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光
(四川省南溪縣畜牧獸醫局,四川 南溪 644100)
本病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
葡萄球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鵝的皮膚、羽毛上,其為革蘭氏陽性菌,對外界的抵抗能力強。多雨、潮濕季節,鵝群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飼料單一,缺乏青飼料時易誘發此病。
鵝葡萄球菌病可分為四型。
3.1 急性敗血型 常見于2周齡以內的雛鵝,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怕冷,翅下垂,典型特征是胸腹部甚至大腿內側皮下浮腫,積有血液或滲出物,患部呈青紫色或深紫色。病變處羽毛易脫落,有時該處皮膚自然破潰,流出棕紅色液體,并與周圍羽毛粘在一起。有時僅見翅內側、翅夾或尾部皮膚形成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和壞死灶,病部干燥后結痂,呈暗紫色,無毛。
3.2 臍炎型 常見于1~3日齡的雛鵝。病鵝怕冷,眼半閉,翅開張,腹部膨大,臍部腫大、發炎,局部呈紫黑色或黃紅色,觸摸硬實。該型病雛一般以死亡告終。
3.3 關節炎型 常見于仔鵝或種鵝。病鵝初局部發熱、發軟、疼痛,站立時頻頻抬腳,驅趕時跛行或跳躍式步行,多處關節發生炎性腫脹,特別是跗關節及趾關節。患部呈紫紅色或紫黑色,久之腫脹發硬,有的破潰并形成黑色結痂,病鵝因行走、采食困難而消瘦死亡。
3.4 趾瘤型 呈慢性經過,多發生于種鵝。感染的局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疙瘩,似腫瘤。開始時疙瘩觸之有波動感,病程長時疙瘩硬實,病鵝行走困難、跛行。疙瘩部被刺穿或磨破會出現流血,反復刺激會出現增生性腫大。青綠飼料缺乏,鵝皮膚龜裂時也容易感染該病。
4.1 急性敗血型 部檢見胸腹部、腿部皮下組織水腫、出血,切面有多量紫紅色或淡黃色凍膠樣液體浸潤。肝腫大,呈淡紫紅色,有花樣紋樣變化。病程長者肝脾可見白色壞死點。心包積有黃色半透明液體。
4.2 臍帶炎型 死于該型雛鵝的腹部膨大,顏色青紫,皮膚較薄,臍部腫脹,臍孔破潰,卵黃吸收不良,卵黃稀薄,心冠脂肪有出血點,肝脾腫大、充血,腸道黏膜充血,輕度出血。
4.3 關節炎型 部檢見關節腫大、水腫,關節液增多。關節液呈淡黃色、混濁。關節軟骨糜爛或有潰瘍。
4.4 趾瘤型 切開腳部突起,早期有膿。病變部位未潰破時,病變部壞死,膿液凝固為黃色干酷樣物。病變部位破潰時,膿液流出,病部形成增生性肉芽腫。
5.1 預防
5.1.1 鵝舍注意通風,搞好清潔衛生,定期消毒,及時更換墊料,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
5.1.2 運動場要平整。有條件的應及時給種公鵝斷爪,防止其抓傷母鵝。發現受傷的鵝應及時進行處理。
5.1.3 加強飼養管理,供給全價日糧,尤其注意青綠飼料供給,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對鵝的刺激。
5.1.4 水應保持清潔,不能在污水中放鵝。
5.2 治療
5.2.1 發現病鵝立即隔離治療。有條件的,最好依據藥敏實驗結果用藥。用藥量要足,并用夠療程。可用林可霉素,鵝每千克體重30mg拌料,每日三次,丁胺卡那,每千克體重15mg拌料,每日二次,兩者交替使用,連用3~5d。
5.2.2 對趾瘤型的種鵝,趾瘤較少的,可將病變部位切除,并燒烙止血。趾瘤較多的只有淘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