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鈞 張丹
淮安是一個“四水穿城”的城市,其極具特色的濱水城市面貌正逐步發展。眾所周知,京杭大運河堪稱水利工程上獨一無二的歷史遺產。伴隨歷史的發展,京杭運河已成為承擔我國北煤南運以及長江三角洲地區外向型經濟的水上運輸的“黃金通道”,其對沿岸城市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有目共睹的。
大運河從淮安市區北部穿過,與里運河、古黃河、鹽河一起架構了淮安城市藍色網絡,形成了中國江北城市中獨具魅力的水網城市景觀格局。京杭大運河貫穿市境南北,是構成淮安“綠水城市”水網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規劃范圍西起北京南路,東至運東閘,全長約14 km。
一條以工業遺跡和運河文化為線索,具有新時代氣息和航運功能的“興淮之河”,使之與古黃河、里運河、鹽河一起成為淮安重要的城市名片和形象窗口。
“鏈”曲——運河之都的理念可以解讀為以下3個層面:
1)從城市的機理來看:淮安城市是幾何直線的布局,而大運河曲線的線條為城市帶來了自然的活力,規劃中“船鏈”一樣的步行廊道串聯了各個功能區和景觀節點,水路的契合,形象鮮明地強化了城市與自然的關系。2)從歷史文化來看:強調航運文化的歷史,現在和未來的聯系,以及場地內部各功能區之間的串聯關系,體現規劃設計的層次性和整體性。3)從場地空間來看:場地在立體空間為人們提供創造了多變的感受,設計中不同標高的濱河路不僅在橫向上是連續的步行通道,在縱向上也同樣有多個高架廊道相連,增強了道路系統的便捷性。
以京杭大運河的生態為核心,通過對運河文化的研究及生產岸線的合理整合與布置,同時完善濱河道路系統,從而形成完整的景觀骨架,實現對運河濱水界面有效利用,使之成為彰顯淮安“航運文化”與“綠水城市”的重要窗口。
本規劃通過對基地現狀資源的合理整合及有序梳理,最終形成“一鏈、五區、多點”的整體結構。1)一鏈——藍色之“鏈”。以京杭大運河河道為雛形,衍生為“鏈”的基本骨架,并借鑒運河的文化元素,實現對分布于沿線的五大片區以及多個景觀節點有機串聯。2)五區。以現狀特征、區域位置以及上位規劃的控制為依據,將大運河分為工業遺跡保護及展示區、文化名城片區、生態家園(名人故里)、活力新城片區、生態濕地頤養區。3)多點。沿線在五個片區,根據不同片區的主要特征設置與其主題相切合的景觀點,從而進一步豐富整個大運河濱水景觀帶的內容。
3.1.1 規劃說明
對運河沿岸的工業遺跡進行重新整合利用,將當代景觀手法融入老船廠的工業設施重塑及廠房改造中,通過引入一些重要項目,如:船塢劇場、船舶博物館、船舶藝術中心等,重新煥發運河工業的魅力,使運河歷史得以保留及延續。
3.1.2 項目引進
1)船塢劇場:用現場遺留下的大型構筑物(廠房、船只等)進行改造,提供能進行文藝演出等公共活動的場所,豐富周邊居民的文化生活。2)船舶博物館: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示運河風采及歷史,同時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3)船舶藝術中心:以工業遺留物的結構、形態等作為母體,加以藝術化的處理手法,向人民講述淮安船舶發展歷史,并引進一些商業服務設施,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
文化之鏈見圖1。

3.2.1 規劃說明
周邊分布高教園區,該地塊規劃定義為文化名城片區,該區以展現創意文化為主要內容,結合基本的造園元素及手法,重點建設IDEA PARK創意藝術公園、九龍湖公園。同時結合周邊的高教園區打造兼有濃厚文化氣息的活力濱水景觀區域。
3.2.2 項目引進
1)IDEA PARK創意藝術公園。該地區是政府投資未來的途徑,其主要內容包括:idea展示、idea實驗,公園設施發動社會創意,idea舊物利用,廣告試驗區,不同藝術感覺的涂鴉區,藝術普及同業設計、軟件設計、攝影、音樂、雕塑區,面向社會的生活idea創意展示區。2)運河文化主題公園。主題公園定性為公共開放型公園,主要為周邊居民提供休憩的公共空間。該公園以體現運河文化為主題,以硬質小品、旱噴等景觀小品為載體,以淮安的特色符號為元素,展現運河文化的精髓。
3.3.1 規劃說明
周邊分布大量的居住用地,并且還具有位于里運河與大運河之間的區域,自然景觀資源非常豐富。結合運河的濱水景觀及生態景觀,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通過藝術化的手法,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生態家園。
3.3.2 項目引進
運河雕塑公園:雕塑公園是集藝術欣賞、研究、普及和休閑、娛樂、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公園內的特色藝術雕塑以藝術的手法和多變的材質為手段,以航運文化為主題,運用多種運河符號展現運河的歷史文化。
3.4.1 規劃說明
結合生態商務新城的定位,將該區塊建設成以商業、休閑、娛樂、生態為一體的濱河活力地帶。
3.4.2 引進項目
1)休閑產業園:引入休閑書吧、異國情調的特色餐廳、國際著名的咖啡連鎖、國內外高端休閑品牌以及高檔寫字樓等項目,提高該區域的商業氣氛,以推動濱水經濟的發展。
2)“翡翠島”生態旅游度假區:位于大運河與里運河之間的區域,有利于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的形成。通過引進餐飲、娛樂、養生、酒店及高檔住宅等項目,打造如“運河人家”、運河會所、“運河印象”等精品項目,提升運河形象。
生態之鏈見圖2。

3.5.1 規劃說明
生態頤養區通過慢節奏生活主題園與四個自然主題園打造濕地水體生態鏈,形成一個綠色的自然博物館,使游人在游賞自然景觀的同時身心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3.5.2 引進項目
1)流動的濕地之園:通過“天園”“草園”“地園”“水園”景觀的營造,創造出不同的濕地景觀效果,參與者感受到“流動的花園”的美,欣賞不同花園的植被和花卉。2)國家水利公園:水利樞紐主題公園將集防汛抗旱、工程觀摩、科普教育、休閑娛樂、景觀旅游、會議接待為一體。公園內設置水利成就展示,規劃了安瀾塔、淮河安瀾博覽館、水利碑廊、淮河微縮景觀。3)慢節奏生活主題園——設計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讓都市人逃離煩擾的快節奏生活,人的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本次設計使城市規劃與景觀相融合,能夠與自然息息相通,以地域的歷史文化為主題,突出大運河的人文景觀特色,強調地域獨有的歷史、文化內涵的韻味,是巧妙的環境景觀設計。
[1]郭 銳,范 韜.城市景觀設計[J].山西建筑,2009,35(1):73-74.