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昭榮 ,張 燚,劉定勝,張興倫
(1.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巴中市畜牧食品局,四川 巴中 636000)
1.1 組建了應急管理機構 為加強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管理,市政府成立了“巴中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部”,指揮部下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管理辦公室、專家組、疫情處置預備隊和后勤保障組。各縣(區)也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指揮機構。
1.2 完善了應急預案體系 一是健全完善相關制度。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進一步健全了突發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應急工作制度,對重大動物疫情的分級、處置體系、運行機制、應急保障、災情評估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設置了突發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安全事件處置專家庫、應急預備隊伍,公布了市級和縣(區)級聯絡員名單和受理電話。對重大畜產品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重大動物疫情事件應急預案在操作上進行了具體的整合,全市統一實行了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安全事件“雙報告”和“雙啟動”制度。二是按照《巴中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畜牧行業實際,制定下發了《巴中市突發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在總預案的基礎上,分項制定了7個專項預案。
1.3 建立了應急隊伍和物資保障體系 已基本形成了以畜牧、公安為基本力量,計劃和發改、衛生、工商、商務、財政等部門為輔助力量的應急處置隊伍。撲殺、消毒、防疫等應急物資儲備網絡初步形成。重點加強了撲殺、消毒、免疫等應急裝備。市、縣(區)均有專項應急物資儲備庫。
1.4 落實了應急管理措施 從市到鄉(鎮)建立了24小時值班制度、請示報告制度、分級管理制度、疫情處理制度、“一把手責任制度”,提高了應急處置效率。
2.1 預案體系建設不夠完善
市級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已基本建立,但養殖、屠宰、診療等場所預案的制定工作還未起步,鄉鎮大多數未編制預案。
2.2 應急管理體制不夠健全
鄉鎮政府及其個別部門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管理機構不健全,全市動物疫病防控應急管理工作職能、業務范圍需進一步理順和明確。從市到縣、鄉鎮的動物疫病防控應急指揮平臺還未建設,部門間應急指揮系統的技術標準不統一,互聯互通困難。
2.3 應急經費嚴重不足 疫苗注射導致的免疫反應死亡補償、注射器械消毒等費用在地方財力十分薄弱的情況下,靠鄉鎮政府或畜牧部門根本無法解決,致使部分地方的個別疫病的免疫效價不達標,給巴中今后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2.4 應急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應急物資儲備不足,雖然市級儲備了部分應急物資,但縣(區)級應急物資儲備不足,鄉鎮應急物資基本未儲備。二是各類專業應急隊伍和裝備數量不足,大型和特種裝備缺乏,專業培訓演練基礎條件欠缺,與實戰需要的差距較大,導致現場處置能力較弱。三是應急物資的采購、調撥和配置機制不完善,物資更新、輪換、補償政策不健全。四是監測預警系統和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滯后。
2.5 應急防控宣傳教育和社會參與度不夠 社會公眾對動物疫病造成的危害認識不清,危機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較弱,亟待加強應急知識、法律法規宣傳教育。企事業單位專兼職應急隊伍和志愿者隊伍等社會力量參與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預防和處置的機制尚不健全。
3.1 明確應急管理工作目標
在今后5年內,全市重大動物疫病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應達到如下目標:
3.1.1 專業應急預備隊伍建成。市級建成一支專業的應急隊伍,專門負責突發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管理指導、監測預警、培訓演練、疫情處置、災后評估和恢復工作。
3.1.2 應急預案體系完整。進一步完善重大動物疫病和突發動物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預案體系完整率達100%。
3.1.3 應急物資儲備齊全。對應急物品及時進行檢查、補充,應急物品儲備齊全率達100%。
3.1.4 風險分析與評估科學。按月對當地發生的動物疫病進行風險分析、評估和排序,制作動物疫情簡報,為政府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3.1.5 突發重大動物疫病和突發動物衛生事件監測面、報告率、報告及時率、現場調查處理率和及時率達100%。
3.2 抓好應急體系重點項目建設
3.2.1 巴中市動物疫病防控應急指揮中心。2011~2012年,按照市建平臺、縣(區)建站、鄉村兩級建立疫情測報點的標準,健全動物疫病防控應急指揮中心和監測預警體系,切實提高對重大動物疫病的預警、應急反應和防控能力。
3.2.2 檢疫監督設施設備:2011~2015年,建設和完善1個市級和4個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所及全市250個動物檢疫申報點建設,達到具備現場調查取證、檢疫監督執法能力。
3.2.3 動物隔離檢疫場:2012~2015年在每個縣(區)建設1-2個動物隔離檢疫場,主要承擔我市從省外引進種用和非屠宰用動物的隔離檢疫任務,隔離期間對相應項目進行檢測,經檢疫合格的動物方允許進境,不合格動物做撲殺銷毀處理,以防止動物疫病傳入。
3.2.4 無害化處理場:2011~2015年,在巴中城區及南江、通江、平昌縣城區建四個畜禽無害化處理場。
3.2.5 動物防疫疫苗抗原儲備庫。在2012年前市級建成200立方米冷凍庫和500立方米冷藏庫各一座,每縣(區)建成100立方米冷凍庫和200立方米冷藏庫各一座,達到設施配套、性能先進,能夠確保疫苗質量的儲備庫。
3.3 強化應急管理保障措施
3.3.1 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提高預案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實用性。目前,市級預案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各縣(區)的預案體系建設進度也比較快,下一步的關鍵是加快制定專項預案,抓好鄉鎮和重點部位的應急預案的完善,推動養殖、屠宰、加工企業和農村的應急預案制訂,并做好各級、各類相關預案的銜接工作。
3.3.2 加強應急平臺建設,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和水平。確保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預警預報、應急處置、災后恢復整體推進,建設具備風險分析、監測監控、預警預報、信息報告、數據查詢、輔助決策、應急指揮和總結評估等功能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盡快完成我市的應急平臺建設方案設計、論證和報備工作,完成與市政府應急指揮場所和省畜牧食品局應急平臺的對接。
3.3.3 加強應急物資管理,提高物資統一調配和保障能力。統籌規劃布局市、縣(區)各類動物疫病防控應急物資儲備,整合實物儲備資源,合理確定物資儲備的種類、方式和數量,加強實物儲備、市場儲備、生產和技術儲備。重點建設全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應急物資儲備,建立應急物資儲備更新、輪換的財政補償機制和市內區域間應急物資余缺調劑、保障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完整的應急物資保障和儲備體系,實現綜合動態管理和資源共享。
3.3.4 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要增加投入,完善應急處置隊伍設備、裝備的配備,大力推動應急處置的宣教、培訓、演練工作,努力做好應急處置新技術推廣應用、典型案例分析、經驗教訓總結、資源信息數據庫建設,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提供支持,同時完善專家的咨詢與輔助決策機制,定期邀請專家開展疫情會商,研判,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3.3.5 加強協調配合,提升協同作戰能力。依托市政府應急辦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動物疫情聯動協調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理順關系,明確職責,搞好條塊之間的銜接和配合,提高政府對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隊伍、應急物資等方面的調動能力,提升非常態情況下的各轄區、各部門、各單位、各隊伍協同作戰能力。
3.3.6 加強輿論宣傳,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突發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應對工作,同時大力普及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知識。
3.3.7 加強領導,構建科學的應急管理考核評估體系。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管理是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要認真落實各項預防和應對措施,分解目標,明確任務,細化責任。明確地方各級政府要對動物防疫工作負總責,各級政府的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全面地擔負起防控重大動物疫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