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東
當網民數量突破臨界點,一些我們期待已久的變革就真的會開始發生了。今天,中國網民達到4億,全球網民超過17億。根據互聯網實驗室預測,到2015年,中國網民將達8億,全球網民將達到30億。
網民們各種需求的演變像一個永不知足的怪獸:上網、打電話、看電視、看電影、玩游戲、聽音樂等等,掌上閱讀是最新的熱點之一,但肯定不是最后的熱點。
在亞馬遜的Kindle和蘋果的iPad引爆下,掌上閱讀開始成為市場追逐的全新戰場。終端和內容之戰,國外和國內之戰,技術和產品之戰,日漸喧囂。
終端的“平臺效應”
技術永遠不是問題,用戶的需求才是關鍵。日常生活中,上網、辦公、打電話、看電視、玩游戲、聽音樂等逐漸成為主流消費需求,每一類需求都需要一個專門的終端,還是應該由統一的終端來實現,融合還是分離,這是一個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廠商,尤其是國內廠商,以為終端之戰,爭奪的還是產品和技術本身。事實上,無論是掌上閱讀還是其他需求,相關的終端競爭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終端的外在: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的競爭成為關鍵;另一個方面是終端的內在:基于終端之上的自身應用和第三方應用的豐富性,尤其是后者,將成為決定未來成敗的關鍵。也就是說,終端的競爭,不再是產品和技術本身,而在于平臺的開放性和號召力。一言以概之,終端的競爭最終就是平臺的競爭!
所以,以這個尺度來衡量,目前國內掌上閱讀終端的廠商們基本上都還沒有真正在戰略上意識到這個核心,更不要說已經有了富有號召力的平臺。
無論是亞馬遜的Kindle還是蘋果的iPad,他們的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都有著令人驚艷的亮點。但最可怕的是,他們在全球范圍的無與倫比的平臺號召力。以iPad為例,在產品還沒有真正上市之前,就已經有無數的上下游廠商圍繞iPad開發各種服務與內容。在iPad真正上市之日,iPad應用的總量就已經達到3122款。截至2月中旬,蘋果應用商店中的iPhone應用總量已高達15萬款。可以想象,很快會出現爆炸式的增長。所以,如同過去微軟操作系統的成功一樣,未來終端的“平臺效應”也將是最重要的制勝法寶。
即時網絡時代
在內容競爭方面,最核心的問題其實在于如何權衡版權內容和非版權的共享內容。如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認為未來內容的競爭就是版權內容的競爭,這是非常短視而狹隘的。的確,從目前來說,無數歷史出版的書籍,以及正在源源不斷出版的書籍、報刊雜志等等工業化生產的傳統版權內容,依然是主流消費群體閱讀的主體,也是目前能夠最快建立贏利模式的領域。
但我們必須認識到,由網民創造的非版權內容,雖然沒有在商業模式上展現威力,卻在網民日常的閱讀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根據互聯網實驗室統計,每天互聯網上,網民出于業余愛好而生產的共享內容比專業作者創造的內容在數量上幾乎已經高出兩個數量級。只是因為這部分內容暫時缺乏商業模式,而且魚龍混雜,受眾分散,而被我們嚴重忽視。
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隨著主流消費群體的更新換代,有異于傳統版權內容的共享內容,更符合新興主流網民日常的閱讀習慣和消費偏好,很可能在5~10年之內成為最受消費者青睞的部分,也很可能成為未來商業模式的主體,取代現在傳統版權內容的領導地位。
共享內容的生產方式,將與版權內容的生產完全不同,其內在的文化很大程度上與傳統版權文化是對立和沖突的,必須在“開放、創新、自由、共享”的互聯網精神下,才可能凝聚形成一個強大的共享版權的生產平臺。
目前互聯網實驗室的重點研究就是即將到來的互聯網第三次浪潮。這次浪潮我們正式定名為“即時網絡時代”。所謂即時網絡,就是以大規模同時在線網民的實時互動為基礎的互聯網應用。“即時”將成為互聯網新浪潮的最核心關鍵詞,“即時化”將成為未來幾年創新的中心。即時博客、即時媒體、即時搜索、即時通訊、即時商務、即時管理等等各類即時性應用將成為未來十年之內互聯網增長的新動力,而傳統的非即時的互聯網應用將相對受到冷遇。在即時網絡時代,只有發動人民群眾即時生產各種個性化內容,來即時滿足人民群眾各方面的閱讀需求,才是未來掌上閱讀的必由之路。
亞馬遜、蘋果和Google,這些國外互聯網巨頭,他們在互聯網精神和互聯網文化的堅守上,遠遠超過國內的終端與內容廠商,包括國內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沈崢嶸、高世屹、杜躍進、張恩超、才華燁、李紅平、宋北光、王均、翁昌壽對此組報道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