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田
(四川省井研縣人民政府,四川 井研 613100)
1.1 生豬存欄和出欄出現較大增幅 上半年,全縣生豬存欄48.4萬頭,比去年同期增加1.4萬頭,增長3.1%;其中能繁母豬4.64萬頭,比去年同期增加0.2萬頭,增長4.5%;1至6月,全縣共出欄生豬39.7萬頭,比去年同期增加2.6萬頭,增長7.1%,生豬存欄和出欄處于增長態勢。
1.2 生豬價格持續下行 上半年全市育肥豬均價9.62元/千克,其中1月份10.72元/千克為最高,其后逐月下降。3月份跌破10.00元/千克,6月為上半年最低8.44元/千克,較1月下跌2.28元/千克,跌幅 21.27%;4月中旬至5月中旬有所企穩,5月下旬再次下探至6月底,上半年同比下跌9.02%。
1.3 豬糧比價急速下滑 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幅度大,致使配合飼料、濃縮飼料、添加劑預混料銷售價格分別上升6%、27.7%、11.3%。豬糧比價6個月持續下跌,其中2~6月豬糧比價一直低于5∶1,處于嚴重失衡狀態。
1.4 養殖戶積極性低落 由于毛豬價格低迷、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嚴重傷害了養殖戶的積極性,致使生豬補欄受挫,將對畜牧業發展帶來極其嚴重的影響。對于養殖戶來說,價格大幅度下跌,將面臨嚴重虧損,流動資金嚴重不足或資金鏈條斷裂,生產能力將受到削弱,甚至出現宰殺母豬的現象。生豬養殖業正在面臨行業寒冬,特別是小規模養殖戶破產難以避免,退出養豬產業將成為必然選擇。
目前生豬價格持續下滑,養殖全面虧損,我們分析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全國生豬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對養殖者信心帶來沖擊。為規避風險,一些地區出現生豬提前出欄、集中出欄的現象。二是儲備肉投放市場,增加豬肉供給,平抑價格;三是肉食品消費結構變化的影響。近年來,由于養殖結構的不斷調整,養殖場為市場提供的肉食品種和數量也在不斷增多,人們對雞、鴨、魚、牛、羊肉的消費數量在不斷增加,相對地減少了豬肉的消費量,間接地增加了生豬的供應量。同時,每年春節之后,豬肉食品消費進入了一個相對的淡季。
下半年,承接北方生豬價格階段性反彈的態勢,豬價將呈“V”字形反轉。從政策的延續性來看,在國家對生豬扶持政策刺激下,生豬規?;a還將增多,生豬的供應量不會快速減少,低迷的生豬價格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隨著下半年幾大節日和冬季制作腌臘食品的增多,豬肉消費增長,生豬需求總量將會呈剛性增長趨勢,將會帶動生豬價格上升。從原料成本來看,糧食價格繼續走高,養殖戶將繼續壓縮存欄量,短期內會增大生豬供應量,但長期來看會抑制生豬供應量。
3.1 樹立信心 豬糧安天下,豬肉是生活必需品。當前我縣畜牧業發展的確存在一些困難,但越困難,越要堅持,越要堅定信心,做到適時、適度、適地發展。一是群眾對優質豬肉的需求沒有變,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隨著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的提高,豬肉消費必然增長,因此養豬業的前景是光明的。二是我縣畜牧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規模化、產業化水平有了較大提升,科技含量明顯提高,整體實力大幅增強,為進一步防范風險,實現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三是國家對生豬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沒有變,各種政策、資金的扶持力度仍非常大。四是我縣生豬產業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產業發展的基礎沒有變,基本面是好的。
3.2 政策扶持 圍繞全省新增1000萬頭優質生豬生產能力工程建設,抓住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重要機遇,全面落實國家扶持生豬產業發展和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的相關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流通儲備、節能減排等項目支持。加快出臺推進現代畜牧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扶持適度規模養殖戶發展,使畜牧生產從散戶飼養向適度規模養殖轉變,使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成為我縣現代畜牧業主要養殖模式。要抓好信貸擔保,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方式,拓展農村金融服務產品,依托融資擔保公司等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對種豬場、生豬規模養殖場和生豬加工企業給予優惠信貸,幫助解決規?;B殖場和生產企業的資金需求,為生豬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3.3 保持優勢 一是要做好轉型升級、優化結構的文章,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的生態畜牧業,優化豬群結構,加快推進良種化,及時淘汰老、劣、差種豬,培育強勢豬群。二是要優化生豬產業區域布局,在重點鄉鎮實現重點突破,形成一批優勢突出的生豬標準化生產基地。三是要發揮好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行“六方合作+保險”、“寄養”、“訂單養殖”、“養殖貸款貼息補助”等產業發展,引導飼料企業、加工企業與養殖基地的合作,完善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生豬產加銷一體化的生產體系,平衡各環節利益,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和實力。
3.4 技術支持 要制定并落實優惠政策,引進和培育一批生豬生產和管理人才,發揮人才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圍繞養殖戶需求,特別是適度規?;B殖戶需求,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標準化養殖、生態養殖等方面技術培訓活動。加強鄉鎮畜牧獸醫站技術服務力量,結合電話、網絡等手段,創新技術推廣和服務機制,練好內功,夯實發展基礎,全方位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引導養殖戶轉變養殖觀念,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式,提高畜牧產業技術含量。
3.5 風險防范 一是加快推進基層動防體系規范化步伐,加強疫病防控體系和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防疫體系,嚴格執行防疫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大財政投入,落實生豬免疫反應治療、死亡、無害化處理的補償政策,提高生豬疫病監測、預防和控制能力。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在生產各個環節實行嚴格的質量控制規范,嚴控抗生素濫用,嚴查違禁藥品,確保生豬產品質量安全。二是積極推廣生豬保險并完善生豬死亡賠償機制,解決生豬賠償遲遲不能到位的問題,解除養豬戶的后顧之憂。三是加大市場監測,科學預測市場和消費需求走勢,及時發布市場預警分析報告,引導調控養殖戶和加工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產品,合理規避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