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嘉云
(中國礦大應用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8)
加強用工管理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倫嘉云
(中國礦大應用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8)
“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煤礦安全管理的好壞要靠超前預防,而預防之關鍵是人的因素。加強用工管理,積極創建本質安全型煤礦,實行嚴格的就業準入控制,變招工為招生,提升員工素質,可以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形勢持續好轉。
煤礦安全;用工管理;問題;對策
煤礦安全管理歷來是我國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雖然全國煤礦安全生產狀況呈現總體趨向好轉的發展態勢,但受裝備、環境、人員、管理諸多因素影響,形勢依然嚴峻。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基礎工作不扎實,作業人員本身的不安全行為成為極大的事故隱患。據2009年統計顯示,在煤礦事故中,人為因素(缺陷設計、管理失誤、故意違章)所占比率高達97.69%,違章作業、違章指揮等人的不安全行為引發事故突出,而且在日常生產活動中有普遍性、多發性、慣常性,成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頑疾。如何讓眾多存在差異性的作業者在復雜的煤礦作業環境中,始終做出有效的自主意識下的安全行為,是煤礦安全管理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為此,我們認為加強用工管理,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的基礎工作,對煤礦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統計,全國規模以上煤礦安全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不到10%,低于全國工業企業13%的平均值。在專業技術人員中,地礦類工程技術人員不到30%。同時分布上也不合理,呈現“機關學校多,生產一線少,輔助單位多,井區段隊少”的現象。事故多發的班組、隱患最前沿的一線職工,絕大多數都是農民輪換工,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據山西長治市2009年的統計顯示,在正常生產的171個煤礦和關停的37個煤礦中,共計51 813名員工,其中60%以上是農民工。再從學歷看,大專以上僅占2.6%,中專學歷占到95.8%,小學占1.6%。在職工參加的內容都是基礎知識和安全常識的復訓考核中,雖然平均及格率達到了90%,但最低的礦及格率卻只有46.6%。
人是安全生產主體,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要素。人既是事故的受害者,又是確保安全的本質責任者。談到安全生產,許多人在思想上甚至一些領導并未認識到安全意識的實際作用,談到事故預防往往是在技術措施方面考慮多,在強化安全意識上考慮少,硬件方面考慮多,安全教育考慮少。而一線職工,大都是剛剛放下農具的農民工,素質參差不齊,多數無礦井工作經驗。他們對于煤礦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知識不夠,安全習慣不良,安全操作不規范,安全保護不科學,存在一定的心理安全區,加之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勞動組織和安全培訓工作不到位,現場執行力很差,所以礦難一直杜絕不了。按照墨菲定律,在生產中,人們往往有一種錯覺,覺得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發生。因此造成了一種僥幸和麻痹思想,很多工作不按程序作業,走近路找竅門,久而久之,隱患就變成了事故。
我國煤礦系統企業的安全管理還處于經驗型向技術型轉變階段,安全管理工作未形成系統化、科學化模式,煤礦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還不適應生產需要。煤礦普遍缺乏安全管理技術員,多數礦井的圖紙資料不能反映井下實際,且生產過程使用通用的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沒有針對性,不能指導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也是靠以往的經驗進行安全指導和布置,難免在貫徹實施上有失偏頗,對重大危險源不能很好的辯識,漏洞較多。煤礦用工管理混亂,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缺乏起碼的安全常識,瓦斯檢查員、放炮員等特種人員配備不足,持證率較低,存在無證上崗現象。這些問題嚴重困擾和制約著煤礦安全生產。
針對我國煤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用工管理,按安全制度規范行為,開展以危險源預控為核心的體系研究,有助于使作業人員超前預防、預知危險源,全面預控事故隱患,從源頭上保證安全生產,筑牢本質安全礦井管理的執行基礎。
本質安全是20世紀50年代世界航天界為確保進入宇宙的宇航員生命安全而提出的,它要求對安全事故由被動接受轉主動預防,從源頭上杜絕事故,體現了人們對安全認識的進步。創建本質安全型煤礦,就是運用先進安全管理理念、科學管理模式,使安全普遍化、一體化。實現人員無失誤、裝備無故障,環境系統無缺陷,管理制度無漏洞的目標。把各類安全事故降到最低點,最終實現零事故的本質安全。創建本質安全型煤礦,要求煤礦企業必須從基礎要件抓起,從人的行為因素著手,不斷創新完善勞動用工機制,實施更加嚴格的強制性就業準入制度。制定嚴格的違規懲罰措施,凡沒達到國標,沒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允許違規招用,不允許無證上崗;真正“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落到實處,筑牢安全生產的基礎工程。
要實行“四項”制度,一是嚴格實行煤礦企業就業準入制度。凡煤礦企業招收員工,必須從持有煤礦高危行業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招用,未持證的不得招用。現有在職員工必須分期分批進行安全基礎教育過渡培訓,獲得防災、避災和自救等的基本技能,否則視為非法用工。二是專設機構統一管理,實行動態監管。要成立高危行業用工管理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管理中心),統一行使用工管理職能。根據企業要求,組織招收適合人群到有資質機構參加就業準入培訓,對具備相應安全生產能力的考核合格者,實行用工儲備,供企業在招用人員時雙向選擇、擇優錄用;并對已從業人員推行個人安全賬戶管理,筑牢煤礦制度執行基礎,推行安全賬戶考核辦法,實施動態跟蹤管理,定期考核復訓,考核優秀的要予以合理的獎勵,對連續兩次考核不合格或嚴重違紀違章人員建議企業辭退。三是專業機構統一培訓,變招工為招生。企業用人,根據特種作業、安全管理和一般員工等情況應分類提出計劃要求,提前半年向管理中心報送計劃,由管理中心面向全社會公開組織招生,根據不同的專業和工種要求,委托有資質單位的職業院校對擬錄用人員實施準入培訓,經過為期六個月到一年的“訂單式”培訓,保證培訓質量,使勞動者具備崗位所需的職業素質和技能,具備一定安全意識,從個體上有效控制不安全行為,提高人員工作的可靠性。四是搞好培訓的考核工作。培訓人員要由管理中心按標準要求考核,通過知識考試、現場操作,實地查看等方式進行統一的考核,合格者,準予發證上崗,不合格者不得發證。
要不斷規范煤礦行業用工秩序,對企業用工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不斷提高企業執行高危行業就業控制的自覺性。對隨意招用未培訓或培訓不合格人員的企業,視為非法用工,依法嚴厲查處。由此造成安全事故的不但要對用工企業追究責任,并要連帶追究勞動培訓機構以及相關監管部門的責任。
煤礦安全管理是一項動態管理工作。任何一起事故看似偶然,其背后可以找到隱藏著的必然規律。實踐表明,每一起事故發生盡管有各種偶然因素,但終究是“三違+隱患=事故”的結果。安全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和大意,要搞好安全生產,必須從基礎工作入手,把用工管理作為著力點,強化教育培訓,提高人們執行規程的自覺性,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才能逐步掌握安全生產主動權,杜絕事故的偶然,走向成功的必然。
[1]陳紅,劉靜,龍如銀.基于行為安全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9,28(5):813-816.
[2]劉松柏.管理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4]慕慶國.基于可拓的煤礦安全規律及控制措施研究[J].中國礦業,2009,18(12):44-46.
Functions of Labor Management in Mines'Safety
LUN Jia-yun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8,China)
“Hidden danger is far more perilous than visible flame;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Mine safety management relies on prevention.And the key of the prevention is people.By strengthening labor management,creating safety mines,reinforcing employment admission control,turning employment to enrolment,and increasing employees'quality,accidents can be prevented and safety production can be guaranteed.
mine safety;labor management;question;strategy
F406.15:TD79
A
1672-5050(2010)11-0072-03
編輯:劉新光
2010-09-19
倫嘉云(1990—),男,山西高平人,本科在讀,中國礦大應用學院安全工程專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