迅速育肥,使之肉質細嫩,肉味鮮美,而且飼料報酬也高。可見閹割公雞大有益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