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26日,世博中的上海增添了一抹時尚紡織的亮色。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共同承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將與中國國際家紡展、中國國際紗線展同期同地登場。3天內,在W5館1.2萬m2的區域中,194家企業演繹了一場屬于針織的傳奇;時尚動感的秀場,權威豐富的技術交流,使這場演繹變得熱烈而專業。
可以說針織博覽會一向關注的不是當下,而是未來,這淵源于組委會深厚的行業背景,以引導行業發展為己任,所選擇的參展企業及企業展出的產品均體現出引領行業潮流的用心。
一如既往,今年的針織博覽會來了很多“大腕兒”,安莉芳、曼妮芬、古今、三槍、銅牛、吉蒿、旭化成……針織行業所覆蓋內衣、文胸、家居服、運動休閑、T恤、毛衫、塑身衣、襪類、手套、針織面料等領域內的領軍企業悉數亮相,展會凈面積同比增長了31 %,展商數也同比增長17 %。
除了名牌企業,為數不少的產業集群的熱心參與,也彰顯出中國針織產業呈區域化發展的趨勢。針織成品固然有大朗(毛衫)、顧山(服裝)、諸暨(襪子)、遼源(襪子)等助陣,針織面料產業集群也不甘示弱,海寧(經編)、古里、梅李(經編)、漓渚等實力型集群的積極追隨,顯示出針織面料行業的蓬勃生機。
海峽兩岸的針織業通過針織展會的平臺也找到了有實效的市場空間。臺灣紡拓會由去年的3個展位擴大到今年14個展位,以展團形象亮相展會。日本旭化成、帝人,意大利襪業的加盟,不但預示著中國高檔紡織品、功能性產品方面的巨大消費潛力,也讓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實至名歸。
“針織博覽會不是一個單純的貿易展”,主辦方的這個定位,讓高科技產品、一個個明天才會賣得火的產品,站在了舞臺的中央。竹纖維已建立了自己的產業聯盟,麻賽爾纖維也以聯盟的形式展出,冷轉移印花體現出了環保、節能的新突破,無縫內衣、功能性襪品這些未來的寵兒風頭也越來越健。“你可以不去關注這個展會,但你可能將失去了解未來市場熱點的機會。”這或許就是每年有眾多觀眾冒著酷暑出現在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現場的原因,而一些新材料、新技術正是從這里始發奔向了全國。
從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到全國市場有多遠?2010年的答案是零。其實,從去年開始,針織博覽會的商貿對接就獲得了買賣雙方的高度認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著實有些出人意料。今年,主辦方不但在力度上大大加強,在邀請方式上,除了直郵、電郵、手機報等多種傳統及新興媒介傳播方式的綜合運用外,也在專業觀眾的定向邀請方面不斷突破創新。
本屆展會在主流的針織銷售渠道——商場/超市、批發商/代理商、貼牌加工/面料采購方面,主辦方三箭齊發,一方面與家紡展共同與中國商業聯合會合作,定向邀請全國的商業買家,通過路演擴大展會在商業買家中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與專業市場合作,組織商戶參觀洽談;同時邀請重量級品牌商攜采購清單到場對接洽談。在組委會的精心運作下,有100余家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大中型商場、購物中心、連鎖超市的專業采購負責人到場參觀洽談;北京百榮世貿商城、南京鑫橋內衣市場將組織商戶集體參觀洽談;ONLY、探路者、極星SHEHE、HIGHROCK、KALAS等一批知名戶外運動品牌前來采購。
“橋梁”“平臺”之類的比喻或許太過通俗,但針織博覽會確實這頭連接著賣家,那頭連接著買家,彼此在這一刻的相遇,讓針織業的繁榮從構想中落地。
長長的產業鏈,不僅讓針織與科技天然聯系在一起,時尚也是其鮮明的標記。針織博覽會的時尚滲透在每一件服裝上,也在每一個流行趨勢發布中肆意流淌。
每年的內衣趨勢發布總會給人強烈的震撼,今年曼妮芬的內衣流行趨勢發布和以中國針織電腦橫機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的名義發布的毛衫流行趨勢,將令針織博覽會時尚旗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為了多角度、更立體地表現2010—2011年內衣流行趨勢,今年曼妮芬內衣趨勢發布將以主題氛圍靜態展及專場走秀的形式進行。展會現場將通過Emotive、Useful、Inventive三個分主題從設計理念、面料應用、色彩等全方面來逐一精彩演繹。毛衫流行趨勢發布是今年的創新之舉,此次參與趨勢發布的是中國針織電腦橫機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的8家行業領頭企業,涉及設計、紗線、織物、機械、成衣、后處理等上下游多條產業鏈。領銜設計的是江南大學的沈雷老師,其設計的作品由協大公司和云蝠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制作成成衣,整個鏈條的權威性,讓業界毫不質疑其對下一季毛衫流行趨勢的引領性。
除了這兩個流行趨勢發布外,組委會還精心組織了14場針織新技術、新產品推介會,展會現場還有4場動態表演——品牌聯合秀、T恤衫流行趨勢、品牌專場秀和海寧經編設計大賽作品展演。
“未來是我們的未來,我們要將平臺筑高,讓各界能看到我們的身影,聽到我們的聲音。”有人說,下一個5年,是針織的時代。在這個財富與機遇涌動的時刻,在這個每一天都有人淘汰出局的競爭時代,我們能否掌握話語權?出線,從選擇對一個平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