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迎輝,王正君
(1.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悅來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廣安 638005;2.四川省廣安市畜牧食品局,四川 廣安 638000)
隨著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畜禽養殖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當前,發展現代畜牧業正面臨著資源緊缺、環境約束等諸多方面挑戰。正視畜牧業環境污染,實現畜牧業與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相互統一且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了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亟待研討的問題。
根據2009年全市畜禽養殖規模測算,畜禽養殖年產生糞便量約為424.03萬噸,每公頃耕地負荷畜禽糞便水平為22.02噸,畜禽糞便土地負荷環境影響警報值為 0.73。COD、BOD、總磷、總氮、銨態氮等主要污染物年產量分別為17.65萬噸、17.64萬噸、1.29萬噸、2.74萬噸和1.3萬噸。據調查,規?;笄蒺B殖場進行糞污干濕分離率為40.2%,其中采用機械分離率為6.4%;建有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率為32.8%,建有沼氣池等污水處理設施率為46.7%。當前,畜牧業專業化發展逐漸打破“畜-肥-糧”型種養結合平衡,畜禽糞便已成為農村面源污染源,加之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建設不盡完善和使用效能低下,養殖污水任意排放,環境污染形勢日漸嚴峻。
2.1 畜牧業生產力水平仍然比較落后 目前農戶散養依然是該市畜牧業主要的經營形式,畜禽規模養殖整體水平偏低,加之飼養管理欠規范,既給重大疫病防治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帶來巨大隱患,也嚴重影響了畜牧業整體生產水平的提高。以生豬生產為例,農村散養年出欄比重仍高達55.8%。
2.2 生產結構與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不相適應 廣安市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稀缺,糧食資源嚴重不足,畜牧業用糧長期依賴調入,但目前節糧型草食牲畜發展嚴重不足。在五類肉產品中,豬肉占81.6%,禽肉占 13.2%,牛、羊、兔肉占5%,奶類比例明顯偏低。
2.3 畜禽產品的衛生、安全和質量隱患嚴重 當前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假冒偽劣飼料、獸藥殘留、溯源體系建設滯后以及動物衛生監督執法面臨體制障礙等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畜禽生產、流通及加工等環節質量安全隱患還很多。
2.4 養殖污染防治及環境保護壓力加大 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包括糞便、污水、惡臭、粉塵、病原微生物、噪聲等,但主要是糞便、污水處理利用不當對大氣、水源和土壤造成的污染。養殖糞污不加處理和任意堆棄、排放的現象在我市普遍存在,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畜產公害”的發生,并由此對人畜健康、自然環境及畜牧生產造成各種危害,從而給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是畜牧業持續發展面臨的嚴重問題。
2.5 畜牧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滯后 強化畜牧技術推廣是加速科技進步的重中之重。現有“行政推動”、“自上而下”的畜牧科技推廣模式,不僅在機制上體現不適應,還在方法上體現不適應,加之面臨“缺錢養兵,無錢打仗”保障條件建設尷尬局面,使畜牧業新技術難以順利推廣,阻礙了畜牧業生產率的提高。
3.1 走丘區農牧結合的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 在合理安排糧食生產的情況下,種草養畜、以畜養地、種養結合的農牧業共同發展的生態畜牧業之路是丘區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該市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理想模式。以往,畜牧業發展是以大量消耗和粗放經營為特征的傳統發展模式來實現的,造成了自然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惡化及失衡等不利局面。由此,在實施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必須堅持與經濟建設、環境建設同步發展為指導,遵循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畜牧業,又要在大力發展畜牧業的同時,保護自然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保證畜牧業資源的永續利用,實現畜牧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當前,要因地制宜,大力加快構建種養結合、牧林結合型生態養殖體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3.2 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
加快該市畜牧業從傳統散養方式向現代規?;?、標準化和集約化方式轉變,應盡快實施服務小農戶、規范專業戶、監督大型戶,促進標準化、規范化和產業化的生產方式轉變戰略,大力提高畜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確保畜產品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盡快實現畜牧業現代化。
3.2.1 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積極鞏固和發展優質生豬產業,深入實施生豬換種工程,大力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好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進一步推動生豬產業由數量型增長轉向質量型發展。
3.2.2 進一步優化畜牧業生產結構。積極培育發展草食牲畜和特色小家畜禽,加快推進“以草換肉”、“以秸稈換肉奶”工程,走節糧型畜牧業發展道路。
3.2.3 著力構筑現代畜牧業新經濟結構。要樹立大畜牧、大產業觀念,打破部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加快畜牧業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和飼料獸藥產業的建設,從單純的飼養環節向生產、加工、儲藏、保鮮、流通等后續環節拓展,實現畜牧業與飼料、獸藥生產經營緊密銜接、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大產業跨越。
3.3 多途徑開源節流,廣辟飼料資源 針對當前該市飼料生產和糧食安全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大力實行種養業有機結合的發展戰略,徹底打破資源短缺對畜牧業發展的制約。
3.3.1 加大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結構”調整力度,實行“以飼(草)代糧”和“以飼(草)增糧”的戰略。
3.3.2 積極開發飼料資源。繼續大力推廣應用青貯、氨化、微生物發酵、酸堿處理技術,搞好試驗示范,加快秸稈資源開發利用的進程。配套發展青貯玉米、人工種草,提高草山草坡等資源的開發利用率。擴大豆類種植面積,種植優良豆科牧草,進一步開發利用棉、菜籽餅,優化飼料配方。加速飼料工業發展,重點研制開發各類添加劑預混料和濃縮飼料。
3.4 大力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生態養殖示范 堅持注重畜牧業發展前期規劃,強化畜禽養殖場管理,嚴格產中控制和產后污染治理,著力推廣“三改兩分一利用”養殖糞污處理利用等實用技術,全面推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綜合利用模式,按照區域發展規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區作為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典型,建成一批具有一定特色、一定規模、一定效益的示范區,逐步延伸擴大,促進種養結合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3.5 著力增強畜牧產業發展的保障體系功能
3.5.1 加快營建“一主多元”畜牧科技推廣體系。以國家、省、市三級推廣機構為后盾、以縣級畜牧技術推廣機構為主體、鄉鎮畜牧獸醫站為紐帶、以“一村一員”為支點,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涉牧龍頭養殖加工企業共同參與,建設完善年度畜牧業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應用常態機制、專家和技術骨干院壩培訓和進修機制、養殖業主考察學習和到農業高校集中培訓機制、大力實施“走村進戶”戰略,以技術人員“三進”(進村、進場、進戶)為主要形式,以“五到位”(良種到位、良法到位、良料到位、良醫到位、良管到位)為具體內容,著力營造“一主多元”的畜牧科技推廣體系。
3.5.2 重點建設現代化的畜產品加工物流體系。充分發揮畜產品加工在畜牧業現代化建設中的龍頭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突破口,采取“限小、規中、提大”戰略,大力提高畜產品加工業質量安全和現代化水平。通過產、加、銷一體化等形式,采取商品畜禽集中屠宰、主產區就近加工的方式,盡量減少活畜禽流通。要繼續發展多種形式的專業批發市場和規范活畜交易市場。
3.5.3 構建全程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堅持全程化監管原則,突出制度建設和設施建設,變被動、隨機、隨意監管為主動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監管,加強投入品和飼養質量監管,完善質量追溯制度,徹底改變畜產品質量問題,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營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