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春 潘 燕 李世平
(1瀘州醫學院,四川省瀘州,646000;2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
醫圣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集自己醫驗之大成,著《傷寒雜病論》。在立方命名中多從藥、效、色等方面制名,其中就有以方位命名的,例如青龍、白虎、玄武等。但由于原書在晉以前轉抄或誤寫或散亂等原因,雖經歷代整理,獨缺朱雀方。加之年代久遠,無從查考,終成杏林懸案。今如求之,只能從殘存文獻資料中,略窺一斑。何謂朱雀? 《說文?朱》:“赤心木,松柏屬,從木,一在其中。”[1]《說文 ?雀 》:“依人小鳥也 ?!盵2]再 《經籍篡詁 ?朱 》:“朱鳥謂赤鳥也。”[3]故朱雀又名赤鳥?!度o黃圖》:“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正如《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第四》:“東方青色 ……上為歲星”,“南方赤色……上為災惑星……”[4]所述,又應為二十八星宿,是道教信奉之神。而由于在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自序中即有“撰用《素問》《九卷》……,為《傷寒雜病論》……”,[5]由此可見,用四種上古方位命名方藥皆受此影響。
由于仲景方施用多效,故古代醫家多采用,同時也出現了如《康治本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等的節略錄本,或被零散的撰入其他醫家的醫著中,如《備急千金要方》等。孫思邈曾有“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之慨,可見當時仲景書已流傳不廣,錄而不全。在王燾撰《外臺秘要》:“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纂者向數千百卷”。[6]因他在國家圖書館“弘文館”供職,收集文獻較為準確,所引錄的醫著注明出處,就給后世以觀舊貌形成可考側面??计渚戆溯d:“深師朱雀湯,療久病癖飲,停痰不消,在胸膈上液液,時頭眩痛,苦攣,眼睛、身體、手足十指甲盡黃。亦療脅下支滿,飲輒引脅下痛。方:甘遂、芫花各一分,大戟三分,右三味為散,以大棗十二枚擘破,以水六升,先煎棗,取二升,內藥三方寸匕,更煎取一升一合,分再服,以吐下為知,未知重服,甚良無比”。[7]本方與《傷寒》《金匱》十棗湯比較,藥同而量、煎用法異,并且給后世很大啟示作用,化裁出如《圣濟總錄》三圣散、小消化丸,《三因方》控涎丹,《證治準繩》浚川丸,《景岳全書》舟車丸等方。近代刑錫波教授研究十棗湯后,統計出藥物療效臨床觀察表[8],筆者臨床應用體會以粉劑型為佳,尤其朱雀湯指出“以吐下為知”,在應用時發現,如無輕微的惡心、嘔吐、胸腹隱痛等癥,其療效往往不佳,甚則無效。臨床常用于滲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腎炎水腫等。
經我們一段時間的應用后,積累了幾點使用本方的臨床經驗:1)臨床適應證中要無外邪表證,謹防外邪內陷。2)劑型:對于甘遂、大戟、芫花三藥的應用,以粉末較湯劑為佳,藥末最好為膠囊裝(傳統用桂圓肉包裹),用棗湯清晨空腹送服,避免引起口腔、食管等消化道刺激。3)藥材品質:甘遂、大戟、芫花因為屬于臨床不常用藥,要選用無霉變蟲蛀者,以確保療效和精確劑量。4)禁忌證:虛寒陰水證、胃潰瘍疾患、孕婦等忌用,體虛、氣弱、脾胃虛寒等慎用。5)服法:服藥之初藥量宜少,漸漸增加,以出現嘔吐等癥為佳兆。6)病退藥停,注意培補正氣,以防復發。
[1]漢?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81:118.
[2]漢?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81:77.
[3]清?阮元.《經籍篡詁》.成都:成都古籍書店,1982:106.
[4]《黃帝內經素問》.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8:25-27.
[5]漢?張機.《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3.
[6]唐?王燾.《外臺秘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22.
[7]唐?王燾.《外臺秘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233.
[8]刑錫波.《傷寒論臨床實驗錄》.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1984:145.
(2009-08-0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