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華 邵麗香 梁潔梅 謝乃強
(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省肇慶市城中路 174號,526021)
低血糖昏迷病因復雜,患者急性發病,臨床癥狀多樣性,常被誤診。因不能早期診斷,患者常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窗口期而危及生命。我們對本院自 2001年 5月 -2009年 1月收住院的 49例低血糖昏迷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共 49例,其中男性 36例,女性13例,年齡 19~84歲。其中 2型糖尿病患者 25例,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患者 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 2例,肝胰惡性腫瘤 7例,甲亢危象 1例,腎功能不全 5例,肝硬化失代償 3例,甲狀腺功能亢進 1例,胰島細胞瘤 1例,原因不明 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 4例腎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不全,合并肝癌 1例,1例合并甲狀腺功能低下。
1.2 臨床表現 均出現昏迷,發作時均有大汗淋漓,昏迷前可有亂語,躁動不安。有 1例患者反復出現發作性昏迷拌抽搐 3年余,長期被誤診為癲癇。血糖 0.8~2.7mmol/L。
1.3 誘發原因 老年人數多,年齡大于 60歲者有 33例。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為不恰當使用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患者肝功能不全時未及時調整藥物劑型及劑量;未進食仍照常使用降糖藥物治療;不遵醫囑而迷信廣告,自購藥物治療(藥物中降糖成份不詳)。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規范化監測血糖,個別患者 1年才復查血糖 1~2次。感染性休克 2例,惡性腫瘤 7例,未治療的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 6例,肝腎功能衰竭9例。
確診后予靜注 50%葡萄糖 40~60m L,續予 5%~10%葡萄糖靜滴。對于持續性低血糖患者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出院 39例,其中 3例遺留有腦功能障礙(認知能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院內死亡 10例。1例出院后在上級醫院手術證實為胰島細胞瘤。
血糖系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人體組織主要靠血糖供應能量,血糖主要來源于食物、糖原分解和葡萄糖異生。肝臟、腎臟為葡萄糖異生的重要器官。中樞神經系統不能合成葡萄糖,且貯存的糖原極少,故短暫的低血糖能引明顯的腦功能紊亂。多數低血糖昏迷患者在發生的早期治療效果良好,注射葡萄糖后 1~5min內可清醒。如長期的、嚴重的低血糖未及時糾正,會導致永久性神經系統損傷,甚至死亡[1]。本組所觀察的 49例低血糖昏迷多發于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藥物性低血糖昏迷;其次為肝臟及胰腺的惡性腫瘤、肝腎功能衰竭及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引起;少見病例為胰島細胞瘤。
發生低血糖昏迷的 2型糖尿病患者,多為老年患者。這些患者并發癥多,本身對低血糖的發生無明確感知。老年人尤其是伴有糖尿病腎病時胰島素降解和排泄減少,磺脲類藥物在體內容易積蓄,致低血糖[2]。故必須對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進行低血糖認知教育,并同時對其家屬進行糖尿病教育,定時監測血糖,及時根據患者肝腎功能調整治療藥物,以保證不發生低血糖。老年人不宜使用半衰期長、作用強的口服降糖藥。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范圍應放寬,不宜嚴格控制于正常水平。臨床工作中,凡遇意識障礙患者,除考慮腦血管意外,應考慮低血糖昏迷的發生。使用便攜式血糖儀,可即刻測定血糖值,迅速作出診斷,為患者的搶救成功提供條件。本組病例中有 3例患者因低血糖持續 4h以上,而出現了嚴重的腦功能受損,出院時認知功能低下,生活不能自理。
對于無糖尿病,惡性腫瘤及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是低血糖發生的重要原因。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的患者預后良好,確診后大部分患者經治療可完全康復。因發生低血糖時難于及時確定病因,故及時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低血糖很重要,這可為患者贏得時間進行下一步的診治,有足夠時間去明確病因,拯救生命。
[1]廖二元,超楚生.內分泌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639.
[2]董硯虎,錢榮立.糖尿病并發癥當代治療[M].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1992:140-142.
(2010-08-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