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遠軍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農村發展局,四川 成都 610100)
豬附紅細胞體病(又稱豬附紅體病)因附紅細胞體寄生于紅細胞表面,侵害患豬的血漿或骨髓而造成發病。此病為人、獸、畜共患的傳染病。早期在家兔中發現該病,繼而在豬、牛、羊中也有發現,人群感染的病例也有報導。
1.1 流行特征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夏季多發。仔豬和架子豬發病死亡率較高,母豬感染也比較嚴重。患病豬及隱性感染豬是重要傳染源。該病主要經接觸及血源、垂直和昆蟲媒介等引起傳播,宿主特異性明顯。本病高溫多雨季節和蚊蠅盛行季節尤為多發。有的認為該病的發生與應激有關。
1.2 臨床特征 該病多與豬瘟、藍耳病等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
以貧血、黃疸、發熱為主要癥狀。潛伏期一般為5~7d。發病初期患豬精神萎頓、食欲下降、腹瀉,體溫上升至40~42℃,局部皮膚發紅,尿液呈黃色。可視黏膜發紅,之后轉為蒼白,病后期出現黃疸。個別病例呼吸困難、喘氣、流鼻涕,耳部、四肢、尾部發紺,指壓不褪色等,嚴重者耳部邊緣出現壞死。患病母豬陰部和乳房水腫,耐過豬多成僵豬。
1.3 解剖特征 其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常見全身性貧血或黃疸,皮下脂肪黃染,胸腔、腹腔有少許積液,積液呈淡紅色,心包積液,肝腫大,呈淡黃色且邊緣不齊,脾腫大。
2.1 減少應激 在本病易發季節做好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刺激。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適量維生素和黃芪多糖以減少應激和提高抵抗力。
2.2 加強防治 有發病史或受威脅區的養殖戶應加強藥物預防,可在飼料中應用強力霉素等預防,使用10d為一周期。
發病豬可用附紅康、血蟲凈、紅弓鏈等進行對癥治療,同時輔以黃芪多糖、VC、鐵類補血藥物等提高機體抵抗力。除采用上述藥物外,還可適當應用抗生素防止和治療繼發或混合感染。
2.3 加強衛生防疫 豬場定期驅蟲。醫療器械嚴格消毒。對可疑患豬及早隔離,做到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